真假蜂蜜真的可以用肉眼判斷嗎? (生活常識)

Jennie| 2015-08-17| 檢舉

首頁 > 廚房百科 > 生活常識, 生活竅門,

真假蜂蜜真的可以用肉眼判斷嗎? (生活常識)

收藏

7

分享到:9

難度:一般

相關食材:

更多做法: 玉米 槐花 酸棗 牛奶

真假蜂蜜真的可以用肉眼判斷嗎? (生活常識)

真假蜂蜜真的可以用肉眼判斷嗎? (生活常識)

蜂蜜營養好,很多人都有每天早上喝蜂蜜水的習慣。但是現在假蜂蜜泛濫,以前據說用白糖,現在白糖貴了,早就改用更便宜的果葡糖漿或玉米糖漿甜味素來代替了。我以前對真假蜂蜜也不知道怎麼判斷,和大家一樣,我原來也以為放入冰箱結晶的蜂蜜是假的,後來我媽媽認識一個蜂農,定期會到他們那裡買蜂蜜,慢慢地我從蜂農那裡了解了更多的蜂蜜知識。現在網上一搜查,大家可以查到很多所謂實用的判斷真假蜂蜜的辦法,但其實蜂蜜鑑定都是個世界難題,而且據說現在造假者做出的蜂蜜和真蜂蜜幾乎沒有差別。

我們看看判斷蜂蜜方法的漏洞:

有漏洞的方法1:取一滴蜂蜜滴在報紙上,濃度高的純蜂蜜是半球狀、不易浸透報紙,假的蜂蜜容易浸透報紙。實際情況分析:蜂場的蜜20%可以通過這個方法測試,但至少有50%的蜂蜜濃度達不到這個標準,但也是純蜜,不是假蜜,只是濃度低一些。這個方法只是檢查蜂蜜濃度有參考價值。

有漏洞的方法2:取一杯水,加入少許蜂蜜。真正的蜂蜜會很快沉入杯底,不易融化,用筷子慢慢攪動時,會有絲絲連連的現象。如果是假蜜,則很快就會溶到水裡。實際情況分析:你可以到蜂場現場採樣,至少有50%波美度在39度以下的蜜都會很快的溶解的到水裡面,但是,這個也是純蜜,並不是假蜜,只是濃度不高。

有漏洞的方法3:取一根筷子插入蜜中,垂直提起。濃度高的蜂蜜往下淌的慢,粘性大可拉絲,斷後可收縮成蜜球。假蜂蜜則反之,即便能拉長絲,斷絲也沒彈性,不會收縮成蜜珠。實際情況分析:那些麥芽糖漿做的假蜂蜜扯絲比真蜂蜜還好看。

有漏洞的方法4:單花蜜有本植物特有的花香味,百花蜜有天然的花香味氣息,假蜂蜜有的是蔗糖味、有的是香料味。實際情況分析:這種方法有價值,但是主觀性太強,必須喝過某個品種的真蜂蜜,有經驗。

有漏洞的方法5:口感純正天然的蜂蜜,味道甜潤,略帶微酸,口感綿軟細膩,爽口柔和,喉感略帶辣味,餘味清香悠久。摻假的蜂蜜味雖甜,但夾雜著糖味或香料味道,喉感弱,而且餘味淡薄短促實際情況分析:同上,必須有經驗,主觀性太強。必須配合其它的方面。

蜂蜜的鑑別方法,真的沒有特別簡單的,通用的。任何一種簡單的指標,都會被利用。就像三聚氰胺牛奶一樣,國家檢測三聚氰胺,就有不法商人往裡添加。 每個品種蜂蜜的顏色、形態、結晶都不相同。我覺得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鑑別蜂蜜的最可行方法就是熟悉。你要熟悉某個品種蜂蜜的顏色、形態、口感,結晶的狀態,和真蜂蜜的正常樣子不一樣的,那肯定就不對了。

所以要想鑑別蜂蜜,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蜂蜜知識。 最好的蜂蜜是天然成熟蜜 蜜蜂將花蜜採回蜂巢後,經5~7天充分釀造,除去多餘的水分,再經過一系列的生物化學、物理變化,當蜂蜜濃度達到波美40~43度時,蜜蜂會用蠟將貯有蜂蜜的巢房封蓋起來,此時取出來的蜂蜜即為成熟蜜。成熟蜜含水量低達23%以下,濃稠,甜度高,且不易發酵。這就叫天然成熟蜜。這是最好的蜂蜜,也是蜂蜜本來應該的樣子。 那什麼是不成熟蜜呢? 與天然成熟蜜相對應的是未成熟蜜。未成熟蜜主要是養蜂者為追求產量,增加取蜜次數,在蜂蜜還未釀造成熟時就取出來的蜂蜜。因此,未成熟蜜雖然也經蜜蜂釀造,但通常只釀造了2~3天。這種蜜含水量高,易發酵。蜂蜜發酵後,會產生乙醇、甘油、醋酸、水等代謝產物,這些產物使蜂蜜發酸、變味,原有的香味變淡或消失。 那什麼叫濃縮蜜呢? 不成熟蜜被蜂產品企業收購之後,拉到工廠用濃縮機加工,除去多餘的水分,濃縮到波美度40度以上,然後灌裝上市,貼上大品牌的標籤,這就是濃縮蜜。濃縮蜜的原料是不成熟蜂蜜,它本身沒有經過蜜蜂充分釀造,同時加熱滅菌可使維生素.酶和生理活性物質完全損失。濃縮蜜在加工過程中,除了糖以外,其它營養成分所剩無幾。 既然原蜜更有營養,為何廠家不直接賣原蜜,卻要加工處理了再賣? 首先,是因為高波美度的成熟原蜜很難買到足夠的量。蜂農為了追求產量,本來應該7天搖蜜的,減為3天,大多數蜜都是38度左右的水蜜。只有在交通不便,人跡罕至的深山區,能夠買到少量的天然成熟原蜜。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區,收蜜人去的少,蜂農生產水蜜,如果短期內沒人去收購,水蜜就變質了,只有生產濃度高的原蜜,才能保存。天氣和蜜源情況也會影響生產高濃度成熟蜜,如果流蜜期持續下雨,就不可能採到高濃度成熟蜜了。

另外,未經加工的原蜜,有著種種超出一般人常識的特點。大概就是這些特點,給工廠化批量經營帶來了麻煩。比如,原蜜因為富含活性酶,隨著氣溫的升高,會不斷產生氣泡,一般食品那一定是變質壞掉了;但蜂蜜卻不是這樣。比如,原蜜可能會因為批次不一樣,而導致色澤、口感不太一致。這些都會導致消費者不滿、懷疑、從而放棄購買。尤其是原蜜包裝有可能鼓脹這一點,很可能招致消費者的投訴。而廠家又不可能在每一個商場都派一個人專門負責解釋這些問題。所以,蜂蜜廠家就只好採取加熱濃縮的措施,使蜂蜜看起來顯得濃稠;加熱殺死活性酶,使蜂蜜不會產生氣泡;採取措施,統一蜂蜜的顏色和口味,使大家千篇一律。而更主要的是,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大規模工業化的實現。

蜂蜜結晶蜂蜜結晶是在食用蜂蜜過程中常遇到的一個問題。隨著時間的延長及氣溫的變化,往往蜂蜜會從液態變為結晶狀態,顏色由深變淺。蜂蜜結晶是蜂蜜的自然特點,各種蜂蜜結晶都有獨特的顏色和狀態,是檢驗真蜂蜜的一個相對簡單有效的方法。例如,荊條蜜的結晶為難看的灰白色,槐花蜜結晶為細膩的乳白色,野酸棗蜜、雜花蜜、土蜂蜜結晶都是比較粗糙的白色,但有微弱差異。蜂蜜在1314℃時最易結晶。結晶不是說放冰箱裡就馬上結晶,是一個長期的物理過程。蜂蜜的結晶還與蜂蜜的種類、含水量有關。如本地純洋槐蜜、大棗蜜不易結晶、而混有桐花的洋槐蜜、雜花蜜、土蜂蜜、荊條蜜、野酸棗蜜在冬天通常都要結晶。全部結晶的蜂蜜,宜長期保存不易變質。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52434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