側柏葉
編輯本段回目錄
側柏葉的功效:
側柏葉為柏科植物側柏的枝梢與葉,側柏葉別名柏葉、扁柏葉、叢柏葉,側柏葉有涼血止血、止咳祛痰、祛風濕、散腫毒的功效,側柏葉有治療治咯血、吐血、腸風下血、崩漏不止、咳嗽痰多的作用,側柏葉與酒相宜,但是側柏葉多食亦能倒胃。
藥名:側柏葉。
別名:柏葉、扁柏葉、叢柏葉。
側柏葉的功效與作用
功效分類:涼血止血藥;祛風濕藥。
科屬分類:柏科。
性味:苦;澀;性微寒。
歸經:肺經;肝經;大腸經。
功效:涼血止血;止咳祛痰;祛風濕;散腫毒。
主治:治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腸風下血;崩漏不止;咳嗽痰多;風濕痹痛;丹毒;痄腮,燙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搗敷或研末調敷。
來源:側柏葉為柏科植物側柏的枝梢與葉。
炮製方法:
1、側柏葉:揀凈雜質,揉碎去梗,篩凈灰屑。
2、側柏炭:取凈側柏葉,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褐色,存性,噴灑清水,取出,曬乾。
側柏葉的作用:
側柏葉氣微香,味苦澀中藥止血藥的涼血止血藥中的一種,側柏葉有止血、烏鬚髮、止咳喘的功效;側柏葉配伍生地:側柏葉苦澀微寒收斂涼血止血;生地甘苦而寒,清熱養陰涼血,二者合用共奏清熱養陰、涼血止血之功效,側柏葉用於治療血熱妄行之咯血、衄血、吐血、尿血、崩漏等證。
1、側柏葉治吐血不止 :柏葉、乾薑各三兩,艾三把。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溫再服。(《金匱要略》柏葉湯)
2、側柏葉治鵝掌風 :鮮側柏葉,放鍋內水煮二、三沸,先熏後洗,一日二、三次。(《河北中醫藥集錦》)
3、側柏葉治憂恚嘔血,煩滿少氣,胸中疼痛 :柏葉搗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二錢。(《聖惠方》)
4、側柏葉治流行性腮腺炎 :扁柏葉適量,洗凈搗爛,加雞蛋白調成泥狀外敷,每天換藥二次。(《草醫草藥簡便驗方彙編》)
5、側柏葉治鼻衄出血數升,不知人事 :石榴花、柏葉等分。為末,吹鼻中。(《普濟方》)
6、側柏葉治深部膿腫 :側柏葉一兩,白礬五錢,酒一兩。先將側柏葉搗碎,又將白礬細粉置酒中溶化,再將側柏葉倒入酒內和勻,調敷患處,每日換藥二次。(《江蘇省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資料選編》)
7、側柏葉治小便尿血 :柏葉,黃連(焙研)。酒服三錢。(《濟急仙方》)
8、側柏葉治高血壓 :側柏葉五錢。切碎,水煎代茶飲,至血壓正常為止。(《江蘇省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資料選編》)
9、側柏葉治蠱痢,大腹下黑血,茶腳色,或膿血如靛色 :柏葉(焙乾為末)、黃連。二味同煎為汁服之。(《本草圖經》)
10、側柏葉治大人及小兒湯火傷 :側柏葉,入臼中濕搗令極爛如泥,冷水調作膏,塗敷於傷處,用帛子系定,三,二日瘡當斂,仍滅瘢。(《本草圖經》)
11、側柏葉治小兒洞痢 :柏葉煮汁,代茶飲之。(《經驗方》)
12、側柏葉治風痹歷節作痛 :側柏葉煮汁,同曲米釀酒飲。(《綱目》柏葉酒)
13、側柏葉治痔、腸風、髒毒、下血不止 :柏葉燒灰調服。(《百一選方》)
14、側柏葉治婦人月水久不斷:芍藥、柏葉(炙)各一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酒各半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聖濟總錄》芍藥湯)
15、側柏葉治腸風、髒毒,酒痢,下血不止 :嫩柏葉(九蒸九曬)二兩,陳槐花一兩(炒半黑色)。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溫酒下。(《普濟方》側柏散)
16、側柏葉治歷節風痛,痛如虎咬,走注周身,不能轉動,動即痛極,晝夜不寧:側柏葉五錢,木通,當歸、紅花、羌活、防風各二錢。水煎服。(《本草切要》)
側柏葉與地榆,均為收澀涼血止血藥,常用於熱性出血。但地榆較側柏葉收澀性強,並能解毒,為治燒傷、瘡瘍潰爛要藥。
側柏葉生用,長於涼血而止血熱妄行;炒炭則能止血。在止血方劑中,無論寒熱吐血,都可佐用側柏葉。治因寒吐血,則與乾薑同用,如《金匱要略》柏葉湯;治因熱吐血,則與生地同用,如類方四生飲。
側柏葉用藥禁忌:
側柏葉與酒相宜,但是側柏葉多食亦能倒胃。
側柏葉圖片:
側柏葉1
側柏葉2
側柏葉3
側柏葉4
側柏葉5
側柏葉6
側柏葉7
側柏葉8
側柏葉9
側柏葉10
側柏葉11
側柏葉12
側柏葉13
側柏葉14
側柏葉15
側柏葉16
側柏葉17
側柏葉18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52187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