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大小便到底是「蹲著」好還是「坐著」好?終於有讓人意想不到的答案了.....

真人快打| 2015-08-08| 檢舉

國情不同就連上廁所的方式也不一樣。就像我們都習慣的蹲式馬桶,對許多外國人來說,可是一大挑戰,他們怎麼也想不通為什麼臺灣人可以這麼淡然的使用蹲式馬桶。

對外國人而言,他們早就習慣坐式馬桶,而這樣的廁所文化也傳達到世界各地,當然包括華人地區。

只是普遍的華人若在外頭上坐式馬桶時,因對馬桶的乾淨程度保有疑慮,因此多數人還是會選擇蹲在馬桶上如廁。

然而這樣的做法卻讓外國人相當反感,他們甚至在廁所內特地用中文表示:「我們的馬桶文化演化至今,已相當完善,無需創造」。

但其實早期,歐美人在使用坐式廁所時也很不習慣,1991年英國研究調查了一婦產科診所的528名女性後發現,85%的人稱她們在使用公廁時會蹲著小便,12%的人會在馬桶上鋪一層紙,只有2%的人會直接坐在馬桶上。

在醫院廁所進行的研究也發現,坐式馬桶上有多種危險的菌株,包括抗生素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諾羅病毒、大腸桿菌、志賀菌和鏈球菌等。從理論上講,你如果比較倒楣,還可能因為坐在馬桶上感染到伊波拉病毒。

但是,大部分疾病的感染都要求陰道或肛門內壁(也就是易感細胞的所在處)接觸到劑量足夠大的病原體。雖然蝨子確實可能藏在毛巾和衣服裡,然而牠們在冷而堅硬的表面上卻難以生存,而且牠們的腳爪無法附著在光滑的塑料、木材或陶瓷之上。

相比而言更令人擔心的是,現代的無水箱馬桶在沖水時可將幾乎不可見的液滴噴濺數英呎之高。來自美國的一條奇葩新聞顯示,只要是和家人或他人合用洗手間,你放在廁所裡的牙刷就會有60%的機會被糞便污染。

還有人擔心,從馬桶濺出的污水會弄髒屁股。對此,不少人想出的應對方式是先在馬桶裡扔一塊衛生紙,防止水濺出來。

那麼,上廁所的時候到底是蹲的適合,還是坐的方便呢?

從生理結構上來說,蹲著上廁所其實更符合人體生理。

一方面是因為人在蹲下時,腹部的壓力比坐著時要大,對排便有幫助作用;另一方面,人體有一根U形恥骨直腸肌,它從一側恥骨出發,在直腸後繞一圈,連接到另一側恥骨,形成一個環,正好把直腸鉤拉住。人在一般坐姿中,肛腸角大約是80°~90°,而蹲姿時肛腸角可達到100°~110°。從理論上講,肛腸角越大,直腸越直,排便就越順暢。

但蹲的時間太長也不合適,因為容易患痔瘡。蹲著時間長,肛門周圍靜脈迴流會受到影響,長期如此的話,痔瘡的風險就加大了。

而坐著上廁所舒服,但很多人看書看報、玩手機,會造成注意力分散,使得如廁時間不知不覺延長,排便過程也越來越不暢,長此以往也會造成便秘。

為此,有人推薦不妨在馬桶上加個小板凳,模擬出和蹲姿排便的效果。但這種做法有爭議,因為這樣對腹壓增加很有限,減少排便壓力也有限。

綜合起來,採用何種姿勢排便,各有利弊,雖然蹲著上廁所符合人體工學,但對一些特殊人群來說,還是推薦坐著上廁所,如老年人,特別是對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來說,蹲式腹壓增大,再加上排便用力,容易出現心血管意外事件。

而且老年人體力比較弱,蹲的時間過久,如果快速站起來,也容易誘發改變體位所導致的低血壓,從而就會發生頭暈、眼花、摔倒,發生骨折等意外事件。

老實說小編也不敢坐外面廁所的坐式馬桶,但我也不敢踩在馬桶上蹲著(超危險der~),所以只好採半蹲方式,我想應該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吧!

想想女生在外面上廁所,根本像在練功,超累的啊!

分享出去,聊聊你比較喜歡坐著上廁所還是蹲著上廁所吧XD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50389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