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歲「國醫泰斗」金世元:中醫護肝有10法,要養肝就別錯過

"

金世元,中華全國中醫學會中藥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藥學會中藥和天然藥物學會委員,《中華本草》編委等職,對中藥的鑑定、炮製、製劑等有豐富經驗。

「還小呢,今年91」,這是「國藥泰斗」金世元之前參加央視節目時說過的一句話。

當年91歲高齡的他,依舊思維敏捷,說話中氣十足。而趨近94歲高齡,和同齡人比,「還小」還真不是開玩笑,精神勁兒比「亞健康」的年輕人都好。

金老的養生之道是什麼?想必很多人都對此充滿好奇。今天,金老從中醫養肝的角度詳細介紹了10個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醫護肝有10個方法

1.叩頭

全身直立,兩手握空拳,兩手手指指端輕叩頭頂部。叩頭時只能腕關節活動,不能肘關節大幅度伸屈運動。叩頭時,兩手從前額向中向後輕叩,然後由後枕部向左右頂邊緣部向前額輕叩,往復循環地輕叩。叩的次數因人而定,一般自覺疲勞就停止。

頭為諸陽之會,人體十二經絡之中的六條陽經在頭面部均有分布,同時,足厥陰肝經上經前額到達巔頂與督脈交會,足少陽膽經走行在頭側部,保健常用穴——百會穴,也位於頭頂正中。因此,力道適中的叩擊頭部,能夠鼓動肝膽經脈的氣血運行,同時可振奮一身陽氣。

2.梳頭

用木質梳子梳頭,每分鐘20~30次,每天1次,每次3~5分鐘,以後逐漸加快。先順著頭髮梳,將頭髮梳順,接著逆向梳,然後再順著梳。梳時用力要均勻適當,不要用力過猛,以防劃破頭皮。

梳頭不僅可刺激局部血液循環,還可刺激肝膽經的穴位,理肝氣、益肝血。對於慢性肝病伴有偏頭痛、眩暈、耳鳴等症狀的患者,常叩頭、梳頭,尤為有效。

3.擊掌

兩手側平舉,手臂伸直,呈90度直角,手指伸直分開,然後用力擊掌。注意要用力,使得手掌發出聲來,自覺疼痛。一般20次左右為度。

以全息醫學理念與中醫經絡理論為基礎的手針療法,認為人體的各個臟器組織都在雙手掌部有其對應的反射點,通過擊掌刺激雙手掌,可以起到調節周身氣血的作用。

4.彎腰與擴胸

兩腳自然分開,兩手插腰,先左右側彎30次左右,再前俯後仰30次,然後兩臂左右擴胸數次。

肝膽經在軀體的循行位置為脅肋部,也就是腋下到側腰部的區域,通過活動側腰部的動作,同樣可起到疏通肝膽經絡氣血的作用,擴胸運動通過充分舒展胸部,能幫助肺部吸入清氣、吐出濁氣,與腰部動作相配合,有利於肝膽之氣的暢通。

5.浴手

取習慣體位,排除雜念,心靜神凝,耳不旁聽,目不斜視,意守丹田,兩手合掌由慢到快搓熱。

慢性肝病患者常常存在著肝氣鬱滯、瘀血阻絡的情況,氣滯血瘀導致陽氣不能達四末,所以很多人會有手足不溫、四肢怕涼的症狀,通過擊掌、浴手這樣的動作,不僅可以調節全身氣血運行,還可以改善手部血液循環,從而減輕手部的局部症狀。

6.搓耳

耳郭上有很多穴位,用雙手的食指、中指與無名指3指,前後搓擦耳郭,刺激分布在耳郭上的各個穴位。次數多少視各人情況而定,一般20次左右為度。

足少陽膽經,自頭部下行,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肝膽互為表里,慢性肝病患者常有肝膽濕熱的表現,如脅肋脹痛、腹脹厭食、小便短赤等,刺激耳郭穴位,能夠疏肝膽濕熱。

7.搓面

浴手時搓熱的手平放在面部,兩手中指分別由前額沿鼻兩側,向下至鼻兩旁,反覆揉搓,到面部發熱為止。一般20次左右,然後閉目,用雙手指尖揉按眼部及周圍。

頭面部分布著眾多穴位,如迎香穴(鼻翼外緣鼻唇溝中)、四白穴(目下一寸當眶下孔部位)等,用溫熱的手部揉搓面部,還可改善慢性肝病患者的消化道症狀。肝開竅於目,因此眼睛的病變常常反映肝臟的情況。刺激眼周的穴位,改善眼部氣血流通,也可以反作用於肝臟經脈,護肝養肝。

8.搓頸

兩手的食指、中指與無名指伸直靠攏,用力搓擦頸後部的風池(枕骨下方兩側凹陷處)、風府穴(頸部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力量由輕到重、直到發熱,20次左右。按摩兩穴位能夠治療頭痛、眩暈、中風、頸項強痛等一切由肝風內動而產生的病證。

9.縮唇呼吸

直立,兩手插腰,腹式呼吸,先吸氣,停頓片刻,然後縮唇,不要用力,慢慢呼氣,直到吐完為止,再深深吸一口氣,反覆數次至十餘次。縮唇呼吸能夠改善機體通氣狀態、鍛鍊呼吸肌。通過鍛鍊肺臟,也可以預防相關併發症的出現。

10.散步

散步是指不拘形式、閒散、從容地踱步。肝臟健康,則四肢關節活動自如;肝臟損傷,筋脈受累,患者自然不能像健康人一樣再參與高強度的運動鍛鍊,悠閒的散步是慢性肝病患者可以選擇的科學、合理的活動方式。散步時氣血隨之環布周身,能夠顯著改善氣血瘀滯的情況,同時,散步時沐浴陽光或舉目遠眺,能養肝明目、條暢情志。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圖文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大醫本草堂問診諮詢,請私信或文章的評論區留言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214927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