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養生調理,可不能瞎補,看透體質才行

"

感謝這個時代。

中國經濟幾十年的高速發展極大地改善了國人的生活質量,現人們基本不再為吃飽穿暖犯愁。隨著物質生活的提升,保健養生概念逐漸深入到大眾的生活。

保健養生離不開無論藥補或食補,因人與人之間體質類型的差異,這要求進補要辨透體質,做到科學安全合理進補。

何謂體質,體質是人體在遺傳性和獲得性基礎上表現出來的功能和形態相對穩定的固有特性。一般情況下,人的體質相對穩定,它即使有變化,也是長期和緩慢的。

體質類型

1、氣虛體質

該體制多由久病、年老體弱、飲食失調等因素所致。主要表現為:頭暈、少言懶語、乏力、自汗等。

常有變現:不想說話,即使說話也是少言懶語,乏力,自汗,稍微活動便覺氣短,精神萎靡,頭暈眼花,體乏倦怠,易出汗,腹部有墜脹感,易脫肛,女性白帶過多,嚴重可致子宮脫垂,舌質淡,脈虛弱。

傳統醫學認為,脾胃為元氣生化之源,肺為主氣之樞,肺為脾之子。脾氣不足,最易導致肺氣升降失常;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氣,為氣化之司。故氣虛體質人群,應以補氣為主,主補脾肺腎三髒之氣。常見食材如山藥、蓮子、糯米、小米、大棗、牛肉等。

2、血虛體質

血虛體質多由失血過多、或脾胃虛弱、腸中蟲積所致。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或萎黃,口唇、爪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等:常有表現:心悸失眠,精神萎靡,坐姿站立時常覺頭暈眼花,手足時常麻木,女性月經量少且色淡。

此類體質人群,以補血養血為調理方向。但氣與血互為滋生,氣虛無以生化,血會因之而虛,故補血常伴隨者補氣,以達補氣生血之效、

補血常見食材如大棗、龍眼、木耳、菠菜、紅糖、動物肝臟、紅肉等。

3、平和體質

此類體質人群,氣血充盛,臟腑功能等方面均平衡協調。主要表現為體壯、胖瘦適中、精力充沛、膚色明潤、目光有神、性格開朗、少病且痊癒快,舌質紅潤,脈象有力。

針對此類體質人群,須注意:身體再好也不能吃老本,平素飲食要合理搭配,切忌菸酒過度,保持適度鍛鍊,養成良好作息習慣。

4、陰虛體質

主要表現為咽干、手足心熱。

常有表現為口乾咽燥、手足心熱、失眠多夢、易煩躁、時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盜汗、大便乾燥等。

滋陰常見食材有枸杞、百合、桑椹、枸杞、黃精、豆腐、銀耳、芝麻等。

5、陽虛體質

常有表現為面色蒼白、怕冷且冬季手冷過肘肢冷過膝、精神不振、腰膝酸痛、性功能減退、喜熱飲、大便稀、尿頻且清長、舌質淡且胖、脈沉而無力等。

常見食材有韭菜、香菜、牛羊肉、狗肉等。

6、痰濕體質

常有表現為體態偏胖、皮膚油性且黏、痰多、胸悶、口腔黏膩、舌苔白膩或黃膩。

痰濕的產生於脾肺腎三髒功能失常密切相關。肺主布津液,通調水道,脾主運化水液,腎主蒸化水液,故此痰濕體質關鍵是補益調理脾肺腎。

常見食材有蘿蔔、白菜、洋蔥、薏苡仁、赤小豆、白扁豆、荸薺、芡實等。

7、濕熱體質

常有表現為口乾口苦、肢沉體乏、面部油膩常伴粉刺、大便粘滯乾燥、小便短赤、易患濕疹等。

養生調理以清熱化濕為主。宜多食綠豆、赤小豆、紫菜、冬瓜、茯苓、山藥、西瓜等。

8、血瘀體質

常有表現為面色晦暗、口唇黯淡、皮膚常有色素沉著、會有偏頭痛、經痛、胃痛、胸痛等。

養生調理應尊循活血理氣,補氣養血之道。宜多食如大肉、黑木耳、山楂、洋蔥等。

9、氣鬱體質

常有表現為情緒不穩、煩躁易怒、或精神抑鬱、愛生悶氣且敏感多慮、易失眠、不思飲食、少言懶語、舌質暗淡或暗紅。

對此類人群,社會關愛,家庭、親朋的精神撫慰是其他調理手段不可替代的。氣鬱多由情志不暢、氣機郁滯引起,養生調理應明辨虛實,再相應施以理氣或益氣之法。此外還要多參加適度的運動鍛鍊。飲食方面多食用橘子、重瓣玫瑰、茴香、香椿、佛手等。

10、特稟體質

特稟體質是由遺傳和先天因素所造成的特殊狀態的體質,主要包括過敏體質、遺傳體質和胎傳體質。

常有表現:過敏體質者常有鼻塞,流鼻涕,打噴嚏,咽癢,易患哮喘,對藥物、花粉和環境變化易產生過敏反應;遺傳體質者有先天性、家族性特徵;胎傳體質者有母體影響胎兒個體生長發育及相關疾病特徵。

養生調理宜多食益氣健脾、固腎益精之物。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214925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