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食養五臟,五穀為基

"

如果把我們一天的狀態比作是放電和充電,那白天就是在放電,晚上睡覺就是在充電。但事實上現在的我們經常是晚上只衝50%的電,白天還要釋放100%,那剩下的50%從哪來?就是從五臟借。

五個臟器叫「髒」?「髒」在古代寫作「藏」,是儲藏的意思,《黃帝內經》稱五臟「藏精氣而不瀉,故滿而不能實」。什麼是「精氣」?「精氣」就是元陰、元陽、氣、血、津液等人體物質的精華。

五臟儲藏的就是這些精華,如果你總是從五臟借精華,借著借著身體就垮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藏好五臟精華」!

藏好五臟精華:最重要的是學會吃

《黃帝內經》有雲:「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種飲食觀說明五穀為飲食的基礎、健康的基石。古代民間也有「一谷補一髒」的說法,就是說五穀可以養五臟,這五穀指的就是小麥、高粱、大米、大豆和小米。

心藏神:小麥

《本草綱目》記載:「小麥能除熱、止煩、潤燥、利小便、善補心氣。」被稱為是「五穀之貴」,有養心益肺、安神止汗的功效。

做法:取帶皮的全小麥熬粥,或去中藥店買一些浮小麥熬水,每天早中晚服用。

肝藏血:高粱

高粱有養肝益胃、收斂止瀉的功效,對於經常喝酒及有慢性腹瀉的人來說,經常吃點高粱非常合適,其中的單寧酸也益於心血管病的預防。

做法: 適合做點心,高粱磨成面做點心,既細膩又富含營養。做銀耳羹或玉米羹時放點高粱,口感會更好。

脾藏意:大米

大米味甘性平,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的作用,吃的時候最好配上一些粗糧;熬粥放點冰糖、黑芝麻和核桃,不僅能補充礦物質,還對刺激性咳嗽有一定緩解作用

做法:用小火熬制大米粥,直至米湯濃稠,只喝米湯不吃米粒,隨時可服用。

腎藏精:大豆

腎主骨生髓,對維持運動和活力有一定作用。平時除了常喝豆漿、吃豆製品,還可以把煮好的黃豆泡點醬油,就著粥吃。

做法:泡發後打製成豆漿,或煮黑豆粥,每天早晚各一次。

肺藏氣:小米

小米性溫,最能護胃護肺,對脾胃虛弱的人而言,可謂是進補的上品,特別適合慢性咳嗽患者食用,也利於老人和孩子。其上面析出來的那層小米油更是精華所在。

做法:熬一鍋小米粥,用湯匙撇出小米粥上層的精華——米油,空腹喝下,有很好的養脾胃的療效,每天早晚均可服用。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圖文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大醫本草堂問診諮詢,請私信或文章的評論區留言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214922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