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種在農田裡很常見的雜草,因為莖葉揉搓之後流出的汁液呈墨黑色,因此被調侃為「一肚子墨水」,堪稱「最有學問」的草藥。加之這種植物的花盤形態很像蓮蓬,而且長在旱地里,因此得名「墨旱蓮」。也被稱為「墨汁草」、「蓮子草」、「墨菸草」。

小時後老家的玉米地里有很多墨旱蓮,老家都成筐成筐的割來喂豬,等長大後學了中醫,才知道這種養豬草居然是一味常用的良藥。
一、墨旱蓮的來源與分布
墨旱蓮為菊科醴腸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葉折斷後流出的汁液數分鐘後呈藍黑色,這既是它得名的原因,也是很重要的鑑別點。

墨旱蓮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在全國各地都有分布,常生長於路邊、濕地、溝邊或田間。因其耐陰濕,所以在老家的玉米地及高粱地里隨處可以見到它的身影。
二、墨旱蓮的功效及作用
墨旱蓮以全草入藥,性味甘、酸、涼,主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涼血止血的功效,主要應用於肝腎陰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鬚髮早白,以及吐血、咯血、鼻出血、便血、血痢、崩漏及外傷出血等。

墨旱蓮善於養肝腎之陰,且其汁液墨黑,古人認為有烏須黑髮的功效。所以常和色黑養陰的女貞子聯用治療肝腎虧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鬚髮早白、牙齒鬆動等。和桑葚子熬膏治療虛損百病,鬚髮早白,血虛心悸等。古人還有用墨旱蓮搗汁加入青鹽炒干,用於擦牙,具有固齒的功效。

墨旱蓮善於止血,《本草求真》稱其為「止血涼血要劑」,可用於多種出血,如嘔血、便血、尿血、外傷出血、。今日上午正哥帶著學生在醫院採藥時,補腎被工兵鏟刺傷拇指,頓時血流如注,後面隨手採摘了鐵莧菜、墨旱蓮的莖葉,揉碎後包在指頭上,很快血就止住了。
墨旱蓮還能夠止癢解毒,對於無名腫毒、外陰瘙癢、皮癬、扁平疣、斑禿、脂溢性皮炎等都有較好的效果。
三、使用墨旱蓮的注意事項
墨旱蓮為陰柔之藥,性味偏於寒涼,因此脾胃虛寒者忌服,對此古人有清醒的認識,比如《本草經疏》記載「醴腸性冷,陰寒之質,雖善涼血,不宜脾胃。病人雖有血熱,一見脾胃虛敗,飲食難消,及易溏薄作瀉者,勿輕與服」。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