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貝果風格| 2019-06-23| 檢舉
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

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照片|史佩元

賞析|張先覺

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盆景愛好者在蘇州雨村美術館觀賞史佩元的盆景作品《秋豔》。

史佩元老師在盆景藝術創作方面,常以獨特的審美視角和靈活不拘的創作手法,在多次大型盆景活動製作表演中呈現的淋漓盡致,常給人以構思敏捷,手法獨到,出其不意,拙材出奇的深刻印象和藝術效果。

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史佩元老師現為中國當代盆景藝術家;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副理事長;BCI國際盆景協會中國區副秘書長;WBFF世界盆景友好聯盟中國區執委;中國盆景藝術家協會副會長,高級盆景師;江蘇盆景協會聯盟副主席兼秘書長;森道設計董事長;悉地國際設計總監;資深園林景觀設計師;蘇州虎丘萬景山莊藝術顧問;蘇州留園藝術顧問;蘇州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

圖為史佩元老師創作的大型盆景《清奇古怪》

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鳳凰涅槃》的創作又是他巧妙駕馭一個普通黑松樁材的獨到力作。

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這是一棵極為普通的斜幹黑松原樁。此樁在作者多年的定向培育過程中,已將未來創作的基本構思確立下來——培育主幹,適當截短橫向或背道而馳的幾個大分枝。

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目前主幹頂枝已過度到位,分枝有序,接頂協調,過度勻稱,長勢旺盛,枝葉豐滿。

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我們分析一下作者在三處預留分枝短截的理由。

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以圖片註解來分析短截的意圖之一

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以圖片註解來分析短截的意圖之二

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以圖片註解來分析短截的意圖之三

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圖片放大後,可以清楚的看到應該截短的分枝,與樹幹主體所要表達松韻特質的不利位置與因素。

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圖示註解的拿彎意義

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綁紮纏絲大力拿彎,是增加此樁靈動、蒼勁、風蝕不折,本意伸張且不得不迂迴探首的人文情懷。

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再將以上所陳述的三點短截分枝予以酌情舍利處理。

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白色舍利與深棕蒼松龜皮形成鮮明的色彩跳躍,立刻提升了樹態的古老蒼勁,老態龍鍾。

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樹體與大自然抗爭,經過頑強生存中自然整枝,雖被風日蠶蝕,但保全生命延續的迂迴主線仍顯勃勃生機,古松屹立。

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作者處理舍利的精巧之處,在於順勢呈現木質部的應力結構,不留人工痕跡的完整保留樹幹殘存的木瘤、疤槽,並在較短的死枝幹上,合理勻稱的過度處理,且順勢製作出短小分枝,完美的達到了舍中有利,幹中有節,節中有頂和雖由人作,宛如天成的效果。

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舍中有利,幹中有節,節中有頂的特寫。這是生與死的抗爭,保全與捨去的自然抉擇。

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此景無需換盆,無需幾架。一件構圖完整、協調、穩重的松魂圖呈現在我們的視線裏。

一棵頑強自我生存的有機體,託附著曾伴隨它生存下來的風蝕殘枝,將一生坎坷的歷程,歷歷在目的記錄、保留在自己的軀幹上,還得繼續前行,體現了一棵松生死,得失兩種生命歷程和心志境界的高大上。

《鳳凰涅槃》的意境,為我們深刻引申了不同種群的高級生物體——人的正能意志力的堅韌是需要時間磨煉去綻放的。

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本文選自中國風景園林學會花卉盆景賞石分會官網-中盆會花卉盆景賞石公眾號)

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當代盆景藝術家史佩元《鳳凰涅槃》的創作軌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209419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