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集匠坊與大家分享的是臺灣黑松盆景從半成型到成型樹階段的創作過程,從原先的素材高壓截枝作業到成型,前後跨度14年,在這期間的變化還是很大的。話不多說,直接進入正題。
創作方向
株臺灣黑松的整體改作的思路方向上是根據一開始就定好的再在養護的過程中不斷的推想未來的創作方向,概括為3個階段,
前期——高壓短截:就是用高壓的方式解決了第一枝過高的的問題,以及樁頭部分往上的三道極不自然的曲度,同時也降低了樹高(測量高度為24cm),第一階段安全度過
中期——樹勢平衡:為了取得均衡樹勢的效果,縮剪回剁作代枝,讓這株黑松盆景的樹形更加的緊湊;也藉著回剁縮枝的作業的同時減少了葉量,讓樹勢逐漸逐漸均衡;黑松的頂芽優勢是非常明顯的,這個過程中,讓下部枝茂盛是養護的重點工作:

後期——創作整姿:最後一個改作的階段便是在這之後等葉芽長齊了,在來年開春階段開始,將對盆景做纏線下壓調整的動作,下部預留的弱枝小枝(下圖紅色箭頭處)當下的生長狀態良好,還可以繼續放枝讓它自由生長。

盆樹扶正
在9月份的時候對將盆樹做了扶正的操作,雖然前後只有40天的時間,剪除的一些強芽,已經長出了二次芽,沒有剪的芽,針葉也長長不少,相對之前,樹勢更均衡了。

未來改作的重點(09-09-13)
補秋肥:扶正之後,沒有立即做施肥的作業,過了2周之後,再對盆景施了一些秋肥,在這期間弱枝也有進行相應的"特殊照顧"——在弱枝的下方是重點培肥的位置,並讓枝條儘量多可能的享受陽光,以期來年開春枝條長勢變強。
圖中標記的綠圈位置是等樹勢再旺一些以後未來處理的重點方向。

根盤上紅色箭頭處所指示的卷根是屬於忌根的一種,過些時候會將其剪除。
液肥的使用
使用液肥的原因:除了增加光照、通風、枝條下方重點施肥之外,第二年的時候還會對枝葉做噴灑液肥的作業,各種作業方式一起進行,以求更快的達到理想的目的,作者用的是9- 4 -4 的液肥,等來年春末時用液肥泡在水裏澆灌。 稀釋濃度:稀釋噴施的液肥時,稀釋的濃度可以調的比產品的使用方法中再稀個10~20倍,因為松樹的生長,相對於其他常見樹種來說要慢不少,也就是說它吸收養分物質的速度要慢很多,如果濃度過高、施用的量太多,那麼土壤裏積累的肥份也太多,容易導致盆樹出現肥傷的狀況。(液肥都是溶解度很高的礦物質,EC值也很高,又沒有其他有機物讓肥份慢慢溶到水中,保持土壤溶解的礦物質濃度低於植物體內的) 使用時機:液肥的使用的時機選擇在春天,黑松葉、芽生長旺盛的季節,對弱枝的噴施上,挑新芽已經很明顯開展時進行;不選擇秋季的原因是因為秋天是植物貯存能量的時機,是為來年生長準備的季節,此時不宜逼弱枝生長,否則越冬是個大問題。有些強枝已經做了摘芽的動作,現在也正在長新芽,這些新芽明年春天的長勢就會比較弱,那個弱枝,現在放任生長,明年開春長勢就會比較強,應該可以達到抑強扶弱的效果了。
作業過程

(10-1-10)
牽引調枝:利用了纏線"牽引"的方式,將一些枝條進行調整下壓,下次將對細枝作調枝。對上部枝及頂部做了整理,也約略的把一些不要小芽剪除,圖為整理後的樣子。

疏枝
黑松生長旺的時候,細枝也就是車輪枝,需要進行適度的疏枝,可以避免病蟲害,留下來的小枝光照及通風良好,才會比較健壯,加上黑松頂芽優勢明顯,借著疏枝來平衡樹勢也是方法之一。

6月份時候的樹況,當年的新葉都已經展開,對去年的老葉上半部這一部分進行拔除之後,留下半部的一部分,這樣去葉的目的是為了讓下部枝葉量更多一些,整體樹勢上下平衡些。

葉形初見:黑松到現在形態漸漸變好了,但當下還還不著急做短針的作業,等枝棚生長到預定位子,再來施作,此時的葉長已經比剛入手時短了許多。

還有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存在,就是中間部份有兩個車輪枝的分枝的兩個腫脹點,當下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只能以期樹粗之後看看是否有所改善。

對比下一年的時間這株黑松的變化情況

側面形態,雖然整體的變化還不是很大,但可以看出主幹有粗了一點。

(10-11-21)
拆線提根:拆除鋁線,梳枝之後,讓其恢復半個月,半個月之後將對盆樹進行換盆的工作,由於臺灣黑松盆樹還是有些斜,在換盆的時候把盆樹扶正,並整理根盤,然後做了提根的作業。

(10-11-21)

(10-12-04)

(10-12-04)
在高壓作業之前就考慮過未來第一枝的高度,基於高壓之後根系還沒長穩,故而深盆培育較為保險。

高壓截枝時預留高度(08-11-16)
經過一年的深盆培育,根盤比預期肥大不少,有了粗壯的根盤對比,第一枝過低的情況顯然已經明顯改善了。

(11-08-08)
整枝後樹況,這次主要是把細枝下壓,讓它開展一些,針葉東倒西歪有些零亂,隨著日照慢慢會自然些,入冬之後再做疏葉的工作。

黑松樹性分析:一路整理這棵臺灣黑松的過程中自然學習的一些心得淺見在此與大家分享(不一定全對,僅供參考)。
高壓的黑松根盤粗的比較快,猜想可能是少掉了主根的緣故,而由環狀剝皮處長出新根。隨著新根的逐漸成長,根盤的粗壯過程進度比較明顯,根盤伸展呈現八方根的理想狀態, 觀察日本黑松盆景中,日本人做的黑松根盤似乎特別的粗大漂亮,猜想也有可能是利用高壓的技巧來做的,上圖裏的日本黑松,可參照下方的竹筷大小就知道它的比例。

高壓的黑松根系長的比較快,相距8個月,盆土已經被根系頂出,也由此可以證明之前根系發育迅速的猜想的正確性。

(11-12-25)
換盆一年後,黑松的根系卻呈現嚴重的排水不良的狀況,(盆土是赤玉土+小碎石)於是在當年年底的時候進行了再次的換盆,換盆時發現盆土內長滿松菌,把顆粒土的間隙都塞滿了,之後作業就是是在不斷的養護中進行微調,讓其趨於完善。

除草微調(12-06-17)

13-06-03

枝條調整:左側三枝 似乎可以再長一些 枝葉再稀疏一些 角度再下壓一些,左側三枝後期順風枝的方向培養,枝葉會讓其再稀疏一些,角度再稍做下壓。

(13-10-13)
到達理想高度:當時計畫於年底來換盆,但颱風來吹翻了樹,盆破(還好樹沒事)就提前動手.這次又把樹提高了一些,讓根盤多露出些,至此,盆樹達到了預期的理想高度,未來的創作方向都是對細部進行整枝調整了。
最後請大家欣賞下這株黑松之後幾年的變化

稍微修整,未來將下部枝養旺(15-06-07)

枝葉越長越密(16-07-03)

成型(18-09-30)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207558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