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門前墳,屋後水」,後半句才是重點,古人智慧不可小覷

舒活族| 2019-05-18| 檢舉

俗語,是古代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生活經驗積累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到。通常這些語言比較口語化,通俗易懂,容易被大家所接受,這些俗語既反映了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水準,也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所以很多俗語一直流傳至今,經久不衰。特別是在農村,更是留下了不少經典的俗語。我們今天要說的是俗語「門前墳,屋後水,下一句才是重點。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有著深厚的底蘊。從宏觀上來看,這樣的底蘊一直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中華兒女,並起著深遠持久的影響,帶給我我們璀璨的中華文明。從微觀上來說,中華文明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又有著細枝末節的影響,這也就成就了老祖宗一句句經典俗語的產生。

俗語:「門前墳,屋後水」,後半句才是重點,古人智慧不可小覷

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的俗語就是: 門前墳,屋後水,家敗人散子不歸。我們先從字面意思來理解一下。這句話就是說, 如果住宅的房子門前有墳墓,屋子後面有池塘類的水,那就會造成家敗人亡的下場。要知道老祖宗對於風水可是十分信服的。而對於這句俗語的理解其實也有著很多不同的說法和解釋。

俗語:「門前墳,屋後水」,後半句才是重點,古人智慧不可小覷

對於前半句的解釋略帶迷信的色彩,大家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不止是古人,就連我們現代人也一樣,對於 墳墓都保持著忌諱的態度。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風水比較好,但比較偏遠的廖無人煙的墓地,畢竟,人死後陰氣比較重,可能會影響自己家庭的運勢,所以,住宅區都會建設在遠離墳墓的地方。

俗語:「門前墳,屋後水」,後半句才是重點,古人智慧不可小覷

而屋後有水,按照正常人的思維來說,水是生命之源,房屋靠水不是有著親近自然的美感?可古人卻不這樣認為,按照古人建設房屋的習慣,房屋後面有著可以依靠的實物才會更加踏實,所以房屋一般都有圍牆。

當然,比較靠譜的說法就是, 房屋如果靠水,家裡面又恰巧有小孩,那就不是好事了。大家都知道,小孩子一般比較頑皮,好奇心又重,所以他們對於玩水這件事是樂此不疲的。這就增加了危險的因素,一旦溺水,那就是整個家庭的噩夢。

俗語:「門前墳,屋後水」,後半句才是重點,古人智慧不可小覷

近年來,溺水兒童的事件層出不窮,而大多數還是住宅區遠離水邊的案例,如果離水太近,更加不堪設想。當然,從地質原因來說,如果是有山坡又有水,在大雨滂沱的惡劣天氣,就會增加 自然災害發生的危害性。比如說 泥石流,房屋被淹沒,諸如此類。如果是在夜晚發生那就更加可怕了。所以,房屋的建設是有著十分多的講究的,將這些講究綜合在一起其實也不失為一門讓人深思的藝術。

俗語:「門前墳,屋後水」,後半句才是重點,古人智慧不可小覷

老祖宗留下的經驗教訓,雖然有些摻雜著以前的說法,卻也在客觀的事實上給我們了一些科學的依據。畢竟,房屋建設這門藝術是為了人們的舒適和健康,如果房屋建設還會帶來災難,那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違背了建造的初衷。希望大家都能居住在心滿意足的房子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206811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