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影響身體健康的是「虛與堵」呢?因為人體所有的問題發展到最後就是虛和堵,像常見的氣虛,血虛,陽虛,陰虛,氣滯,血瘀等等。
人體內部就像一個管道系統,管道能正常運作,一是裡面有充足的東西,二是要暢通無阻,比如經常手腳冰涼,那就是你的管道裡的能量不足,精經常渾身酸痛,就說明你的管道裡出現了擁堵。
那麼如何預防「虛和堵」呢?今天小師妹就和大家來系統的講一下。

虛,何為虛?
虛就是不足的意思,不夠用了,虛不是突然就會出現的,是有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就是我們常說的不良習慣,所以說為了避免虛,首先要知道是那些原因造成的虛。
1、透支身體能量
身體能量有很多種,氣血,精血,津液,氣,透支身體能量就是過度使用了這些能量,下面我只單說下氣血。
氣血能量是可以用之不竭,可以再生,但是這種再生能力它是有限度的,過度使用就是你的消耗超過了生產,但是為了滿足你的消耗,那麼你的髒腑就只能加倍的工作,時間久了臟腑功能就會越來越弱,臟腑衰弱同時也影響能量的化生。
正常情況下氣血在內部分配是均勻的,但是因為你先前的透支,氣血就不能再公平的分配到全身,就會出現我們常見的手腳冰涼。
2、外邪入侵
常見的濕邪,寒邪,熱邪,火邪等等,這些一旦進入人體並長期滯留,那就會侵犯臟腑,常見的濕邪傷脾,影響我們的運化與吸收,而氣血化生都要依賴臟腑功能正常,臟腑功能失調,就會影響氣血,接著導致氣血不足。
那麼這些外邪是怎麼入侵人體呢?無非就是吃穿住行,寒濕那就是因為經常吃寒涼食物,濕熱就是因為經常吃肥厚甘膩的。

3、情緒
情緒的好壞也影響著你身體的健康,因為思慮傷脾,如果一個人天天不高興鬱悶,他肯定飯也不下,覺也睡不好,這種情況下身體能健康麼?
「虛」有哪些表現呢?
精神狀態差,身體瘦弱,四肢無力
容易疲勞,大腦昏昏沉沉
睡覺不解乏,嗜睡,睡醒起來渾身累
經常頭暈眼花,耳鳴,不愛動,一動就累
如果以上某種症狀長期存在,那麼要注意了,這是一種信號。
堵,何為堵?
堵就是不通了,就像交通堵塞了
1、虛
虛也會帶動體內動力不足,推動無力,發生堵塞,比如氣虛推動無力發生血瘀,便秘等。
2、鬱
情緒不暢,經常鬱悶會導致肝鬱,鬱則傷肝,書寫失常,氣機不通,最後就出現了肝氣鬱結。
3、外邪阻絡
常見的痰濕會分布全身各處,到頭部則大腦昏沉,到腹部則腹脹,還有的浮腫;還有寒邪,流動的水遇寒成冰,氣血遇寒也容易運行不暢發生瘀堵,過食寒涼會誘發痛經的原因。

4、不動
每天一個姿勢能保持很長時間,常見頸椎病,腰椎病,痔瘡。
「堵」有哪些表現呢?
胸悶,腹脹
身體刺痛,一按就痛,四肢麻木
皮膚長斑,痛經,月經有血塊,月經不調
增生結節,囊腫
調理的關鍵在於;虛和堵同時兼顧
不管任何問題,調理的關鍵都是圍繞著「虛」和「堵」進行的,二者缺一不可,一定要同時兼顧,光補而不疏通,要麼發生瘀堵或者加重本來的瘀堵,比如補氣血的時候,要連同健脾胃一起;光疏通而不注意補也會導致虛,本來就氣虛了還疏肝理氣,那會加重氣虛。
1、先辯證
要先確定身體是虛為主還是堵為主,還是二者兼顧,具體辦法參考上述症狀,對照下自己的情況,哪個更突出。
如果是虛為主,則補虛為主,附帶疏通;
如果是堵為主,則疏通為主,附帶強正氣。
2、補虛的方式。
要看具體哪裡虛,如開頭所講,是氣虛,血虛,還是腎虛,脾虛....不同的虛,用不同的食藥。
比如氣虛,常用黃芪,參類,山藥,大棗,白朮,甘草,黃精等;
比如血虛,熟地,當歸,桂圓,紫河車等;
比如脾虛,炒白扁豆,炙甘草,大棗等;
還有肝虛,肺虛,陽虛,陰虛.....N多情況,每個人都不一樣,也沒有統一的調理方法,必須個性化辯證分析才行。具體可以去翻閱先前文章。
這裡要說下,在補的前提一定要調理脾胃,脾胃不好直接補虛容易生痰,長期補就會出現痰濕,痰濕又會導致各種淤堵,所以補虛的時候一定要先調理脾胃。
3、疏通方式
也要看哪裡堵住了,是氣還是血,堵得地方不同,疏通方法不同。
血瘀了,光理氣效果不一定大,氣滯了,吃活血化瘀的也不對症。
常用的疏通方式:
*內部疏通,如第二點所講,健脾胃實質是疏通,防止痰濕這個障礙物的形成;
*多動動,避免久坐不動;
*情緒疏通,避免生悶氣,抑鬱等消極情緒出現,特別是女性例假期間,坐月子等特殊情況下,情緒平穩極為重要!
*按摩、拍打等外部方式疏通,很實用;
*其他的方式要看個人情況了,多數需要理氣,活血化瘀,逍遙丸之類都是針對這個的。
但是,理氣要注意是否氣虛,有的喝玫瑰花茶疏肝理氣,結果腹瀉,要看下是否脾氣虛了,此種情況,要理氣補氣兼顧下。
總結
具體執行過程中,虛和疏通如何進行配合呢?這個很靈活,這個真的沒法給出一個適用所有人的具體方案。
我先前也說過沒有任何一種方式可以適應所有人,但是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做了發現不對或者不管用,那就要抓緊換方法。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