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枝、通常指的是那些徒長枝、又可稱作為逃生枝(脫離了盆景的範圍)。顧名思義,犧牲枝的意思就是在盆景創作時"犧牲自己,成全它人"為作用的枝條,當預留的枝條達到創作的目的之後就要捨棄剪除(描述得有點悲壯之意)。
今天集匠坊將與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關於犧牲枝在盆景中應用的一些小技巧

犧牲枝/徒長枝/逃生枝
犧牲枝的作用
首先是在培養主枝幹養粗的階段,由於植物的生長特性,拉伸向上的枝條能夠更好的進行光合作用,可以促進整個盆景的快速生長從而達到枝幹增粗的目的。(如下圖黑松的前後變化)

剪除後的狀態

1年後的狀態
這株黑松小品素材初期的主幹養粗的目的已經達成了,所做的就是將犧牲枝剪除的工作,其在素材養幹階段對上下下部樹勢的強弱平均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對於一些中品盆景而言,犧牲枝在這個階段的效果會更明顯,個枝棚基礎片路作好在日後的肥培不但頭緒部位持續成長,也能更清楚未來的樹形,一路培養更可隨時創作。
犧牲枝可調整盆景的幹順樹勢走向以及培養根盤,能夠讓基部向上的幹身過渡轉折更為自然協調,這個時候犧牲枝最理想的位置是預留在底部,這樣切除癒合時對幹順的影響能做降到最小,當然盆景的芽點萌生的位置並非都能能按照理想的狀態來生長的,底部如果沒有的時候留在上部的位置也是可以的,但預留的位置儘量選擇留在切除癒合的時候對幹順影響最小的位置。

根部的犧牲枝

細節
最後就是均衡樹勢,協調枝幹之間的比例:在大自然中,樹木的生長平均穩定,小的也就幾尺見方,大則數丈有餘,而在盆景創作的時候則是要我們模仿大自然種的各種樹相,將植株種於小盆器內,方便提供給我們自己欣賞,自然的會將其比例縮小栽培於盆器之中,植物的自然生理特性還會讓樹木按照原定的生態成長,就會出現長勢強勢的枝幹越來越強,弱勢的則越來越弱,就需要用以人為干預的技術方法來抑制強勢枝進行修剪,防止過粗過大的情況。

切除後的狀態1

切除後的狀態2
同樣的,創作時對於型必用枝條處於弱勢的狀態下(弱枝),則需要想辦法促進它的生長讓它儘快追趕上來,應用生長原理抑制強勢枝,進行修剪、摘芽、控制生長讓其呈緩慢生長狀態,再為弱枝製造足夠的條件轉為強勢枝! 任由其自然生長到一定的目標,再進行修剪,就能做到抑強扶弱,平衡枝條的生長氣勢、平均各枝條的粗細大小比例,任其生長到既定的目標之後,再行修剪便可抑強扶弱、平衡枝的生長氣勢、平均枝的粗細比例,達到目標後剪除徒長枝,再恢復至完整的樹相。徒長枝適用於植株素材肥培、個枝肥培和蓄丈截寸法的切口癒合和生長模式!
再看一例實操的過程應用思路
這株真柏還處在培養階段,整個架構空間都非常密集,沒有盆景應有的"空間美"為何不做更多的創作修剪?主要的原因是培養的階段應該讓其徒長,改作的方式只需簡單的修剪芽尖、片路調整,葉芽、以及一些垃圾枝葉清理即可。


這個階段不做過多加減法,若是一做造型,就容易導致整個植株的架構失控 ,犧牲枝在這個階段讓它自由放任生長,樹型維持住即可,有枝有葉,只需要等待上成品盆的時候取捨就簡單很多了。
原創 集匠坊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