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還有印象沒有
小時候每到晚上
電視機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或者這個樣子

如今已經變成了老叔叔老阿姨
曾經也是守在電視機前的小朋友
然而這個討厭的畫面是幹啥用的
至今對此仍舊一無所知
我們只知道這個圖
會在電視節目結束之後放出
還會伴隨著「嘟——」的消音音效
然而它可是有著正兒八經的名字的
檢驗圖(Test Card)
不僅有背景有故事
還有功能有設計
絕對不僅僅是電視台沒東西放了
就隨便拉一張來湊時間的野雞!

我們見到的最多的檢驗圖
就是文章開頭提到的兩張了
第一張是彩色條紋狀圖案
因此它的名稱就是
「彩條信號圖」

上圖是歐洲廣播聯盟(EBU)
使用的彩條信號檢驗圖
又叫EBU檢測圖
從左至右,它的顏色依次為
白色、黃色、靛色、綠色
紫色、紅色、藍色、黑色
八種顏色的長方形彩帶
在黑白電視機中
呈現出來的是由亮到暗的樣子

與此類似的還有
美國電影電視工程師協會檢驗圖
又被稱為「SIMPLE檢驗圖」
與EBU的八種顏色略有區別
它上部2/3部分從左至右依次是
灰色(75%白色)、黃色、靛色
綠色、紫色、紅色、藍色共七色
並且多出了中間1/12和下方1/4的彩條

此外還有日本1995年開發的
ARIB(日本電波產業會)檢驗圖
色塊的分布又和上面兩張有所區別

第二張複雜得多的圖
叫做飛利浦PM5544檢驗圖
我朝廣電系統又俗稱其「圓圖」
它有很多變種
例如我國央視使用的GB2097檢驗圖

和飛利浦公司為16:9寬屏電視
開發的飛利浦PM5644檢驗圖

最初的飛利浦PM5544
由飛利浦電視實驗室首席工程師
埃裡克·赫耳墨尼爾森在哥本哈根設計
別看都是一堆色塊變來變去
它的模式圖設計其實非常精密和嚴謹
PM5544模式圖

PM5644模式圖

話說回來
檢驗圖的配色對我們來說
可以說是非常辣眼睛了
那為什麼還要使用這種配色?

首先檢驗圖當中使用的顏色
叫做「測試色」(color bar)
在模擬信號傳輸過程中
由於早期技術水準的限制
傳到電視機的畫面難免會有失真
而檢驗圖上的各種純色
能夠檢驗顯像管的工作是否正常
長方形條紋粗細的不同
則能夠用來檢驗電視機的解析度

電視台每天開播之前
會首先播出檢驗圖和測試色
方便觀眾調整電視機
順便查看電視機的性能良好與否
因此當這張圖出現時
並不是我們一般以為的沒信號
反而是有信號的標誌
(只是沒有可以播放的節目了)

設計更為周全的飛利浦圖案
包含了以往模擬信號傳輸
所需要的各種標準波形
圖案四周的方格則可以用來測試
CRT顯示器邊緣的失真與否
(現在的LCD、LED電視基本用不到)
從而保障電視的成像質量
不會產生下面扭曲變形的情況


剛才說到
檢驗圖是方便觀眾調節的
你也許會奇怪,長這麼大
從來沒見過帶調節按鈕的電視機啊
但事實上
以前的電視機還真的有!

這張照片是紐約一家電器商店
出售的電視機
時間為1945年8月24日
可以看到電視機螢幕下方
分布了很多調節旋鈕
即使到了彩色電視的時代
電視機的構造也少不了它們


那麼在黑白電視的時代
檢驗圖還能派上用場嗎?
首先前文已經提到
彩條信號檢驗圖在黑白電視機中
是以明暗的形式呈現
其次,彩色檢驗圖在被設計出來之前
電視台最開始使用的檢驗圖
是BBC公司播放的「調音信號」測試卡
它由一個圓形和一條線組成
長得跟日出的簡筆畫似的

同一時期還有美國的
「印第安人頭檢驗圖」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