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概念一直為我們所熟知,相生相剋的概念在中醫、各種遊戲、小說中常有涉及,但有時還是傻傻搞不清順序。
五行的概念是如何提出的?和我們身邊的大自然,我們的身體、日常生活又有怎樣的關係呢?

五行
五行,產生於中國古代道教哲學,廣泛應用於中醫、命理、堪輿、相術、占卜等多個方面。
五行的意義包涵借著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態:水代表潤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收斂、木代表伸展、土代表中和。
五行理論,闡述了世界萬物的形成與相互關係。
五行學說和西方的「地、水、火、風」四元素說有區別,五行並非五種元素,而是將世界萬物按照上述的五種狀態,劃分到金、木、水、火、土這五種類別中。

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將木材加熱,可產生火焰;
火焚燒木材,產生土;
土地中含有礦產,包括金屬;
將金屬銷融,化為水;
水潤澤萬物,樹木成長。

五行相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剛勝柔,故金勝木;因為刀具可砍伐樹木;
專勝散,故木勝土;因為樹木可紮根土裡;
實勝虛,故土勝水;因為堤壩可阻止水流;
眾勝寡,故水勝火;因為大水可熄滅火焰;
精勝堅,故火勝金;因為烈火可熔化金屬。

五行與方位、天干、顏色
木:東方,甲乙,綠色
火:南方,丙丁,紅色
土:中央,戊己,黃色
金:西方,庚辛,白色
水:北方,壬癸,黑色

四季與五行
五行是指氣體的五種運動方式。
古人認為一年可細分為五季,分別對應木、火、土、金、水五行。
春天屬木,代表氣體向四周擴散的運動方式。春天,花草樹木生長茂盛,樹木的枝條向四周伸展,養料往枝頭輸送,所以春屬木。

夏天屬火,代表氣體向上的運動方式。火的特點就是向上,夏天各種植物向上生長,長勢迅猛,所以夏屬火。
長夏屬土,長夏是夏和秋之間的一段過渡期,是天氣濕熱,莊稼逐漸成熟的時期,屬土。
秋天屬金,代表氣體向內收縮的運動方式。金的特點是穩固,秋天收穫,人們儲蓄糧食為過冬作準備,樹葉凋落,所以秋屬金。

冬天屬水,代表氣體向下的運動方式。水往低處流,冬天萬物休眠,為春天蓄積養料,所以冬屬水。

中醫中的五行
五臟中心屬火,肺屬金,肝屬木,脾屬土,腎屬水。
凡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木;
具有溫熱、升騰作用或性質的機制,均歸屬於火;
具有承載、生化、受納作用的機制,均歸屬於土;
具有清潔、肅降、收斂作用的機制,均歸屬於金;
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行的機制,均歸屬於水。

五行學說用五行之間的生、克關係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剋的運動中維持協調平衡的。
這一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來分析研究機體的臟腑、經絡、生理功能的五行屬性和相互關係,以及闡釋它們在病理情況下的相互影響。
因此,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既用作在理論上的闡釋,又具有指導臨床的實際意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205178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