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屬木,主生髮,乃一年之始。」春分伊始,小麥拔節菜花香,桃紅李白迎春黃,已然開啟了欣欣向榮的大好局勢。我們人體也進入了補陽的季節~
肝氣鬱滯
春天易睏倦,可能是肝氣鬱滯。中醫推薦一套緩解肝氣鬱滯養生操,可以很好的疏鬆筋骨、導引氣血的運行。
3個方法緩解肝氣鬱滯

1
推按膻中穴
推按膻中穴若有疼痛感、結節、條索狀,則可能是肝鬱氣滯。
按摩方法:拿拇指貼著皮膚(最好隔著一層薄衣服)上下推按,第一次可以做2分鐘左右,經常做以後可以堅持5分鐘。

2
推按期門穴
推按期門穴時若感覺到皮膚高出一塊兒或有結節,則可能是肝鬱氣滯。
按摩方法:手掌交叉著擦,由里往外推。

3
推膽經
肝膽互為表裡,推膽經也能起到疏肝理氣的作用。
按摩方法:從上往下推。
肝鬱化火
肝火旺會導致血壓增高,進而導致一系列的腦血管病變,如腦出血、腦栓塞、冠心病等。
按摩穴位去肝火

1
搓太衝穴
從上往下推,可以塗一點兒潤膚油,每次推按2分鐘,兩隻腳一起推按效果更佳。
肝鬱引起頭痛

1
抓五經解頭疼
五指順著五經的方向壓一下、鬆開、往前再壓一下、再鬆開。
2
推頭側解頭痛
用治療巾從眉棱骨上包到耳朵上方,用前胸頂住患者的頭部,用大魚際沿著腦部的側邊進行推,一側5-10次即可,嚴重者可10 -20次。
只要在春天養好肝,一年都不用開藥方!
起居
辰時要起床

有意識地調整作息,早睡早起。7時至9時是辰時,道醫認為此時屬胃經最旺,如不早起會導致陽氣欲發而不能發,化為內火上擾心肺及腦,可引起人心躁、喉乾、頭昏、目濁等不適。
同時,睡好子午覺(即每天中午11:00-13:00的午覺和每天晚上23:00-凌晨1:00的晚覺),以利於肝氣的生髮,以防春困。經常出去到森林、河邊散步,多呼吸新鮮空氣,並進行適當的體育運動。
飲食
養陰食材要多吃

我們可以吃些利於肝臟生髮、疏泄、養陰的食材。
1、宜多吃些性溫具有生髮作用、健脾養肝陰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如蕎頭、姜、豆芽、蔥白、韭菜、芹菜、菠菜、香菜、豬肝、瘦豬肉、鮮魚、花生、芝麻、土豆、黃豆、大棗、淮山、小米、白薯、紅薯、香椿頭、枸杞、薄荷等。
其中,清明食材最經典的,就是能夠養護肝臟的芹菜和春筍,另外,韭菜(韭黃更好)、菠菜也都適合此時食用。

2、喝點菊花茶。道醫認為,菊花能疏風清熱,有平肝、預防感冒、降低血壓等作用。菊花與桑葚同泡茶喝,桑葚有養血柔肝,益腎潤肺的作用,可以收到肝肺同養的效果。
調臟氣
「噓字功」

一定要注意的是,久服菊花,疏泄太過,又會使肝木失於滋養,反倒傷肝,因此飲用菊花茶也要適量。
1、兩唇微合,有橫繃之力,舌尖向前並向內微縮,上下齒有微縫;
2、呼氣念噓字,足大趾輕輕點地,兩手自小腹前緩緩抬起手背相對,經脅肋至與肩平,兩臂如鳥張翼而上、向左右分開,手心斜向上。兩眼隨呼氣之勢盡力瞪圓;
3、呼氣盡吸氣時,屈臂兩手經面前、胸腹前緩緩下落,垂於體側,再做第二次吐字;
4、如此動作六次為一遍,作一次調息。
養生穴

四大穴位能養肝
身體的一些穴位可以幫助我們順應「春生」之氣,起到事半功倍的養生作用。從中醫理論來講,春季對應五臟中的肝,春季養生首先養肝,可按揉期門、肝俞、太衝、太谿四大穴位。
期門穴是肝的募穴,肝俞穴是肝的背俞穴,分別是肝氣輸注於前胸和後背的重要穴位,兩者配合屬中醫學的俞募配穴法,可起到疏肝理氣、養肝柔肝的作用。
太衝穴是肝經的原穴,是肝的原氣輸注之處,按之可培補肝之原氣。
太谿為腎經原穴,按之可培補腎之原氣。道醫講肝腎同源,肝屬木,腎屬水,水能涵木,按揉太衝穴和太谿穴可起到滋水涵木、補腎養肝的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205130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