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樹老根先竭,人老腿先衰。中醫專家認為,在我們的身體上,腿健康的重要性早已超過了它身體的支撐作用,腿可稱為人體「第二心臟」!
我們人體50%的神經、血管、血液都在雙腿。小腿上還分布著60多個穴位,足三陽經、足三陰經這六條重要經絡也從小腿經過,是人體重要的交通要道,維護著氣血的上行下行。很多疾病都會反映在小腿上,比如小腿抽筋可能和缺鈣有關、腫脹說明臟腑有病、發涼意味著體質虛寒等,及時發現症狀,利於早期防治疾病。踮腳,讓血液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有益心臟及心血管健康,同時還能防止靜脈曲張。
踮腳的養生術
踮腳跟,古時稱「敦踵法」,西漢初期《引書》中就有「敦踵以利胸中」和「敦踵,一敦左,一敦右,三百而已」的記載。800年曆史的導引養生術「八段錦」中,最後一式名為「背後七顛百病消」,這個動作就是通過踮腳跟的方式,刺激腎經系統,誘發全身震盪,柔和地按摩五臟六腑,從而起到消除病痛的功效。
踮腳尖的5大養生益處
踮腳尖鍛煉不受時間、空間約束, 堅持經常踮腳,不僅增強大腿力量,對身體受益頗多。
1、益於心血管健康
踮起腳尖時,雙側小腿後部肌肉每次收縮時擠壓出的血液量,大致相當於心臟脈搏排血量。
一個簡單的踮腳動作,能使人的心率保持在每分鐘150次左右,讓血液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還可以讓我們的頭腦更加清醒。
2、消除疲勞
可以先雙腳併攏,用力踮起腳尖,然後放鬆,再重複,每天連續做數十次。
踮腳運動不受場地、時間和器械限制,每次5~10分鐘,能有效而快速地減輕疲勞。
3、防腰痛
可以通過快走30分鐘,適度刺激腰部肌肉,從而消除腰痛。在快走基礎上增加踮腳走,交替進行,效果更好。
踮腳走能鍛煉小腿肌肉,以及生活中較少活動到的臀肌和脛骨肌肉,還能刺激足三陰經。
輕度腰痛1個月可見效,較嚴重的腰痛堅持半年也能明顯改善,切忌時斷時續。
4、防止關節疼痛
坐的時候關節腔周圍血液基本處於停滯狀態,關節軟骨缺乏血液和關節液的滋潤,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軟骨老化,容易引起膝關節磨損。
坐著時,偶爾繃直腳背踮腳,能帶動下肢血液流動,保護膝蓋。
5、改善痔瘡
每當我們做踮腳動作的時候,我們的腳趾就會受力,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就會提肛,讓肛門處的肌肉收縮,使得血液回流,因此起到改善痔核的淤血效果。
踮腳是一個最為簡單的有氧活動,每天花幾分鐘去做這個動作,還可以緩解腿部的水腫,可以幫助塑身瘦腿,對身體也是大有裨益的。
踮腳尖的4種鍛煉方式
踮腳尖動作非常簡單,如果你實在抽不出時間,必須長時間伏案,至少別忘了坐著踮一踮腳。
1、踮腳尖走路
每次走30~50步,稍稍休息一下,然後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再重複幾組,速度可自我調節,以感覺舒適、輕鬆為宜。
2、坐著踮腳
靜脈曲張通常因為腿部缺乏運動,導致血液淤滯、靜脈迂曲。踮腳剛好可以拉伸小腿,活血舒張。
兩腳並立,抓牢椅子靠背,以腳尖為支撐點,一上一下抬起腳跟然後落下為一遍,反覆做。一天可以做4~8次。
若沒有合適的靠椅,也可以兩手撐住牆壁來做。此舉可以增強小腿肌肉力量,預防腿力不足所致的走路腳拖地現象。
3、小便時踮腳尖
對於女性來說,盆底肌肉增強,意味著性感受的增強,也有助於其獲得高潮。
對於患有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肥大的男性,小便時踮腳還能使排尿更流暢。
如果一天能做五六次這樣的踮腳尖運動,連續一個月或半年左右的時間,便能達到很好的強精健身作用。
4、躺著勾腳尖
臥床休息時,兩腿併攏伸直,將腳尖一勾一放,可兩腳一起做,也可進行單腳練習。
如果感覺小腿不舒服,就停下來休息。每次做20-30次,速度可自我調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204990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