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由心生,萬病由心滅」,過度的喜、怒、憂、思、悲、恐、驚,都會導致人生病。
心是五臟六腑中的「老大」,心正常了,五臟六腑都會踏實工作;
心若出了問題,五臟六腑則會失調,五臟六腑失調久而久之就會得相應的病症。

中醫認為,人體疾患多由體內氣血不調、心理失衡所致,一些頸肩腰腿痛、脾胃病、亞健康、腫瘤等慢性病的發生和發展都和情志、心理息息相關。
情緒變化都會影響到氣血,表現在脈像上,很多疾病都源自人的內心,心病了,身也就病了。比如說恐傷於心則腎應,腎主骨生髓,恐懼、擔心、害怕超過心的耐受值,會引起骨關節疼痛。
董主任總結五布調心療法,治慢病
董主任結合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和參考《黃帝內經》等經典中醫學古籍,發現了「心」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他把最具中醫特色的幾種手段並用於養心,總結出「 五步調心療法 」的理論體系。

調理好「心」,改善人體內環境,才能化解各類疾病危機。
(01)調心話
又稱心理疏導法,心結已開,健康自來。
很多患者生病以後,常常抑鬱寡歡,容易生氣和傷感,什麼都憋著,這樣的負面情緒對治療疾病都是不利的。
開導患者,解開心結是調心的第一步。
(02)調心針
又稱快速針刺法,特點是取穴少,見效快,不留針。

位於手臂外側的外關穴也叫「 開心穴 」,以及小腿外側的「 調心穴 」,刺激這兩個穴位能起到寬胸理氣的功效,讓人身心愉悅,改善負面情志,病症自然也有所好轉。
(03)調心罐
又稱疏經通絡調臟法,集火罐、刮痧、按摩、捏脊為一體。
人體後背分布著督脈、足太陽膀胱經等重要經脈。
督脈為陽脈之海,主生陽氣,一個人陽氣足就不容易生病;足太陽膀胱經上分布著五臟六腑的腧穴,即五臟六腑疏泄的門戶,如果有一個穴位瘀滯,整條經絡都會不通。

因此,通過調心罐刺激背部,可昇陽化瘀、通暢經絡、拔出體內濕氣,五臟六腑自然乾淨、健康。
(04)調心藥
又稱「 丹藥香砂方劑 」 法,病症不一,方藥不一,方方不離調心。
丹藥是指平衡保健丹,香砂是指平衡沐浴香砂,方劑是指根據患者不同病情和需要配置不同的方藥,其中最為代表性的就是開心飲。
【開心飲】由佛手、香櫞、陳皮、菊花、烏梅等疏肝理氣、鎮靜安神的藥物組成,根據個人身體情況,辨證使用。

(05)調心膳
又稱藥食兩用法,五穀為養,民以食為天,用膳時調出心身健康。
調心膳就是從調理膳食入手來調心護體,心情煩躁,睡眠不佳,思慮過度都有對應的調心小食方。
比如失眠多夢就喝些蓮子粥,脾胃濕熱可以熬點薏米粥再吃點白扁豆。
文章內容轉自「BTV養生堂」,僅作分享,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