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素來講究穴位按摩養生的方法,其中在人體中便隱藏了一些重要的補血穴位,只要沒事的時候對這些穴位進行按摩,每天堅持按摩便可以達到補血助健康的效果。

4大「補血穴」做到位,氣血充足了,還不花一分錢
1、耳部按摩操,暢通氣血
我們的每隻耳朵上,分布著91個穴位,當軀體有病變時,往往會在耳朵相應部位反應出來。每天堅持按摩耳朵10分鐘,有利於五臟六腑及全身的氣血循環,氣血通暢了,病痛就少了。
搓彈雙耳法
【做法】兩手分別輕捏雙耳的耳垂,再搓摩至發紅發熱。然後揪住耳垂往下拉,再放手讓耳垂彈回。每天兩三次,每次20下。
【作用】此法可促進耳朵的血液循環,有健腎壯腰之功效。

雙手掃耳法
【做法】以雙手把耳朵由後面向前掃,這時會聽到「嚓嚓」的聲音。每次20下,每日數次。
【作用】此法可疏通經絡,對腎臟及全身臟器均有保健作用。

2、小肚子按一按,理氣和血
經常對小肚子進行按摩能很好的起到促進胃血生成的作用,只有擁有充足的胃血,胃部才能極好的增強其消化功能,從而能為生血系統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質,能為補血提供所需的能量。
關元穴
【位置】關元穴在下腹部的前正中線上,在臍下3寸(4橫指)處。
【手法】雙手交叉重疊放於關元穴上,慢慢下壓,然後快速、小幅度地上下推動。
【作用】有補腎壯陽、疏通經絡、理氣和血、補虛益損,壯一身之元氣等功效。
氣海穴
【位置】在下腹部的前正中線上,臍下1.5寸(2橫指)處。
【手法】用右掌心緊貼此穴,先按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此穴100~200次。再以左掌心貼住此穴,逆時針按摩100~200次,注意按壓要慢、要輕,直至穴周圍慢慢發熱為宜。
【作用】溫陽益氣、化濕理氣。

3、手部按摩,行氣活血
手是女性的第二張臉,更是人體內能量的重要轉換部位,所以女性經常對手部的進行按摩能很好的促進體內陽氣的升發,使得身體內不斷產生能量。
合谷穴
【位置】在食指向內延伸與大拇指骨頭交彙的地方,有一個凹陷處。
【手法】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下揉動右手的合谷穴200下,再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下揉動左手的合谷穴200下。
【作用】可以行氣活血,促進血液循環,有緩解面部浮腫、美容養顏的功效。

4、腳部按摩,活躍血氣
經常按摩腳底板,進行沐足,活躍腳部血氣,多點散步或者踩鵝卵石,用溫水泡腳等都有助於促進腳腿的血液循環,調節陰陽平衡,防治疾病,有健身、延年益壽的作用。
三陰交穴
【位置】小腿內側,足內踝上緣三指寬,在踝尖正上方脛骨邊緣凹陷中。
【手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壓對側三陰交,一壓一放為1次;或先順時針方向、再逆時針揉三陰交,持續5-10分鐘。
【作用】有調和氣血、補腎養肝的功用。同時可起到補血、活血,保持血壓穩定的作用。

隱白穴
【位置】位於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
【手法】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足大趾末節兩側,按壓時要注意力度稍重,每次按摩五分鐘,每日按摩2次。
【作用】有統血、止血的作用。能夠促進氣血源源不斷的生化,是女性補血的大穴。

【專家提醒】對於氣血不足者,穴位按摩主要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所能達到的效果微乎其微,更多的還是自身的心理暗示起到了作用。因此建議選擇專業的氣血療法,既能加快補氣血的速度,也能讓人體進一步的吸收到更多的營養成分。
推薦:知坤坤齡飲。
原理:人參、阿膠、大棗和蜂蜜主要是滋補氣血,配伍後能夠實現氣血雙補。茯苓、山藥等主要是健脾的,脾的吸收功能好,才能吸收藥材的營養,並且脾臟好可以幫助排出濕氣;再配上芡實、砂仁、百合等名貴藥材,可從內到外的調理生息,補充元氣,健脾補腎、益肺固精。
作用:對於氣血不足的女性而言,能夠改善月經不調、宮寒畏冷、臉色發黃、睏倦無力等症狀;對於男性而言,能改善精氣不足,失眠多夢等症狀;堅持服用可以達到滋陰補血、補腎益氣、緩解痛經的功效,在網上可以找到。
日常補氣養血3小記
1、飲食要高營養、易消化,不可過於油膩、過於辛辣,主食要粗細合理搭配。
2、日常起居要有規律,適當活動勿勞累。
3、要保持樂觀情緒,遇事不急、不惱。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