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造型基本技術:合理的枝片布局與組合

貝果風格| 2019-03-31| 檢舉

樹枝、樹葉生長茂密會形成枝片(面)。面的形態必須相似,在形態統一的基礎上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變化:

1、面的大小要有變化

當樹冠中的樹枝和樹葉逐漸生長茂密後,通過修剪和蟠紮,把它塑造成面。面的形態要相似,但大小要有變化。在圖3-27a中,面的大小幾乎相等,缺少變化。

蓄養後,通過蟠紮和修剪,將其中的某些面靠近連接或重疊,把兩個或幾個小面組合成一個大面,這時大面的外形取代了小面的外形,它們之間就有了大小變化。形狀既相似(都是由弧線構成)又不相同(圖3-27b )。

盆景造型基本技術:合理的枝片布局與組合

2、面的布局要有變化

圖3-28是肖遣製作的榆樹盆景。樹枝形成的面形態相似, 比較統一。面除了有大小不同外,位置、距離都有變化,有斷有連,有聚有散。空白形成的虛面,分布也錯落有致。樹冠外形流暢自然,既有變化又協調統一。

盆景造型基本技術:合理的枝片布局與組合

3、面構成的樹冠外形要有變化

盆景的樹冠外形是由很多大小不同的面構成的。面的形態、大小、位置、方向、聚散、

空白等都要圍繞樹冠整體外形進行塑造。圖3-29a是周運忠製作的鋪地柏盆景。未造型前的樹相,實面和虛面都很散亂,外形也不美。通過蟠紮、修剪,調整面的形狀,把有的面合攏,有的面移動位置,同時,利用面把樹幹、樹枝適當遮擋,使枝幹有藏有露,空白(虛面)也有了變化。這些工作都圍繞塑造一個美的樹冠外形整體進行。經過一兩年的養護和不斷調整,盆景面貌有了質的飛躍(圖3-29)。一般盆景初學者只注意局部,孤立地蟠紮和修剪每一個面, 忽視從樹冠整體外形上去把握,往往容易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毛病。

盆景造型基本技術:合理的枝片布局與組合

4、要注意塑造虛面

沒有虛面(空白)的盆景作品,使人看起來感到窒息和壓抑。我們看看這件蝦夷松盆景(圖3-30a ),樹葉茂密,樹冠已成為一個大面,真可謂密不透風。 但在樹冠中露出的幾塊小虛面(空白),像珍珠一樣,十分寶貴。如果沒有這幾塊小虛面,那給人的會是閉塞、沉悶、壓抑之感(圖3-30b)。

樹木盆景開始培育時,枝葉還不茂密,空白多,人們往往注重實面的塑造, 而不重視虛面的安排。成型後,樹枝、樹葉仍會不斷生長,虛面會愈來愈少。控制實面,注意塑造虛面,調整兩者之間的關係,是使作品不斷完善保持形態美的關鍵。

盆景造型基本技術:合理的枝片布局與組合

下面我們賞析幾件盆景作品:

圖3-31這件五針松樹盆景是美國國家盆景博物館的藏品,樹齡已有100多年了。樹冠外形已形成為一個半圓形,比較規整。但作者通過蟠紮和修剪,在樹冠中塑造出幾個大小不同的面,並留出一定的空白。經歷這麼多年,始終不讓這幾個面連成一片,目的就是在統一為主的樹冠外形中尋求變化。

圖3-32是陶大奎製作的《秦漢風韻》。面的形態不是規整的饅頭形,布局起伏多變,高低錯落。枝幹被面遮擋後,既能看出它的來龍去脈,又增強了樹木的空間感。塑造的空白使枝、幹、葉各自的美都得以展示。樹冠的內部結構線和外輪廓線均為流暢的弧線,既統一又富有節奏變化,沒有人為加工的匠氣,顯得十分自然美觀。

圖3-33a是美國國家盆景博物館的三角楓盆景(2003年的樹相)。葉子形成的小面多而散。經過幾年的蓄養和造型,到2008年,樹相有了明顯的變化(圖3-3b)。此時有些小面已連接組合成了大面,面有了大小變化,枝幹有藏有露, 刻意留出的空白,把大面、小面、枝幹(線)展示得恰到好處。布局既有變化又和諧統一。

盆景造型基本技術:合理的枝片布局與組合
盆景造型基本技術:合理的枝片布局與組合

巴山盆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204099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