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肝在五行屬木,與春季相對應,有類似於春天樹木生長、生機勃發的特性。因此,肝氣具有疏通、暢達全身氣機,推動人體全身血液、營養物質運送到各個臟器,促進消化系統正常工作、調節人體情誌等作用。
春季萬物復甦、陽氣始發,人的「肝氣」也開始旺盛起來,如果肝氣不順暢,與春天的生化之氣不相合,可出現煩躁、易怒、眩暈、面赤等「肝氣上逆、氣鬱化火、肝風內動」症狀,加重或誘發諸多肝臟疾病。所以,春季是一個養肝旺季。
因此,疏肝之氣,乃是養肝之第一要義。

我們先來了解下肝氣鬱結的危害:
肝氣鬱結,排泄不出去,導致痰凝血瘀,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臟腑功能發生異常,進而引發的甲狀腺結節,乳腺增生,結節;
中醫認為怒傷肝,發怒、生悶氣都易使肝氣鬱結,導致氣鬱化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肝火」,引發血壓升高、頭痛、頭暈、中風、神誌不清等肝火上揚的症狀。
肝氣鬱結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1.心情抑鬱或煩躁易怒
該症狀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總是唉聲嘆氣,或者煩躁易怒,時間久了會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2.肝經循行部位脹悶疼痛
肝經循行會經過小腹、胸脅、喉咽、頭頂等部位,肝氣鬱結的話容易出現小腹疼痛、乳房脹痛、脅肋疼痛、頭痛等症狀。
3.頸部、咽喉部的病變
肝經循行會經過咽喉,若肝氣鬱結於此,人的咽喉部就會出現異物感,吞不下、咳不出,中醫稱之為「梅核氣」。如果氣機鬱結日久,則會進一步影響人體血和津液的正常運行,導致痰瘀留滯於頸部,使頸部出現腫塊等。
4.女性乳房及月經病變
中醫學認為「女子以肝為先天」,因此女性更易出現肝氣鬱結的狀況。除了上述一些症狀外,女性肝氣鬱結還會表現為乳房脹痛、結塊,痛經或月經失調等。
5.消化系統病變
中醫認為,肝與脾在生理與病理方面均有密切聯繫,肝氣鬱結日久可影響到脾胃,導致消化功能異常,從而出現食慾下降、噯(ài)氣、腹脹、大便不成形甚至腹瀉等症狀。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肝氣鬱結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特別注意養護肝!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要多親近大自然界,在春季開展適合時令的戶外活動,週末適當踏青、郊遊,觀賞自然界綠色植物,吐故納新,強身健體,既能促使人體氣血通暢,又可以實現怡情養肝之目的。學會釋放,在遇到不滿意或不開心事情時,不要把事情都放在心裡,只有「鬱」出來了,自然便不會「結」了。
此外,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按時休息別熬夜,適當運動。也可通過口入調節,如香椿、豆芽菜、菠菜、胡蘿蔔、紅甜菜、枸杞等。

肝為木,肝主筋脈,護衛血液,使血液有溝渠(血管)可循,不致火熱(能)氾濫,五行相生相剋,一臟失衡,則其餘五臟皆失守,身體諸多表症皆發於五臟,五臟不安引出一系列如:失眠,多夢,易驚醒,耳鳴,心慌氣短,胃脹,便溏,盜汗,濕熱鬱結,痰濕不化,肝氣鬱結,月經不調,乳腺增生,更年期綜合徵等五臟相關症狀,若是調理也不要病急亂投醫,需追根朔源辨證論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203950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