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盆景的素材究竟從何而來?

貝果風格| 2019-03-12| 檢舉

微型盆景的主材是樹木,獲取樹材的主要途徑有市場選購、荒野採集、扦插、分株、高位繁殖等方法。

一、市場選購

人們在商場購物時一般注重商品的外表與品質,到花木市場挑選樹材也同樣如此。一棵好的樹材大凡需具備的條件是:樹幹要下粗上細、健壯有力、樹皮有點特色,或光潤、或斑、或有顏色、或有韻味;主枝配合主幹組成的自然形態要租細合理、疏密得宜;樹根要發達.盤旋交錯或粗壯隆起的也不錯,樹葉要細小、健康。其實樹形條件不一定也不可能十全十美。有些外在條件並不完美的樹木在行家眼裏卻是有用之才,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樹木儘管「貌不驚人」,但很有可能經過剪截、疏剪、造型、修飾等一系列「整容手術」後會變得「眉清目秀」,成為佳品,這說明行家更看重樹木的品質看重它的內在潛力。選材的訣窮說穿了就是長期經豸驗的積察和不斷實踐的成果。讀者在動手製作微型盆景一段時間之後也照樣能夠逐漸領悟選材的關鍵且用於微型盆景的小型樹粧不像老柱要求那麼苛刻。小樹柱生長速度快,易萌發,耐修剪,可塑性強。相對而言,好的素材多,挑選的餘地就大。

微型盆景的素材究竟從何而來?

二、荒野採集

在不違反環境保護法規的前提下,可以到郊外、山野、河谷、路、廢墟等處尋見野生樹柱。不少樹柱受到自然界風雪雷雨等外力作用形態改變,多顯蒼老、虯曲、質化,這對於盆景製作走捷徑提供了方便,而且那些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野柱更適宜作盆景素材,略加改遣後就能成為理想的樹坯。常見的野生柱有梅、黃楊,六月雪、米葉冬青、榆樹等。

外出採集時間安排在當地秋季落葉至來年開春發葉期間為買。如有把握可以就地對選中的樹材做些初步步疏剪,把超長枝幹截短。取回後有必要對樹柱作調整性修剪,隨後植入泥盆培養。剛入泥盆的樹材管理要比平常更加精心,土壤水分比正常情況略多一點。過後主要是繞控制生長長、控制外形來進行樹坯管理

三、扦插

扦插是微型盆景獲取樹材的重要方法。好多年前的一個夏天,作者驚喜地發現雀梅盆景內多了幾株小在梅,原來是早先修剪樹樁時沒有及時清理鹽面,有些散落的枝條生根成長,發育為獨立的小值梅。此後在其他樹種修剪時便有意識地選擇多餘的、資態好的枝條進行插,最終做成了多件指上盆景小品。

其實,只要環境條件適宜,許多樹材都可以通過扦插方法取得。具體做法是:常選擇初春時節或空氣濕度大、陽光少、氣溫適中的梅雨天,從修剪盆景時所棄下的枝條中選取較健壯、有形的枝條插入泥床裏,加以養護。一段時間後,枝條發根

便成為獨立的樹體。

微型盆景的素材究竟從何而來?

從小盆小葉合歡的樹叢中選擇、剪取1—2年生粗壯而無病蟲害的枝條作為插穗。

微型盆景的素材究竟從何而來?

插條下端的剪口應有一定的斜度,切面須平整。將靠近切口的枝葉剪除,但需保留3—4個節芽。

微型盆景的素材究竟從何而來?

扦插的入土深度應為插條長度的1/3-1/2.

微型盆景的素材究竟從何而來?

插床要使用排水、透氣性能良好的配置土壤(山泥:河沙:草木灰=3:1:1)。完成枝插後需要每天像插條立即澆一次透水,過後需每天向插條噴霧2—3次,同時應注意插床泥土不宜過濕。

四、分株

這種方法簡單易行,成活率高。分株就是將灌木類、藤本類等植物根莖部萌發的新株分切開,培育成獨立的新植株。常録樹種的分株時間定於春秋及梅雨季節均可。分耕株操作時,切取的新株應帶上部分鬚根和宿土,這樣容易成活。

微型盆景的素材究竟從何而來?
微型盆景的素材究竟從何而來?

五、高位繁殖

對於母樹分枝中超長、粗壯而姿態尚可的枝條,可在其生長旺盛期內實施高位繁殖(高接法)。具體做法是:在合乎造型要求的枝幹部位,用鋒利刀具進行環狀切割,皮層深度以不傷及木質部部為度,長度約為受割枝幹直徑的2倍。隨即將這段皮層剝下。然後在所剝皮層的下部用繩子固定塑膠薄膜。翻起薄膜,形成圓袋狀。再往圓袋內均勻地填滿摻有少許蓄苔蘚的濕潤培土,讓它嚴密地覆蓋住枝幹的受創面。隨後將塑米料圓袋收口紮牢,適時噴水,讓袋內培土保持一定濕度。約一個月月後,可透過塑塑膠薄膜看到根系生成,此時便可從生根處下部截斷枝幹,修剪好上部枝葉,轉入移植管理。

微型盆景的素材究竟從何而來?
微型盆景的素材究竟從何而來?
微型盆景的素材究竟從何而來?
微型盆景的素材究竟從何而來?
微型盆景的素材究竟從何而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202979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