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十病九寒」,中醫上也有「百病寒為先」之說,意思是大多數疾病都是由寒邪引起的。
寒邪凝結、停滯的特性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嚴重的甚至會凝結不通而出現疼痛的症狀,可見寒邪對身體健康影響之大!
一般來說,如果你經常手腳冰涼、易腹瀉、夜尿多、腿腳易水腫、易腰疼,那就說明體內有寒氣了。
一. 食療驅寒

1. 薑茶
生薑的祛寒效果是數一數二的,中醫認為,姜能升發脾胃之氣,善於清除經絡陰濁之氣,而乾姜則擅長溫化脾胃、去寒濕。
有時因為穿得少了,風直接吹到肚子上,這往往會引起肚子痛,有的女士會嚴重一些,這時候如果有乾薑粉,就可以沖服一點,能起到暖中的作用。
2. 羊肉燉蘿蔔
羊肉性溫,能增加人體熱量,驅趕寒氣,抵禦嚴寒,還可以修復胃黏膜,幫助調理脾胃。蘿蔔能消食化痰,能夠幫助肺病患者化痰疾,還可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二. 推揉腹部

小腹是最容易積聚寒氣的身體部位。想要祛寒,可以從小腹入手,保持小腹溫暖,寒氣自然會消除。
雙手以肚臍為中心,先逆時針方向揉36圈,後順時針方向揉36圈。早中晚各一次,注意飯後2小時內別做。
三. 花椒水泡腳

堅持用熱水泡腳也是很好的祛寒方法。同時,還可以用花椒水泡腳,讓花椒的辛辣促進腳部血液循環,降低局部肌張力,由內而外地加快下半身血液流通,不僅祛寒,還能消除疲勞。
四. 艾灸三穴位
艾草有行氣活血、溫通經絡、祛濕散寒的功效,適當的艾灸對於祛寒有非常明顯的效果。
如果想要祛除體寒,可以適當灸療足三里、神闕穴、命門穴等穴位。取穴後手持灸條在距離穴位皮膚2厘米左右處環旋熏灸,溫熱為度,每天灸10~15分鐘,就會有不錯的效果。
1. 足三里

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側,在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按壓有明顯的酸脹感。艾灸或是經常按摩此穴位,可以調節經絡,使手指和腳趾的血液循環得到改善,進而使手腳暖和起來。
2.神闕穴

神闕穴位於肚臍窩正中,為元神出入之所,被稱為人體的「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艾灸神闕穴,可以溫煦腎陽、暖腰膝。
3.命門穴
命門穴位於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坐直腰,以兩手中指按住臍心,左右平行移向背後,兩指會合之處便是命門穴的位置。艾灸命門穴可以改善女性手腳冰涼、老年人關節怕冷等症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202828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