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3月,有很多人會發現自己開始變得嗜臥多睡,頭腦不靈光,吃飯也沒有胃口,頭暈疲憊,大便不成形、溏稀,別擔心,是濕困脾虛了!今天就分享幾個對付濕氣的辦法吧。

【外部拍打,人體3個祛濕窩】
一窩:腋窩
說明: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極泉穴是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火毒,
做法:按揉,或者撥動,一般不少於36下,最少一天兩次,以疏通經絡,還可起到調理和解決心臟不舒服的問題,包括經常不明原因出現的心悸、狀況。

二窩:肘窩
說明:位於肘窩外側。當你出現咽喉腫痛、痰黃氣喘、咳血、心煩心熱、、失眠多夢等問題可以連續拍打。
做法:連續拍打5~10分鐘,會出現青、紅、紫、黑等不同顏色的毒素反應物。每一到兩週一次,可保這口排污井的通暢,排出心肺瘀毒。
三窩:膝窩
說明: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濕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
做法:平時可拍打此處的時候,可拍打5~10分鐘至瘀斑痧點顯出即可,每一兩週拍打一次。
人體內會存在"暴雨"的情況,這種"暴雨"就是濕毒,如果濕毒不除,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更為嚴重的痰濕之毒,而痰濕之毒容易聚集在我們的肺部和各個腺體器官,時間長了會引起各種可怕疾病,甚至是癌症。除了外部拍打穴位以外,從內調理也是不錯的。

【從內而外,發動身體"抽濕機"】

薏苡仁車前草飲
說明:薏苡仁祛濕最佳,車前草是利水滲濕性中藥,二者熱搭配,對濕氣阻塞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熱咳嗽等效果顯著。
做法:薏苡仁10克,車前草15克(鮮品30克)。洗淨放入砂鍋,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20分鐘,去渣留汁,當茶飲用。
【內外兼顧,趕走濕氣還離不開生活小細節】
1、腎要排水,少食鹽
濕氣要排出一定要少吃鹽。如果不是出汗太多,要堅持低鹽飲食(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天的鹽攝入量不應超過5克),特別是對於腎臟有疾患的人來說尤其如此。

2、洗溫水澡,比桑拿更健康
出汗可以加速排濕。但這種被動的出汗方式並不適合頻繁採用。因為蒸桑拿雖可以加快血液循環,排除體內的濕邪,但因在洗桑拿的過程中,出汗過多,不利於心臟健康。其實相對於桑拿,洗個溫水澡是更健康的排濕氣方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202828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