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是人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保護內部器官、維持身體姿勢、貯存身體所需的鈣、磷等礦物質等作用,如果人體的骨骼出現問題,將會對行動、活動、造血等多個方面產生一定的影響。

骨骼對人體如此重要,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骨頭硬,有些人骨頭脆,很多人就擔心了,這到底怎麼回事,骨頭脆該怎麼辦?39健康網採訪到了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骨科的韓良醫生為我們解除疑惑。
人體的骨頭主要由1/3的有機質(骨膠原纖維和粘多醣蛋白)和約佔2/3的無機質(各種鈣鹽)構成,有機質賦予骨以彈性和韌性,無機質讓骨具有硬度,表現堅挺,有機質和無機質的佔比讓骨頭有了脆硬之分,脆骨由多種原因造成。
骨質的脆硬與年齡有關

小孩的骨頭不是脆,是軟,這是由於小孩骨頭里的膠質更多,骨化程度較低,尤其是剛出生的嬰兒,骨重量大約只有體重的1/7,這時的骨頭就像柳條一樣柔軟,形成軟骨主要是因為,小孩正處於生長期,軟骨特徵有利於孩子生長,加上小孩常摔跤,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骨折的機率。
隨著年齡的增加,小孩軟骨特質逐漸降低,成長為又有力學支撐,又有韌性的骨頭,成年人骨的重量約為體重的1/5,這是最好的骨頭,就如同大樹的樹幹一般,就是大家平時常說的硬骨頭。
女性絕經後和男士過了60歲後,人體骨質流失大量流失,無機質比例增高,有機質比例減低,骨頭開始變脆,這時的骨頭像乾柴一樣,容易折斷。

這些因素也會影響骨骼的脆硬
性別影響:男性的骨量比女性多,加上女性要經歷孕期,哺乳期,所以大部分男性的骨骼比女性更加堅硬。
飲食習慣:長期吃素,沒有動物蛋白的攝入,骨量也會流失,骨頭容易變脆。
疾病: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和多發性骨髓瘤、骨質軟化症、腎性骨營養不良、兒童的成骨不全、轉移瘤、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等疾病都會所致繼發性骨質疏鬆症。
藥物:長期服用激素,治療風濕類關節炎的藥物,服用紅白狼蒼,都會造成骨量流失。
運動強度:骨量也遵循不用則退的原則,長期進行鍛煉的人,其骨骼強度會大一些,相比運動量少的人來說,體力勞動者由於長期運動,骨頭較硬。
骨頭脆的對策:

對於兒童、青少年來說,首先要堅持體育鍛煉,其次,良好的營養對於預防骨質疏鬆症具有重要意義,應多攝入鈣片或者含有動物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魚、蝦、乳製品、雞蛋、豆類、雜糧、綠葉蔬菜等,同時,少喝咖啡、濃茶及含碳酸飲料,少吃糖及食鹽。
對於中年人來說,女性的哺乳期不宜過長,盡可能保存體內鈣質,絕經後婦女的骨丟失量加速進行,若每周堅持3小時的運動,能減少骨質流失的速度,但不可運動過度,否則骨量流失得更快。
絕經後的婦女還應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查,對快速骨量減少的人群,應聽取醫生的建議吃一些藥物來防止骨質流失。
中老年骨折患者應積極手術,實行堅強內固定,早期活動,給予體療、理療心理、營養、補鈣、遏制骨丟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體素質等綜合治療。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