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把省錢掛在嘴邊,但做起來又談何容易。省錢的好處人人都懂,但並非所有人都能做到勤儉節約。節約已屬不易,而要做到正確理財則更為困難。明智的理財者深諳開源節流之道。原來存錢靠發票就行?整理發票的三個步驟,每月幫你多存一萬元。

有朋友經常抱怨說每月都存錢,但最後都花掉了,問有沒有好的存錢辦法?其實不僅是朋友存在這個問題,很多現在台灣年輕人的普遍現象—「月光族」、「低存款」。
根據一份調查顯示:台灣二十至三十五歲的上班族,竟然有近四成的人存款不到十萬元!
《現在才知道二:精明花、無痛省,每月多存一萬元!》一書中,
賴憲政一針見血的指出年輕人成為「青貧族」,
都是因為消費壞習慣造成的,
只要把這個漏洞補起來,
就可以打造致富深口袋。

把發票當鏡子,找出漏財缺口
那麼該怎麼把消費漏洞補起來,
每月多存一萬元?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運用
日本作家平林亮子提出的
「發票整理術」,
也就是把發票當作一面鏡子,
讓妳彷彿坐上時光機,
看到自己今天、昨天、
這個月去了哪裡、買了什麼、
跟誰吃飯、花了多少錢,
從發票這面鏡子中
徹底瞭解自己花錢花得有多
「衝動」、有多「浪費」,
進而反省、檢討、改進,
慢慢學會花錢之前多想一下或是忍一下,
讓留在口袋的錢越來越多。

簡單來說
「發票整理術」
就是一種記帳行為
也就是先掌握金錢的流向,
知道錢都花去哪裡,
才能找到浪費的源頭,
進而堵住漏財的缺口。
根據統計,
有記帳習慣的人
比沒有記帳習慣的人
財富多六成。
如果不想再這樣窮下去,
就從今天開始按照以下三個步驟,
靠整理發票扭轉窮皮夾,
脫離青貧族,
人生從此大不同!

步驟一、整理發票
收集+分類+紀錄
平林亮子建議,想要開始存錢,
就要從下定決心的那一天起,
認真收集一個月的發票(及收據)。
妳可以先準備八至十個信封袋,
然後依序在信封袋上寫著
食、衣、住、行、育、樂、
醫療費、保險費、手機費、
生活雜物等支出項目,
每天睡覺前就把包包裡面的
所有發票(及收據)拿出來,
依照上面的消費明細,逐一歸類,
放進不同的信封袋裡。
如果同一張發票有多種支出,又該怎麼記錄?
妳可以這樣做,
例如到大賣場買了一千元的東西,
其中食物總共花了六百五十元,
雜物花了三百五十元,
就把這張發票放進「食」的信封袋上,
然後用鉛筆在發票上面做記錄,
把一千元改為「食物」六百五十元,
另外在「生活雜物」信封袋上寫上
「十月五日/大賣場/雜物/三百五十元」。
這樣就能夠在記憶還很深刻的時候,
把各項支出做清楚的歸類,
才不會時間過了太久,
結果想不起來錢花去哪兒?

步驟二、沒有發票
就先記錄在手機裡
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有提供發票,
例如逛夜市買路邊攤、到販賣機買飲料、
坐捷運用悠遊卡、到菜市場買菜、
喜宴、唱KTV、和朋友吃飯
卻是朋友刷卡妳付現金等等狀況,
又或者有些店家提供的是電子發票,
像是網路購物、電視購物等。
沒有發票或是只有電子發票時,
他就會先把消費金額與項目記錄在手機裡面,
讓自己不漏記每一項支出。
所以,當消費而沒有發票時,
就可以先記錄在手機裡,
回家後再把各種消費支出
寫在各個信封袋上面。
至於其他帳單也要認真收集,
像是手機與上網費用、瓦斯、電費、
房屋稅單、醫療收據、信用卡帳單等等,
然後一一歸類。
另外還有一個重點,
就是不要忘了把每次
提款的明細表列印出來,
並收好整理在一個信封袋裡,
這樣就可以記錄這個月到底領了多少錢,
再與總花費做個對照,
就可以知道自己是不是
又遺漏記錄了哪幾筆開銷,
提醒自己要更認真
執行記錄支出這件事。

步驟三、
用生活費帳戶+生活費錢包
管理家庭支出
單身者要好好記帳都不容易了,
更何況是一個家庭的支出,
而且先生和太太個性、花錢習慣都不一樣,
要怎麼利用「發票整理術」理家、理財呢?
平林亮子以自己為例,
她是利用夫妻共同的生活費帳戶和生活費錢包
來管理家庭支出。
每個月夫妻倆會拿出一定的金額
放進共同的家計帳戶,
家庭共同開銷都從這個帳戶支出,
夫妻各自收集發票,
如果有自掏腰包代墊生活費,
就憑發票報帳,再從家計帳戶結算。

另外,
平林亮子和先生也會設置一個生活費錢包,
也就是家用現金錢包,
例如到超市購物時就用家用現金錢包支付,
才不會和私人支出混在一起。
平林亮子看過很多夫妻未做溝通,
沒有說清楚、講明白
各自負擔家用項目的明確金額,
只模糊的知道個大概,
例如先生負擔水電瓦斯,
伙食費太太出,
但是在雙方不清楚對方所負擔家計金額下,
萬一其中一方失業,
另外一半將會吃驚的發現原來對方負擔的家計
比想像還要多。
各自負擔家用還會出現另一種情形,
就是非自己負擔的家計項目就不必節約等等,
所以她認為設定一個夫妻都看得到、
能夠一起管理的生活費帳戶及生活費錢包,
對家庭支出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