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小知識,根據個人的身體特性,使用適宜的養生法本、可以補益元氣,調暢氣血,對形體和精神的健康有所裨益,傳統的養生法術種類繁多多,諸如氣功、技摩、藥物調理等, 但常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方能使用,下面, 我們介紹一些簡便易行、又效用卓著的養生小知識
1、叩齒一一牙好, 胃口就好
齒為骨之餘,由腎所主,在中年之後,腎氣漸虛,牙齒亦出現一定的鬆動,,每日上下齒相叩36次,最好在晚上入睡前進行,可以補益腎氣,強固牙齒,牙齒堅固,則飲食無礙,後天水穀精微化源充足,身體自然健康少病。

2、咽津--失眠的最便捷療法
將舌抵上齶時,等津蓄滿口後嚥下,最後發出嘓然之聲,嚥下次數越多越好,腎之液為「唾」,通過咽津,可以補充腎水,填充腎精,灌溉五臟,失眠的患者,每天睡前叩齒36次、咽津12次, 自可安然入睡,不再感到長夜漫漫。
3、浴面一一保持青春不老
兩手相對摩熱,覆面輕擦,如以水洗面之狀,每日數次,因為人之三百六十絡皆上註於面,通過浴面,可疏通面部經絡,使面色紅潤,鬚髮不白,
4、鳴天鼓一一預防頭暈耳鳴
用兩手掌掩住兩耳竅,先以食指壓中指,再用食指用力彈腦後枕骨,每日3次左右,腎開育於耳,且枕骨處有風池、玉枕等穴,是重要的保健穴位,通過鳴天鼓,可以補益腎氣,聰耳明目,使頭目清醒。

5、指腹梳頭一一改善睡眠
以十指十指指腹,從髮際前緣向腦後梳,每日100下左右,晨起梳最好,頭為人體陽經匯聚之處,通過指腹梳頭,可疏通人體陽經經氣,從而使鬚髮烏黑,顏面榮韻,並有改善睡眠等作用。
6、運膏肓-一別讓自己「病入膏肓」
扭轉兩肩,左右各20次,膏肓穴在第四胸推下管柱兩旁各三寸處,為多種疾患最後的轉歸之處,通過運膏肓穴,可預防周身多種疾患。
7、摩丹田一一通暢大便
先左手托住左腰後腎部,用右手摩丹田36次(丹田即氣海穴處,在臍下1.5寸處為元氣匯聚之處),再交換,以右手托腎,左手摩丹田,具有溫補腎氣、強身健體的作用,主一切虛損病症。
8、擦湧泉一一補腎益腎
以左手擦右腳湧泉,右手擦左腳湧泉,各100次左右,於每晩睡前摩擦,湧泉穴在足底第二、三足生縫到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足少陰腎經的井穴,擦湧泉具有強身補腎、鎮靜安眠之效用。

9、酒腿一一人老腿不衰
左足站立,右腿提起、放下,反覆10次;右足站立,左腿提起、放下,反覆10次,人老腿先衰,酒腿之功可延緩衰老,健壯下肢。
10、摩腹——消化不良就摩腹
兩手摩熱,從上向下推上腹部,或順時針按摩臍周,每於餐後進行,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升降脾胃之氣。宋代著名文學家陸游,就極善於摩腹健身,其有詩云「解衣許我閒摩腹,又作幽窗夢一回」可見陸放翁閒來無事,經常摩腹,他能活到86歲的高齡,在古代的文人之中實在少見,經常摩腹是功勞之一。
l1、敲打陽明經一一有效改善胃脹便秘
足陽明經屬於胃,手陽明經屬於大腸,二者負責人體胃腸的功能,所以,對於平素胃脘容易脹滿、食慾不振,或大便易於秘結的人,可以經常空拳敲打陽明經,足陽明胃經循行於人體前正中線兩側旁開1.5寸, 雙下肢的正前方,端坐姿勢下,雙手自然前垂就是足陽明經,手陽明大腸經在上肢體橈側正中線,雙臂自然下垂的姿勢下,左手向右臂一搭,右手向左臂一搭, 就是是手陽明經,每日空拳敲打5分鐘即可。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