漱口杯底垢
刷牙後杯裡的水如果未倒乾淨,時間一長,杯底就會結一層黃垢。

有的人涮牙刷時,會將牙刷在杯中攪幾下,殊不知卻將杯底的污垢攪了起來,不但不能達到清潔口腔的目的,反而成為誘發疾病的禍根。
溫馨提示:
漱口杯應保持乾燥,每星期在沸水中燙一下;或在杯中泡一些醋,然後用醋刷洗杯底即可。
牙刷垢
牙刷底部非常容易積一些黃黃的污垢以及未沖淨的牙膏泡沫。
這些日積月累的污垢裡的細菌等,會隨著你的每次刷牙「溜」進口腔,從而引起各種口腔問題,例如口腔潰瘍。
去垢方法:
用一個小杯裝150毫升左右的水,加半小勺鹽,將刷毛泡在鹽水裡即可,這樣可減少微生物的滋生。
茶垢
很多老茶友的水杯都呈棕褐色,杯壁上有一層茶垢,卻不及時清潔。茶垢中含有鎘、鉛、汞、砷以及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
它們容易與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酸、維生素等結合,生成難溶的沉澱,阻礙了人體對這些營養素的吸收和消化,還會損傷腸胃,甚至引起神經、消化、泌尿、造血系統功能紊亂。

溫馨提示:
在茶杯內壁塗上食鹽,然後用牙刷輕輕刷洗茶杯,最後再用清水沖洗乾淨即可除垢。
鍋底油垢
鍋外的油垢接觸火焰後,容易產生致癌物。從新鍋開始使用時,就要注意每次都把鍋外洗淨、擦乾。
溫馨提示:
趁鍋熱時,用海綿很容易就能擦淨鍋外油垢。難處理的焦糊,可以用牙刷蘸醋和小蘇打擦洗,再用幹布擦乾。
水龍頭垢
水管用久了,一些污垢就會沉積在水龍頭的過濾網上,導致水量變小,時間長了還容易長青苔,滋生細菌。

溫馨提示:
建議水龍頭的過濾網,應常清洗。用牙刷蘸溫和的液態清潔劑或牙膏輕輕刷洗,可有效除垢。
砧板垢
砧板是細菌繁殖的「理想場所」,而且,家用砧板易開裂,裂縫中就更容易藏汙,日常的普通沖洗難以徹底清潔乾淨。
因此,砧板清潔,刻不容緩!
去垢方法:
每次使用菜板後,都要用刀將菜板表面的殘渣刮淨,每隔一周左右在板面上撒一層食鹽,既可殺菌,又可防止乾裂。
飲水機垢
調查發現,超過40%的家庭從未清洗過飲水機;清洗過的家庭中,有87%是自己簡單擦洗。這樣做清潔效果有限,飲水機便成為「細菌溫床」。

無論看起來多清澈的水,都可能含雜質和細菌,主要成分是礦物質、鐵銹等。
去垢方法:
搬下水桶,將飲水機上方的聰明座拿下來。把飲水機中剩餘的水全部排出,包括後面排水孔裡的水;
向飲水機內膽中倒入白醋,待白醋充滿內膽時,蓋上聰明座;

打開飲水機開關,加熱20分鐘;
打開水龍頭和排水孔,放掉白醋;
再裝入清水,並通過水龍頭排出。反復2-3次,飲水機的清洗就完成了。
洗碗布
研究發現,若長期不更換,單塊洗碗布細菌總數最高可達約5000億個!
洗碗布上面的微生物可能通過污染餐具後進入人體,引發相關疾病。
溫馨提示:
建議洗碗布1-2個月要更換一次。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