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一

身體重心稍升起;同時,左臂內旋上抬,左掌與胸同高,掌心朝內,指尖斜朝上;右臂內旋,右掌心對腹部,指尖斜朝下;目視前方。
動作二

上動不停,左臂繼續內旋上舉,左掌翻轉上托至頭左上方,肘關節微屈,力達掌根,掌心斜朝上,指尖朝右,中指尖與肩井穴在同一垂直線上;同時,右臂繼續內旋,右掌下按至右胯旁約10厘米處,肘關節微屈,力達掌根,掌心朝下,掌指朝前;動作略停,保持抻拉;目視前方。
動作三

鬆腰沉胯,身體重心緩緩下降;兩腿膝關節稍屈;同時,左肩下沉,左臂屈肘外旋下落,左掌與胸同高,掌心朝內,掌指斜朝上;右臂外旋,右掌收至腹前,掌心朝內,指尖斜朝下;目視前方。
動作四

上動不停,身體重心繼續下降,兩腿膝關節彎曲;同時,兩臂外旋下落,兩掌捧於小腹前,掌心朝上,掌指尖相對,間距約10厘米;目視前方。
右式動作同左式,唯左右相反(如下面4張圖)。




本式一左一右為1遍,共做3遍。
第3遍最後一動時,右臂外旋,右掌指尖轉向後;身體重心下降,兩腿膝關節彎曲;同時,右掌向前下落,按於胯旁約10厘米處,掌心朝下,掌指朝前,左掌微前移,兩肘微屈;目視前方(如下面2圖)。


呼吸方法
動作一、二吸氣,動作三、四呼氣,在動作二即將形成定勢前開始停閉呼吸至定勢結束。
意念活動
1.兩掌捧於小腹前時意念丹田。
2.動作二成定勢時意念上手擎天、下手拄地,升清降濁,調理脾胃。
技術要點
1.動作一,左掌斜向上約45度,右掌斜向下約45度。
2.兩掌上撐下按時,力在掌根,肘關節微屈,抻拉脅肋部,大腳趾有意下壓,舒胸展體、拔長腰脊,有上擎天、下拄地、頂天立地之感。
3.上舉掌下落時,要經上舉路線原路返回。
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
1.動作一,兩臂抬肘,掌指橫置於胸腹前。注意沉肘,使前臂和掌約成45度,如懷抱嬰兒狀。
2.兩掌上舉下按時,配合不協調。上舉手路線較長,注意下按手動作需稍緩慢,使兩掌同時到位。
3.上臂下落時路線錯誤。注意下落時要沉肩、墜肘、旋臂,帶動右掌按上舉路線返回。
功理與作用
1.上舉下按成定勢時,腳大拇趾有意下壓,可刺激足太陰脾經的隱白等穴位;抻拉、擠壓兩脅與中脘,可刺激足太陰脾經的大包穴和章門穴以及背部的脾俞、胃俞等,促進胃、腸蠕動,還可以調節脊柱兩側肌肉、韌帶的張力和刺激內臟神經,對提升五臟六腑尤其是脾胃的功能有促進作用。
2.兩手上托下按的過程中,利於脾的升清功能和胃的降濁功能,改善人體消化、吸收能力。
3.兩掌上下對拉,使脊柱兩側肌肉相反方向用力,椎體兩側形成上下相對運動,增強了脊柱的靈活性與穩定性,利於防治頸、肩疾病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201564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