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轉自網絡)
時間:2017-12-27 17:45:57 作者:第一紙白銀分析網
從18世紀開始,倫敦就成為白銀最主要的集散地,直到今天,全球白銀的主要庫存都在倫敦。
根據最新數據,倫敦地區的白銀銀錠庫存達到33500噸,遠遠高於紐約以及上海的白銀庫存量。巨大的庫存意味著巨大的貿易量,也意味著舉足輕重的定價權。
白銀定價權在倫敦
白銀在世界各主要金融中心都有交易,但是倫敦是最重要的交易地,倫敦銀作為全球白銀價格的基準,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造就這種地位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悠久的歷史,從18世紀開始倫敦就作為白銀最主要的集散地,另一方面,直到今天,全球白銀的主要庫存也都在倫敦。
根據全球最大的白銀ETF基金iShares的數據,雖然該產品的發行方是一家美國公司,但是其約75%的白銀庫存都在倫敦。根據其他白銀ETF基金的公開數據,目前市場2萬噸白銀基金持倉中,至少有1萬噸在倫敦,其他零散分布在日內瓦、紐約、雪梨等全球主要金融中心。
2017年5月,出於更加開放透明的原則,LMBA第一次公布其白銀庫存。根據最新數據,倫敦地區的白銀銀錠庫存達到33500噸,遠遠高於紐約以及上海的白銀庫存量。巨大的庫存意味著巨大的貿易量,也意味著舉足輕重的定價權。
憑藉著倫敦的定價權,我們將白銀的商品屬性與金融屬性結合起來,一窺其價格運行的規律。
我們跟蹤了iShares多個交易日的庫存變化,發現其庫存的增減全部發生在倫敦,也就是說,金融機構出於宏觀對沖的需要而進行的交易導致的銀錠流入流出都發生在倫敦,這部分供需的變化全部體現在倫敦市場。
而且貴金屬市場是個相當有效的市場,由於貨值高昂,不像一般大宗商品主要通過航運運輸,貴金屬一般通過飛機運輸,因此在一天之內倫敦的銀錠就可以到達全球各地,能夠快速的轉移庫存,反應供需的變化。
因此,基本面的供需與宏觀金融的供需在倫敦輕易地組合在一起,通過監控倫敦的庫存變化,我們能夠相對直觀地了解白銀的供需。
從目前的數據看,倫敦市場不斷累積的庫存,證明白銀市場出現了一定的過剩。
紐約庫存累積,上海維持平衡
紐約和上海是白銀另兩個主要的集散地。從交易所數據來看,紐約的白銀庫存自2017年初開始就不斷累積,目前已經超過7000噸,創歷史新高。
上海的顯性庫存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上期所庫存,一部分是黃金交易所庫存。從2017年年初開始,黃金交易所的白銀庫存快速累計令上海整體庫存達到3000噸的歷史高位,庫存之所以在黃金交易所累計,主要是需求低迷的背景下,期貨升水有限,大量庫存湧入黃金交易所以獲取遞延費。
上海顯性庫存的累計從第二季度開始逐步緩解,隨著國內大力推進來料加工出口業務,將大量國內產能轉為國外,通過香港這個自由貿易港轉出口到以印度為主的海外,國內庫存緩慢下降,基本回到了2017年年初2500噸的水平。
資料來源 : http://www.diyizby.com/html/40801.html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201351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