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養脾胃是中醫拿手活,這些調理方法收了吧!

Shui Ch ...| 2019-02-09| 檢舉
調養脾胃是中醫拿手活,這些調理方法收了吧!

中醫認為,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故脾胃乃後天之本。

1

脾胃是身體的軸心

脾和胃雖然是兩個獨立的器官,但它們的關係極為親密。胃功能不好,必然會影響脾的運化,所以臨床上患者往往同時出現食慾不振、飯後腹部脹飽、消化不良等症狀。

調養脾胃是中醫拿手活,這些調理方法收了吧!

脾喜歡燥,不喜歡濕;胃喜歡規律,討厭刺激。中醫認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濕氣進入體內最容易傷脾,而現代人大多都存在「脾濕」問題。

2

脾胃不好的症狀表現

中醫認為,脾胃是一個人的後天之本。脾胃不好的人往往在身體上會有一些明顯的症狀表現,通過這些症狀表現便可以及早發現。

脾胃出毛病,症狀大致為:納呆、腹脹、腹瀉、便溏。即:不想吃飯、吃飯不香;不吃不脹,吃一點東西就發脹;拉肚子,水和糞能分開叫「腹瀉」,水和糞均勻混合叫「便溏」。

睡覺時會流口水

調養脾胃是中醫拿手活,這些調理方法收了吧!

《黃帝內經》中指出「脾主涎」,這個「涎」是脾之水、脾之氣的外在表現。一個人的脾氣充足,涎液才能正常傳輸,老老實實待在口腔裡,不會溢出。一旦脾氣虛弱,「涎」就不聽話了,睡覺時會流口水。

臉色發黃

一個人的臉色暗淡發黃,可能是脾虛。主要表現為吃飯不香,飯後肚子發脹,有腹瀉或便溏症狀。

睡眠不好

古語講「胃不和,臥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質量也會降低,出現入睡困難、驚醒、多夢等問題。

鼻頭暗淡

調養脾胃是中醫拿手活,這些調理方法收了吧!

用手摸摸鼻頭會發現有一個小坑,以小坑為中心,周圍就是反映脾臟生理功能、病理變化最明顯的區域。如果鼻頭髮紅是脾胃有熱證,表現為特別能吃,但吃完容易餓、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膩等。

3

夏季如何養好脾胃?

1.

生活調理

規律飲食

堅持「多菜少肉七分飽」的飲食原則,規律地進食是脾胃調養的關鍵。根據自己體質多吃水果蔬菜雜糧,適當補充蛋白質。

少吃生冷

調養脾胃是中醫拿手活,這些調理方法收了吧!

脾胃喜溫不喜冷,不僅要飲食上少吃生冷的食物,穿衣時也要注意上護脾胃,中護肚臍,下護子宮。

生活規律,適當運動

《黃帝內經》中說:「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其天算,度百歲乃去。」所以規律作息是很重要的。每天23點前睡覺,午休20分鐘。

中醫有「以動助脾」的養生觀念,步行有助於加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每天行走一萬步即可滿足一般人每天所需運動量,同時起到調養脾胃的作用。

調養脾胃是中醫拿手活,這些調理方法收了吧!

2.

穴位調理

歷代醫家對脾胃非常重視,正如《黃帝內經》所說,「五藏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臨床上多種疾病都由脾胃失調引起,同時各臟器的疾病也可影響脾胃失調。

脾胃不好的人首先要注意調整飲食,放鬆心情。此外,還可通過揉按穴位來調理。

經絡連接著人體的各個臟器,通過揉按經絡上的特定穴位,可以激發人的經絡之氣,以達到調理脾胃的目的,以下介紹幾個常用穴位。

帶脈

調養脾胃是中醫拿手活,這些調理方法收了吧!

脾主運化,脾胃虛弱則會運化不力,造成身體水濕停滯。而揉帶脈則一方面健脾陽,另一方面則振奮了肚腩兩側膽經的陽氣,迅速化開了小腹內積聚的水濕。

當然你要是覺得揉帶脈的力度不足的話,也可以用手握成拳來敲。順便再說一下,此法對便秘的治療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建裡穴

建裡穴,是任脈腧穴,有和胃降逆、行氣止痛的作用。

中醫學認為,胃不和則臥不安。所謂胃不和,多是由於飲食不節,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失調,導致食物礙滯於內,出現胃脘脹滿、噯氣反酸等胃氣上逆的症狀,影響睡眠。

調養脾胃是中醫拿手活,這些調理方法收了吧!

建裡穴位於腹部,按揉該穴可以直接刺激胃腸蠕動,促進食物消化、排空,則胃脹消除、氣和心舒,自然食而知味、寢而心安。

按摩法:

行指揉法,將拇指腹置於穴位上,其餘四指微握拳,拇指稍用力順時針按揉,以微覺酸脹為度。每次按揉約5分鐘,每日可行多次。

艾灸法:

如果是因為夏日貪食生冷,導致胃中脹滿、隱痛,可以使用艾條懸灸。將艾條點燃後,置於距離穴位皮膚約3-5厘米處進行熏灸,使穴位皮膚感覺溫和,注意避免燙傷。

一般選擇餐後操作,每次艾灸約20分鐘,以局部皮膚微微潮紅為度。

神闕

調養脾胃是中醫拿手活,這些調理方法收了吧!

作用:培元固本、回陽救脫、和胃理腸。

操作手法:一般以手掌按摩為主,每次時間為5至10分鐘,每日2至3次。對脾胃虛弱,不能耐受寒涼的胃部疼痛及便秘、腹瀉等患者都有良好療效,臨床上此穴也常用灸法,以達到溫中健脾、散寒止瀉的作用。

中脘

調養脾胃是中醫拿手活,這些調理方法收了吧!

作用:溫中健脾、和胃消脹。

操作手法:一般以手掌按摩為主,每次時間為5至10分鐘,每日2至3次。對胃痛、噁心、嘔吐、泛酸等消化道症狀都有良好療效。此穴也是灸法常用穴位。

足三里

調養脾胃是中醫拿手活,這些調理方法收了吧!

作用: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

操作手法:一般以拇指揉按為主,每次時間為3至5分鐘,每日2至3次。俗話有「肚腹三里留」,揉按此穴對各種消化系統疾病都有良好療效。

合谷

調養脾胃是中醫拿手活,這些調理方法收了吧!

作用:升清降濁、調理脾胃、通經活絡、疏風清熱。

操作手法:右手掌心放於左手背側,大拇指來回環揉手陽明大腸經的合谷穴,左右各50次,不僅可以緩解胃脘疼痛、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症狀,同時還能防治暈車。

太衝

調養脾胃是中醫拿手活,這些調理方法收了吧!

作用:疏肝和胃、清肝降濁。

操作手法:一般用拇指揉按,每次時間為3至5分鐘,每日2至3次。揉按太衝穴能夠促進肝經的氣血通暢,恢復肝的疏泄功能,保持氣機暢達,對脾胃病伴有情緒抑鬱及焦慮的患者有明顯療效。

揉按此穴不但能調理肝胃,還可以消解怒氣,對高血壓患者也有一定降壓效果。

以上穴位,長期堅持按揉或艾灸,可達健脾養胃、強身健體之功效。但並不是萬能的,如果症狀較重,不能及時緩解,應盡快到醫院就診,以免貽誤病情。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201183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