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腹動作能有效的針對腹部運動,改善腹部脹氣,達到防病健身的功效。「熊運」動作可以對身體內氣的運行起到引導的作用,並可以增強脾胃功能。拉筋方法,健身,氣功,八段錦,運動養生,鍛煉方法,前撫脘腹的按摩手法能夠改善肝臟運行狀況,起到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益氣昇陽的功效,對脾臟、腎臟也有保健作用,同時還能改善泌尿生殖系統功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同行。腰腹的運動可以對消化器官進行體內按摩,可以防治消化不良、腹瀉便秘等症狀。

氣功,八段錦,運動養生
拉伸是很好的整體拉伸;但是,並非所有這些拉伸都完全滿足每個人的需要。要拉伸特定的肌肉,拉伸運動必須涉及與目標肌肉的運動方向相反的一種或多種運動。例如,如果想要拉伸左側斜角肌,可向後和向左伸展頭部。《黃帝內經》明確記載:骨正筋柔、氣血自流,筋長一寸、壽延十年。日常生活中的習武、氣功、瑜伽鍛煉都屬於拉筋運動。肌肉的僵硬度較高時,應使用更少的同時反向運動。例如,最初僅執行左側伸展,拉伸一條非常緊的右側斜角肌。隨著肌肉變松,可進行的同時反向運動。

拉筋方法,健身,氣功
適合老年人的運動並不多,一些備受年輕人喜歡的運動由於強度比較大,反而容易損傷老年人身體,尤其是骨骼、肌肉和韌帶。而「扯皮拉筋」式的運動,所具有的3個特點最適合於老年人,可以預防原來骨折,循環漸進,練好基本功,然後再逐步加大肢體鍛煉。屬於全身運動,肢體相互協調配合,避免局部組織過度透支。具有合理性、可靠性、安全性,無論是童子功還是蛤蟆功,是經過醫學、武學認證的,可進行合理阻力性鍛煉和負重性鍛煉。關愛家人,關愛自己,關愛健康。
六字訣,氣功,易筋經
《靈樞·營衛生會》說:「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 「下焦者,別迴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難經·三十一難》說:「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根據描述可知中焦當是指膈以下、臍以上的上腹部,應當包括脾胃和肝膽等臟腑。《素問·金匱真言論》亦云,「腹為陰,陰中之陽,肝也。」王冰注,「肝為陽臟,位處中焦,以陽居陰,故為陰中之陽也。」肝膽位居右脅裡,隔膜下與脾胃相鄰,當屬中焦。

易筋經,氣功,拍打拉筋
《素問·皮部論》又說:「凡十二經絡脈者,皮之部也。」拉筋是很好的身體活動,適度拉筋讓身體組織保持年輕活力,也促進氣血循環。從中醫學來說,經絡和氣血循環是相輔相成,經常拉筋,五臟六腑也會跟著活動,更加延年益壽。

中醫經絡拍打拉筋,拉腹筋
但是很多人以為瑜伽就是激烈的拉筋運動,這當然是錯誤的,瑜伽的確內含很多拉筋動作,但哪隻是眾多要素之一,反而誤以為瑜伽是拉筋的人,練習時將身體過度伸拉,把身體韌帶拉鬆了而不自知,反而容易一天到晚這裡痛那裡痛,又搞不清楚原因,所以不要單方向的練,要找到好老師按部就班的練習,讓身體平衡發展才是。
拉筋方法,中醫運動養生,氣功
《素問·皮部論》所說:「邪客於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入客於絡脈,絡脈滿則注入經脈,經脈滿則入合於臟腑也。」反之,當機體內臟有病時,亦可通過經脈、絡脈而反映於皮部,根據皮部的病理反應而推斷臟腑病症。所以皮部又有反映病候的作用。十二筋經的走向與十二經絡相同,故筋縮處經絡也不同,不通則痛。拉筋能使僵硬的筋脈變柔,令脊椎上的錯位得以復位,腰膝、四肢及全身各處的痛、麻、漲等病症可以緩解、消除。

中醫經絡拍打拉筋,拉腹筋
拉筋方法,中醫運動養生,氣功,中醫經絡拍打拉筋,拉腹筋
全身分布最廣的是筋。傳統醫學最初所說的「筋」是指廣泛分布於身體各部分的經絡,後來逐漸演變為韌帶和肌腱的俗稱,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筋。《易·繫辭》說:筋乃人身之經絡,骨節肌肉之內,四肢百骸,無處非筋,無處非絡,聯絡周身,通行血脈而為精神之外輔。

中醫經絡拍打拉筋,拉腹筋
拉筋方法,中醫運動養生,氣功,中醫經絡拍打拉筋,拉腹筋,方法是,在床上或軟墊上跪下,讓腳背貼在床上或軟墊上,然後將兩腳後跟往左右兩側拉開,再使臀部落下,坐在床上或墊上,然後讓身體慢慢向後仰。拉筋方法,中醫運動養生,氣功,中醫經絡拍打拉筋,拉腹筋,先使頭部碰到床上或墊上,然後背部慢慢躺下去,面部朝天,背部貼緊床上或墊上,保持60秒再起身。這個動作常導致腳筋的酸痛,宜忍耐。做久了酸痛會減輕,使人不至於忍受不了。
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頞中,旁納太陽之脈,下循鼻外,入上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後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髮際,至額顱;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脾;拉筋方法,中醫運動養生,氣功,中醫經絡拍打拉筋,拉腹筋,其直者,從缺盆下乳內廉,下挾臍,入氣街中;其支者,起於胃口,下循腹裡,下至氣街中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膝臏中,下循脛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內間;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別,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間出其端。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