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裡面,按摩人體穴位被視為一種非常好的保健方法,能疏通經絡、通達氣血、調整陰陽。中醫認為「心主神明」、「腦為元神之府」,對於心血管病患者而言,可以通過按摩一些「神穴」來緩解症狀。

測心功能:極泉穴
心髒病的常見症狀包括胸悶、心慌、胸痛,但出現這些症狀,不代表就是心髒病,也可能是神經功能調節失衡所引起的。另外,劇烈運動、過度勞累時也會出現胸悶、心慌,但需要注意的是,非心臟器質性病變引起的胸悶、心慌持續時間不會很長,休息後可能就會好轉,而心髒病患者活動量大時會加重不適。
建議,出現該症狀的人應到醫院做進一步診斷,以明確是否有心髒病變。平時也可以通過按壓穴位簡單測試自己的心功能。

穴位選擇:極泉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它不僅可以調節心律,治療兩肋疼痛,還是檢測心血管健康的要穴。
按摩手法:用拇指點按極泉,點按時會觸及很多「小筋」,並產生向手指傳導麻癢感。若麻感明顯,說明心經通暢,心血管功能正常;若點按時只痛不麻,證明心血管有淤阻;若不痛也不麻,說明心血管系統可能供血不足。
強勁心臟:公孫穴
公孫穴,就像皇帝一樣可以指揮四方,通過按揉公孫穴就可以調動全身,所以按揉這個地方可以緩解疲勞,對五臟皆有調節作用。
心臟不好常按揉公孫穴,可有健脾生血的功能,調節氣血盛衰,益氣活血,使原本氣血不足的心臟氣血充足。

穴位選擇:在足大趾與足掌所構成的關節(第1蹠趾關節)內側,往後用手推有一弓形骨(足弓),在弓形骨後端下緣可觸及一凹陷,按壓有酸脹感。
按摩手法:用雙手拇指指腹按壓公孫穴,按壓時要注意力度稍重,每次按摩5分鐘,每日按摩2次。
心絞痛:神門穴
心絞痛患者在從事大量體力活動時,可能會出現胸悶、胸痛、氣短等症狀,穴位按摩能擴張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緩解症狀。

穴位選擇:神門穴,位於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按摩方法:將拇指或食指指峰(避免用指甲用力掐按皮膚)放於穴位上,先揉後按,以向下按壓為主,左右交替進行。力度由輕至重,以使其穴位產生酸、麻、脹、痛、熱等效應為宜。每天上下午各進行一次,按摩2~3分鐘。該方法適合冠心病患者日常保健或心絞痛發作時進行。
如果心絞痛發作時胸痛程度重,持續時間超過5分鐘,建議立即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藥物,若胸痛持續不緩解,應馬上就醫。
失眠:神闕穴
穴位選擇:神闕穴,即肚臍位置。
按摩方法:每晚睡前用食指按壓5~7分鐘,可斂心靜氣、安然入睡,並可緩解便秘。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