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大寒小寒,凍成冰團」,一年最冷的時候到啦,最應景的養生莫過於下肢保暖。
小樂今天想和您聊聊「老寒腿」,這可不是老年人專屬的話題哈,姑娘小伙兒也要關注這些件事兒!為什麼這樣說呢?請往下看
什麼是老寒腿?
「老寒腿」是民間叫法,主要症狀包括膝關節隱隱作痛,麻木酸脹,活動不便等。它有個鮮明的特徵,那就是怕冷喜暖,趕上老天爺變臉,下雨下雪降溫,膝蓋那叫一個難受!
天氣變冷就愛腿疼的患者,尤以老年人居多,所以「老寒腿」的名字非常形象。

現代醫學認為,老寒腿屬於「膝關節退變性關節炎」,意思是說這種關節炎,和膝關節軟骨隨著年齡增長慢慢退化、變薄有關,也印證了這個病愛找老年人。
老寒腿為啥盯上年輕人
話雖如此,老寒腿疼痛的導火索還是寒冷刺激。膝關節本身就缺少肌肉和脂肪覆蓋,要是再天寒地凍,膝蓋可受不了!
老人們大冬天離不開秋褲+毛褲+棉褲+護膝的層層保護,但無奈上年紀了,穿得多也防不住關節確實在退化,腿疼有時在所難免。

年輕人則不然,秋褲+毛褲+棉褲+護膝成了層層累贅,腿部少一件、薄一點,確實纖瘦利落,但軟骨薄弱又怕冷的膝關節幾乎等於裸奔……
於是,老寒腿有了新目標。
老寒腿居家護理這樣做
您要問:我不想腿上穿那麼多,有啥辦法能保護膝關節嗎?小樂覺得,中醫艾灸或許能幫大家消除一些寒冷困擾。
膝部灸法,穴位不用多,自己能操作,快跟著小樂試試吧~
1.膝蓋「頂部」
鶴頂、外膝眼、內膝眼
鶴頂是下肢奇穴,位於膝蓋上部,髕底的中點上方凹陷處。有通利關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的作用。

膝眼出自《備急千金要方》,位於膝關節側面,髕韌帶兩側的凹陷中,左右腿各有內膝眼、外膝眼,共計4個「膝眼」。有緩解膝關節酸痛的作用。
【操作方法】手持艾條灸10-15分鐘即可,以膝蓋溫暖不燙為好。
【小樂提醒】這3個穴位在膝蓋上大致圍成了一個三角形,灸時不必糾結各自的精確位置,範圍能夠覆蓋就行。
2.膝蓋「側面」:陽陵泉
陽陵泉是足少陽膽經穴位,又稱「筋會」,主治半身不遂、膝髕腫痛、下肢痿軟麻木、口苦、胸脅疼痛等病症。
【找穴方法】身體自然坐直,大腿小腿成直角,腿彎處小腿外側上方有一突出的骨尖,它下邊的凹陷即是。
【操作方法】手指艾條灸10-20分鐘即可,以膝蓋溫暖不燙為好。
樂約健康確定一定以及肯定地表示,艾灸膝部說到底是一種輔助方法,不想被老寒腿盯上,腿上多穿才是王道!
這天寒地凍的,多加一條秋褲甚至毛線褲其實並不會讓人胖多少,不信你去量腿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99765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