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耳、目為「宗脈之所聚」?

Shui Ch ...| 2019-01-12| 檢舉

《靈樞·素問》篇中,既說"目者,宗脈之所聚也";又說「耳者,宗脈之所聚也」。這應當從耳、目與經絡的聯繫去理解。

為什麼說耳、目為「宗脈之所聚」?

關於耳與經絡的聯繫 ,據《靈樞·經脈》記載,手、足三陽經均分布到耳。如手陽明絡脈,「入耳,合於宗脈」;足陽明經,「循頰車,上耳前」手太陽經,「入耳中」;足太陽經,「從巔至耳上角」;手、足少陽經,均「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六陰經則由於表裡兩經脈氣相通,特別是陰經經別在頭面部合於陽經,故與耳也有聯繫。《素問·繆刺論》還說:「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之絡,此五絡皆會於耳中。」由此可知,經絡與耳的聯繫是十分周密的。其會總的經脈就稱宗脈。

目與各經絡的密切聯繫更不待言。手足三陽經即以目為交會點;六陰經中,手少陰與足厥陰均連目系,其餘各經通過經別也都與目有聯繫。故《靈樞·邪氣藏府病形》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其別氣走於耳而為聽……」這裡將目、耳放在五官的首要地位,成為「宗脈之所聚」的二官。

為什麼說耳、目為「宗脈之所聚」?

宗脈之「宗」含有會總、根本和主要的意思,目之所以能視,耳之所以能聽,就是由於主要的經絡所匯集,其氣血充足則耳聰目明,氣血不充則耳鳴目眩。宗脈所輸送氣血的盛衰則受臟腑功能的支配,故《靈樞·口問》接著說:「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藏六府皆搖,搖則宗脈感,宗脈感則液道開,液道開故泣涕出焉。」這是指悲哀而致液竭「奪精」,表現為如下的關係:

心動宗脈感液道開泣涕出……

又:「胃中空則宗脈虛,虛則下溜,脈有所竭者,故耳鳴。」這是指血氣虛而致耳鳴,表現為如下的關係:

胃中空宗脈虛脈有所竭耳鳴

為什麼說耳、目為「宗脈之所聚」?

綜上所述,可知宗脈在臟腑與耳目之間起了重要的聯繫作用。耳、目為「宗脈之所聚」這一理論,對於說明耳目的生理功能和疾病症候都有實際意義。後世醫著,如李東垣《蘭室秘藏》說:「目者血脈之宗也」;羅天益《衛生寶鑑》說:「五臟六俯、十二經脈皆有絡於耳者」,都是對這一理論的運用並有所發揮。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99497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