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雖然把臉洗得乾乾淨淨,但是遠遠望去,好像蒙了一層灰一樣,這就是中醫所說的氣色晦暗,其原因在於元氣腎精不充足。
所以說美容不是表面功夫,只有臟腑安和,氣血平和,經絡通暢,元氣腎精充沛,氣色才能由內而外潤澤透亮,皮膚自然會變得細膩嫩滑。

中醫認為,唾為腎之液,它有滋潤皮毛、五官,濡養內臟、骨髓以及腦髓的作用。唾沫充肺,人的皮膚就飽滿、年輕而滋潤,反之則乾癟起皺、易於老化。今天給大家分享簡單易學的長壽養顏法:叩齒吞津。
據說1400年前梁武帝時的醫家陶弘景,年過八旬,牙齒依然結實完好,身體健壯。他主要的健身方法就是叩齒法,他認為「齒為筋骨之餘」,叩齒能使筋骨健壯,精神爽快。宋代大詩人蘇東坡也有叩齒健身的習慣,他曾說:「一過半夜,披上上衣面朝東南,盤腿而坐,叩齒三十六下,當會神清氣爽。」
對中老年人來說,牙齒的健康與否至關重要,切不可掉以輕心。叩齒吞精保健法就可以輕鬆保護牙齒。此功法第一步就是叩齒。
方法如下:
早晨醒來後,先不說話,心靜神凝,摒棄雜念,全身放鬆,口唇微閉,心神合一,閉目,然後使上下牙齒有節奏地互相叩擊,鏗鏘有聲,次數不限。

初始鍛煉時,可輕叩20次左右,隨著鍛煉的不斷進展,可逐漸增加叩齒的次數和力度,一般以36次為佳。力度可根據牙齒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一般情況下可以分為輕叩、重口叩、輕重交替叩。
其中輕叩適合已經患有牙齒疾病的患者,而牙齒健康的人則可以採取重叩或輕重交替叩的方式。
之後將舌頭沿著牙齦內側,順時針旋轉36次,待口中津液越聚越多,達到滿口的時候,我們將口中的津液分為三口,緩緩地嚥下,以意念將之送入小腹。
通過完整鍛煉叩齒吞精保健法,可以使津液下歸於丹田,緩緩地送入小腹,達到滋陰養腎的功效。
這樣就做完一次完整的叩齒吞精保健法。每次以10次為佳,一天當中早、中、晚各叩齒10次,多做更佳。其中早晨叩齒最重要,因為人經過一夜休息,牙齒會有些鬆動,此時叩齒既能鞏固牙齦和牙周組織,又興奮了牙神經、血管和牙髓細胞,對牙齒健康大有好處。
叩齒後,跟著吞津,所謂「津」,就是口腔活動後所產生的唾液。唾液能維持口腔的清潔,幫助浸濕、軟化食物以利吞嚥,其中含有澱粉酶,對食物有消化作用。

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唾液中含有免疫球蛋白、胺基酸、各種酶和維生素等,這些物質能參與機體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增強免疫功能。
古人有語:津既嚥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養神,在肺助氣,在腎生精,自然百骸調暢,諸病不生。老人若將叩齒吞津養生法融入生活中,隨時咽津以充盈腎精,久而久之,元氣充沛,自然身輕體健,氣色紅潤。
叩齒好處
1.堅固牙齒
經常叩齒能夠讓牙床以及牙周組織保持健康,從而增加了牙齒的抗病能力,那麼牙齒自然就會變得堅固又潔白。
2.促進消化
在叩齒的過程中會促進口腔裡面唾液的分泌,而唾液不僅能夠滋養五臟六腑而且還能促進消化。
3.讓面部肌膚有彈性
在叩齒的過程中,會帶動面部肌膚一起活動,從而能夠促進面部血液循環,長時間堅持能夠讓肌膚變得緊緻、紅潤、有光澤。
4.利於排便
在如廁的時候叩齒,能夠轉移注意力,從而消除肛門以及尿道的緊張感,那麼就會利於排便。
5.強骨益腦
腎主骨,齒為骨之餘。齒與骨同出一源,為腎精所養。中醫養生叩齒能健腎,充盈腎精,利及骨骼,持恆進行,能致骨堅,故可健骨。
6.能補腎
中醫養生叩齒健腎的機理有二:一是齒者,腎之標,由腎中精氣所充養,腎中精氣充沛,則牙齒堅固而不易脫落;腎中精氣不足,則牙齒易於鬆動,甚至早期脫落。牙齒健否是腎健否的標誌之一,叩齒能健齒、充腎精,故可健腎。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