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焦慮、內疚、壓抑、憤怒、沮喪……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有一張關於情緒的地圖。這些情緒不僅帶來心理上的變化,還會造成身體上的不適,擁有品生活的好心情,才能「艾」上健康。
負面情緒危害大
我們每個人帶著各種情緒,有的是憤怒,有的是懷疑,有的是恐懼……這些情緒可能是我們此時此刻當下的情緒,也有可能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受到各種的創傷,這些被卡住的能量聚集在身體裡,分布在我們全身,我們的身體儲存了所有過去的經驗帶給我們的影響和反應,尤其是那些讓我們難過、痛苦、我們不想回憶的經驗或創傷。例如:強暴的恐懼、暴力的驚嚇、失親的悲哀、失業的焦慮、被遺棄的慌張等等等等。我們的身體非常的聰明,時常會自動讓我們把我們無法忍受的經驗「忘掉」,可是我們不可能真正的「忘掉」,只是這些經驗都暫時埋在我們的潛意識裡了。如果我們壓抑到潛意識的情緒沒有釋放掉,就會累積到身體裡,成為緊繃、酸痛以及其他氣阻塞的現象,長久下來會變成內傷、疾病與細胞病變。

趕跑傷身的7種情緒
第一名:生氣。「氣死我了!」這是人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從健康角度來講,閒氣、怨氣、悶氣、賭氣和怒氣這五種氣,不僅讓人心情變差,還會在身體裡留下「不良記錄」。生氣時面色蒼白、嘴唇發紫、手腳冰涼,天長日久,會導致免疫功能低下,臟器病變。特別是身體不好的老年人,在生氣的時候血壓瞬間上升,很容易出現腦溢血、心髒病和心肌梗死。
制怒劑:要發火前可以閉上眼睛,想像著面前掛著一幅「怒」字。「怒」就是奴隸自己的心,這時要給自己心理暗示,千萬不能做情緒的奴隸。生氣最好不要超過3分鐘,氣頭上不盲目做決定。

第二名:悲傷。「對心臟危害最大的莫過於悲傷。」心血管科專家告訴記者,「茶飯不思」、「借酒消愁」都是過於悲傷的表現。此時,人體交感神經系統分泌出大量的壓力激素,會使動脈收縮,容易導致心髒病發作。當一個人悲傷時,往往呼吸急促甚至泣不成聲,容易造成肺氣的損傷。
抑悲靈:悲傷時可以試著強裝笑臉,這種「心理假動作」有利於釋放不良的情緒。或者用「愉快回憶法」,想想之前的一些快樂,轉移注意力,而且悲傷時一定要和人交流。
第三名:恐懼。「害怕公共場合與人交往,看到恐怖片就汗毛豎立驚聲尖叫。」人在面臨威脅,或者可能受傷時會本能地產生出一種情緒,這就是恐懼。它可能派生出很多種其他的情緒,比如緊張、焦慮、害怕、不安等。調查顯示,「害怕失去工作」是男人最恐懼的一件事情。如果一直處於恐懼狀態下,就會心慌心跳、呼吸急促、頭腦混亂甚至暈厥。
消恐藥:恐懼是很正常的心理反應,不必有壓力和負擔。對於已經發生的恐懼事實,要設法冷靜下來。想到事情最壞的結果並坦然面對。也可以先將自己恐懼的各種可能因素列舉出來,學會直面它。
第四名:憂鬱。性格內向、鬱悶不暢、不善交往、遇事自解能力差……這是部分癌症病人的共同特點。長期處於憂鬱狀態,會導致過多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類膽固醇的產生,加快人體衰老進程。不少老年人由於退休後兒女不在身邊,在孤獨和憂鬱的陰影包圍下,很容易「老得快」。
人體有很多穴位,每個穴位具有不同的治病養生功效。艾灸哪些穴位可助長壽、讓您少生氣呢?經過多年的研究,中醫專家表示,人體有五大養生要穴,常艾灸或按摩這些穴位,可強體健身、祛病養生、延年益壽。
1
合谷穴
清熱止痛

合谷穴又稱虎口,位於拇指和食指合攏後,隆起肌肉最高處。合谷穴有清熱解表、鎮靜止痛的作用,對頭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緩解和治療作用。由於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燒、上火牙疼,吃了藥不能馬上見效,均可通過艾灸合谷穴來緩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脹為宜。
2
中脘穴
養胃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線上,胸骨下端與肚臍連接線中點處,按壓時會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揉或艾灸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點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壓10秒,鬆開,再壓,如此反覆,三五分鐘就可緩解症狀;慢性胃不適患者可經常艾灸中脘穴,可促進消化;急性胃腸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時,還可以按揉天樞穴(位於肚臍旁2寸處)、大巨穴(位於臍下2寸旁開2寸)配合治療。
3
委中穴
緩解腰背酸痛

委中穴位於膝內窩膕窩處中點。中醫講,「腰背委中求」,長期久坐、姿勢不當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揉或艾灸委中穴可以通暢腰背氣血。按揉委中穴時,力度以稍感酸痛為宜,一壓一鬆為1次,一般可連續按壓20次左右;也可以每週艾灸該穴位3-5次,對於治療腰酸背痛效果很好。不過,值得提醒的是,腎虛引起的腰痛還是要以補腎為本。
4
三陰交穴
滋陰養顏

三陰交被稱為女人的穴位,位於小腿內側,腳踝骨的最高點往上3寸處。按揉三陰交,有助於打通人體淤塞,保養子宮和卵巢,還有調月經、除斑、祛皺、祛痘,治療皮膚過敏、皮炎、濕疹的作用。從經期前三天開始,每天按揉或艾灸三陰交,堅持三個月,可以緩解月經不調、痛經等問題。按揉時,將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壓再揉,每次1分鐘左右,停歇後再揉;艾灸可選擇艾條懸灸,每次10-15分鐘,或艾灸儀灸療,每次30-50分鐘。
5
湧泉穴
安神健體

湧泉穴為腎經之首,位於足底,在足掌的前1/3、彎屈腳趾時的凹陷處。民間有「三里湧泉穴,長壽妙中訣;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說法。每天洗腳後,用雙手大拇指摩搓兩足底湧泉穴10分鐘左右,有助睡眠。
神經衰弱的人,可將時間延長為半個小時。進入寒冬,正是艾灸的好時機,可經常艾灸湧泉穴,也可泡泡腳,幫助活血經絡,提高睡眠質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98930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