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人可群分億萬人群可分九種
一種平和八種偏頗分清體質才好養生
體質決定了你易患哪些病
我們每個人幾乎都生過病,但人為什麼會生病?而且在相同的環境中,為什麼大家生病的類型還不同?這些問題未必每個人都思考過。體質因素是疾病發生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說,體質的好與壞決定了我們生不生病,還決定了我們的機體容易發生什麼疾病。人不同,體質特徵也不同,這主要是因為不同個體的體質特徵分別具有各自不同的遺傳背景,也就是來源於父母的先天的東西是不同的,同時,在後天的各種因素影響下,人所形成的體質式型也可以不同,這恰恰與許多特定疾病的產生有密切關係。這就是為什麼這個人患了高壓,而另一個人卻得了乳腺病的原因。比如痰濕體質的人就容易患高脂血症、原發性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體質類型以濕熱質、氣鬱質多見。過敏體質的人往往對風寒、花粉、油漆、魚腥蝦蟹等因素和食物很敏感,稍不注意就過敏。還有,患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的人以陰虛體質最為常見。

體質是相對穩定,不是絕對穩定的。
為什麼?因為來源於父母的遺傳因素,還有年齡、性別等可以使體質表現出一定的穩定性。但這種穩定性是相對的,因為每一個人在生長壯老的生命過程中,受環境、精神、營養、鍛煉、疾病等內外環境中諸多因素的影響,而使體質發生了變化,從而使得體質既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同時也有動態的可變性。所以說體質是可以調整的。
我們在還沒有生病的情況下,知道了自己的體質類型,然後及早地採取針對性的措施,糾正或改善體質的偏頗,這樣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預防或延緩疾病的發生。
患同樣的病,為什麼你好了他還沒好
體質因素不但決定了患什麼病,還決定了患病以後病情的變化,也就是中醫經常提到的一個概念—「從化」。「從化」說通俗一點,就是疾病往往隨體質的屬性而變化,比如陽虛體質的人,患病以後通常有寒、冷的表現;陰虛體質的人,患病以後通常有火、熱的表現。體質因素主導了疾病的轉變,還影響了疾病的病程,這就是為什麼患同一種疾病,你和他的感覺、表現是不一樣的。同樣,這也回答了為什麼大家都患同一種疾病,但你好得快,而他好得就慢,這與體質強弱等個體差異有關。

我們知道生病以後要麼痊癒、康復,要麼就是遷延難愈,甚至惡化。疾病的最終結局有善惡之分,這雖然與得病的輕重、治療是否得當有關,但在相當程度上是由體質因素所決定的。個體的體質乾差萬別,病情的發展也因此而復雜多樣。體質強壯的人,抗病能力強,一般不容易生病,即使生病,。也容易很快痊癒、康復;體質虛弱的人,容易生病,生病以後也容易惡化,疾病遷延不愈。
所以體質和疾病密切相關,體質和健康密不可分。
人與人不同,養生需要個性化

人的天年壽命是120歲,健康的活到100歲以上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願望。中醫講養生是因時,也就是不同的時間季節有不同的養生方法。還講因地,也就是地方不同、環境不同所以養生方法也不同。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因人而異,因為人和人是不同的,那麼養生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包括一些具體的養生原則,比如要陰陽平衡,要協調,要順應自然的變化,要在飲食、起居等生活方面進行調養。
其種協調平衡是核心思想,是最重要的,即當一個人身體達到平衡點的時候是最健康的。中醫講因人制宜的思想,落實到養生就是「因體施保」,「因人施養」。什麼意思呢?就是根據個體差異進行養生。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因此養生也應根據不同的體質狀態,進行個性化保健。我們所講的體質養生與預防就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針對不同個體的體質特徵,通過一些合理的精神調攝、飲食調養、起居調護、形體鍛煉,並重視疾病的預防,以及患病以後疾病的轉變等一些防治亞健康的措施,通過改善體質,強健我們的體魄,提高
人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從而達到健康長壽、安享天年的目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98929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