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被全國各地出現流感疫情刷屏了,各大醫院兒科門診人滿為患。專家提醒,由於小兒免疫力低,如果感冒或流感處理不及時,容易發展成為肺炎。
肺炎是小兒呼吸系統常見病之一,以發熱、咳嗽喘、氣急鼻煽,甚者涕淚閉塞,呼吸困難,張口抬肩,不能平臥,顏面、唇等青紫為主要臨床表現。
小兒體質嬌弱,衛外不固,適應能力差,易感受外邪而發病。年齡愈小,肺常不足的生理特點表現愈突出。因此,肺炎喘咳多見於3歲以下的嬰幼兒,年齡愈小發病率愈高,也很容易加重及發生變症,是嬰幼兒時期發病率較高的疾病,尤其在寒冬季節發病率最高。
為此,特整理了一個針對風寒閉肺型肺炎喘咳的小兒推拿處方,供大家參考,以備不時之需。
此型肺炎喘咳小兒往往有如下症狀表現:惡寒發熱,無汗不渴,嗆咳氣急,痰稀色白,舌質淡紅,苔薄白或白膩,面色青帶滯,鼻青暗無澤;年長兒自述惡寒全身酸痛;此證多發生在冬季。
針對上述情況,運用小兒推拿可以起到解表、宣肺止咳化痰的作用。
小兒推拿處方:
揉小天心3分鐘、揉乙窩風3分鐘、補腎5分鐘、清板門5分鐘、分陰陽2分鐘、清肺3分鐘、逆運內八卦3分鐘、揉小橫紋3分鐘、清補脾5分鐘、清天河水1分鐘。

1.揉小天心(魚際交)
位置:在掌根大小魚際交接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揉之。

2. 揉乙窩風
位置:手背掌根凹陷處。
操作:拇指揉:醫用左手扶托兒左掌,右手拇指螺紋面在穴上做左右揉之,常用於解表發汗。中指端揉為利關節,止痺痛、腹痛。

3. 補腎
位置:在小指掌面,從指尖到指根。
操作:補腎用推法,從指尖推向指根,向心推之為補。

4. 清板門
位置:在拇指下,手掌橈側紅白肉際。
操作:推法(來回推)。用左手拿小兒左手使大魚際暴露,用右拇指橈側緣由拇指根橫紋推至掌橫紋處,有止吐的作用;由掌根橫紋處,推至拇指根橫紋處,有催吐、止瀉作用,臨床多用清法。

5. 分陰陽
位置:在掌根小天心的兩側大小魚際上,拇指側(大魚際)為陽池,小指側(小魚際)為陰池。
操作:令小兒掌心向上,用雙手握小兒大小魚際,從小天心向兩側分推稱分陰陽。

6. 清肺
位置:在無名指掌面(解剖部位在無名指1~3節掌面)。
操作:自無名指掌面指跟推向指尖稱清肺經。

7. 逆運內八卦
位置:內八卦在掌心內。取法:以內勞宮作圓心,從內勞宮到中指根橫紋的三分之二與三分之一交界處,為半徑作圓,八卦就在此圓上。中指根下為「離」,北為「坎」,東為「震」、西為「兌」,西北為「乾」,東北為「艮」,東南為「巽」,西南為「坤」稱為八方,又稱八宮。
操作: 以左手托小兒左手,掌心向上,用右手拇指外側緣推運,運法中有順逆之分,逆時針方向為逆運,由兌宮起經坤、離、巽、震、艮、坎、乾止。運到離宮時要輕浮而過或左拇指蓋浮離宮,因離宮屬心,恐動心火無益。食中二指併攏用指面或用拇指面推運。

8. 揉小橫紋
位置:在小指根橫紋下,掌橫紋上稍高起部。
操作:揉法。左手掌扶托小兒左手背,掌心向上,指微背曲,右手中指或拇指揉之。

9. 清補脾
位置:脾土(脾經)位於拇指末節橈側緣或螺紋面。
操作:推法。將小兒拇指屈曲,向心推為補。請注意:拇指伸直,來回推為平補平瀉,又稱清補法。

10. 清天河水
位置:前臂掌側正中由腕橫紋至肘彎曲澤穴處為一直線。
操作:右手托兒左手背使掌心向上,右拇指面或食中二指併攏,用指面從腕橫紋推向肘橫紋稱清天河水。
推拿治療肺炎,常證中的輕證及各型恢復期的治療效果是肯定的。治療原則是宣肺平喘,清熱化痰。初起時,風邪閉肺,治在辛散外邪,宣肺開閉,此時應注意分清風寒和風熱之不同;中期痰熱壅肺,肺閉淤阻,需要分清清痰熱輕重以及痰熱、瘀熱,重在清熱解毒,滌痰開肺,或者活血化淤。病久傷陰,注意扶正祛邪,並註重調養,促進正氣恢復。痰多者,重在滌痰;喘甚者,重在平喘;肺熱者,重在清肺。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