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養生堂:中醫介紹《手太陰肺經》

Shui Ch ...| 2018-12-24| 檢舉

(1)肺脈循行、病候經文

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氣,

穴位養生堂:中醫介紹《手太陰肺經》

喘喝,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氣盛有餘,則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

(2)經脈循行與病候關係示意圖

穴位養生堂:中醫介紹《手太陰肺經》

(3)手太陰肺經經脈歌

手太陰肺中焦生,下絡大腸出賁門,上膈屬肺從肺系,系橫出腋臑中行。肘臂寸口上魚際,大指內側爪甲根。支絡還從腕後出,接次指屬陽明經,此經多氣而少血。是動則病喘與咳,肺脹膨膨缺盆痛,兩手交瞀為臂厥。所生病者為氣嗽,喘喝煩心胸滿結,臑臂之內前廉痛,小便頻數掌中熱。氣虛肩背痛而寒,氣盛亦痛風汗出,欠伸少氣不足息,遺矢無度溺變別。

循行歌:手太陰肺中焦起,下絡大腸胃口行,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臑內縈,前於心與心包脈,下肘循臂骨上廉,遂入寸口上魚際,大指橈側爪甲根,支絡還從腕後出,接次指交陽明經。

主病歌:手太陰經肺主病,脹滿喘咳缺盆痛,甚則兩手交而瞀,此為臂厥肺是動;咳而上氣肺所生,喘喝煩心胸滿促,臑臂之內前廉痛,厥掌中熱別絡生,氣盛作痛連肩背,汗出中風溲數欠;氣虛肩背痛而寒,少氣乏息溺色變。

穴位養生堂:中醫介紹《手太陰肺經》

此經多氣而少血。是動則為喘滿咳,膨膨肺脹缺盆痛,兩手交瞀為臂厥。肺所生病咳上氣,喘喝煩心胸滿結,臑臂之內前廉痛,為厥或為掌中熱,肩背痛是氣有餘,小便數欠或汗出。氣虛亦痛溺色變,少氣不足以報息。

淺註:經文中"上骨下廉"和歌中"臂骨上廉""內""外"前廉等不一致。現在解剖學定位是掌心向前、拇指在外為標準體位,則應是"外前廉"或稱橈側。原文溺色赤,以溺色變成別樣為更廣義。

(4)經筋

經文:手太陰之筋,起於大指之上,循指上行,結於魚後,行寸口外側,上循臂,結肘中,上臑內廉,入腋下,出缺盆,結肩前髃,上結缺盆,下結胸裡,散貫賁,合賁下,抵季脅。其病當所過者支轉筋痛,甚成息賁,脅急,吐血。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名曰仲冬痺也。

穴位養生堂:中醫介紹《手太陰肺經》

手太陰經筋歌:手太陰筋起大指,循指上行結魚後,行寸外側上循臂,結肘上循臑內廉,入腋上出缺盆中,結於肩前結缺盆,下結胸裡散貫賁,合賁下抵季脅間。

經筋的概念:十二經筋是附屬於十二經脈的筋肉系統,也是十二經脈之外位於淺表部的筋肉間相互關聯的循行體系。它起於四肢末端的指爪,沿四肢上行於頸項,終結於頭面,並不與內臟相連。它的病候可表現為屬寒屬熱兩方面,以及沿經筋所循行的部位發生掣引、疼痛、轉筋等。治療多用燔針劫刺,以知為度,以痛為腧(即天應穴)。經皆有筋,筋皆可病。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98424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