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氣功或是瑜伽的練習有「調身、調息與調心」三大要素,其中的「調息」就是藉著呼吸的方式,調整身體與心靈的狀況,看似簡單的呼吸可以消除緊張與緩解壓力,讓身體的肌肉與神經放鬆不緊繃,也能讓紛亂的思緒安定下來,而身體能量的匯聚更是需要透過呼吸的方式,讓我們重新學習「呼吸」,讓呼吸為我們帶來活力與快樂。

腹式呼吸已經說了很多遍了,這次不光要介紹腹式呼吸,還有另外幾種呼吸方式也能強身健體。

腹式呼吸
睡覺的時候,人就是腹式呼吸,小寶寶也是腹式呼吸。
我們生來就會腹式呼吸。為什麼後來不會了?
腹式呼吸則是將氣吸入腹部,吸氣時腹部凸起,吐氣時腹部自然凹下。
腹式順呼吸動作
要領:細、勻、深、長
練習:吸氣5秒,呼氣7秒,.住氣2秒。
注意:腹式呼吸,吸氣的時候丹田鼓起,呼氣的時候丹田內陷,避免將空氣吸到胃部而引起脹氣。(詳見下圖)

腹式呼吸的功效
1.改善循環:改善身體淋巴與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加速有害有毒的物質排除。
2.消除緊張:降低神經、血管的緊張,對高低血壓、冠心病、失眠等有明顯的療效。
3.改善腸胃:加強腸胃蠕動、促進營養的吸收與殘渣的排泄,可防治消化道潰瘍與便秘。
4.婦科保健:腹壁肌肉的舒縮.對子宮、卵巢有按摩的效果,對婦科疾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5.呼吸強化:腹式呼吸法可以改善呼吸的效率,對於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如肺氣腫、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有益。
6.提升免疫:可以增加降低身體的壓力荷爾蒙(如cortisol),並改善內分泌與免疫功能。
深呼吸
有人告訴你,演講前要深呼吸嗎?
是的,我沒有開玩笑。是深呼吸。
想像你在深林裡,聞新鮮空氣。
就是這麼簡單。

因為你在深呼吸時,全身放鬆,氣能沉下去。其實也跟腹式呼吸差不多了。科學證明,深呼吸能調節自律神經,達到放鬆減壓的效果。
單鼻呼吸法
瑜伽是印度自古相傳的健康法。最近也有很多利用科學方法的研究,來調查瑜伽效果。其中相當引人注目的就是「單鼻呼吸法」,方法如下。
首先請採輕鬆的坐姿,並將背肌伸直。把右手食指置於眉間,拇指放在右邊的鼻翼,中指放在左邊的鼻翼。
用拇指壓住右邊的鼻孔,從左鼻孔吐氣。吐完氣之後,再由左鼻孔的吸氣,然後壓著兩邊的鼻孔,暫時閉氣;接下來放開拇指,從右鼻孔吐氣,再由右鼻孔吸氣,最後暫時閉氣。
按照這個要領重複十次左右,就能集中精神、穩定情緒。

眼觀鼻鼻觀心
這個是打禪時使用的訣竅,告訴人們要止觀。
先從眼皮開始放鬆,然後開始在鼻子吸氣。
心就是整體的感官,感官要放鬆,身體就能放鬆。心也可以理解為肋間肌外擴,也就是呼吸的時候肋骨外擴,這樣你能吸人更多空氣到肺部。
你不用想氣要下沉到丹田,你只要感覺氣吸滿了整個頭即可。其實當氣吸滿了頭,氣也就自然下沉到丹田了。
更重要的是,你不能刻意去感覺,這樣會練完歪。你要像很專注又不專注的感覺。

是的,這個很難。
下一個更難。
小周天呼吸
小周天運行法是氣功最常用到的一個呼吸方法,可以使人身體健康,精神旺盛。
在氣功練習呼吸的法門中,有許多種不同的技巧,而「氣行任督二脈週天運行」則是其中最常運用的一個方法。
我們知道人體背後的脊柱接近中醫裡的督脈,而人體正面的腺體的分布則接近任脈的循行路線,週天的運行就生理上而言,是能夠調節人體的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也就是能調整人身體裡的「陰」與「陽」。

吸氣,鼻子如喝水般,將氣吸入丹田。
駐氣一會,呼氣,氣會自然從會陰繞到後背,從後背上升,到達百匯,再從鼻子出氣。
小周天很難,在一開始,很難體會到氣運行狀態。
一旦能陰陽平衡,則百病不生,這也使得我們明白幾乎所有的養生功法,無不注重任督二脈的協調。
想問問你想練哪個呼吸呢?
注意事項:
後面2個呼吸方法涉及到氣功到層面,不是誰都能練的。在練之前首先要修德,不然你會誤入歧途,走入魔道。你最好找一個好的老師去練習。
以下7類人群在練時,要十分小心。
1.個性素質有缺陷者:過分關心自己健康、敏感多疑、性格孤僻、容易激動者、平時性格內向、做事小心謹慎者,或固守己見、愛鑽牛角尖的人,都容易接受暗示和自我暗示,這類人練功易出現偏差。
2.對練功朝三暮四者:練功前一定要仔細對照,選擇合適自己的功法。一旦確定,就要潛心練習,不可同時練幾種功法,也不可今天練一種,明天練一種。幾種功法相互影響,或換來換去,搞得心神不定。不但會影響練功效果,還容易造成氣亂,出現偏差。
3.有精神障礙傾向者:比如曾有過或現仍不時出現意識障礙、憂鬱狀態或癡呆症狀的老人,這類人不應該練氣功。因為練功入靜之後,體內精神障礙因素容易被激發,在大腦皮層中形成一個興奮灶,會使練功者出現精神異常,並且不能自主恢復到練功前的相對正常狀態。
4.有潛在精神病發病因素者:在直系親屬中有患過精神病的人,或練功者本人曾患過諸如精神分裂症、癔病、躁狂性抑鬱症者,或在個性特徵上具有「暗示性」高者,一般均不宜練氣功。這類精神素質的人練功時最易誘發精神障礙。即使患病已經康復,練功也易再次發生偏差。
5.長期心理過於壓抑者:在練功時的入靜狀態下,因解除了內心抑制,易出現情緒激動,個別病人還容易出現認知、情感、意志行為失調,導致精神障礙。
6.平時過於迷信或受邪教影響太深:這種人容易把氣功神秘化,易於接受言語、行為的暗示,還往往會把某個所謂「氣功大師」奉若神明,當作不容他人懷疑的偶像。這種人不但易在練功中誘發精神障礙,出現偏差,而且對產生的不良後果往往執迷不悟,糾正偏差比較困難。
7.對氣功過於「痴迷」者:由於不是自然追求健康放鬆,而過分追求「氣感」和「幻境」效果,強調誘發特殊功能或達到「自動發功」。這種「氣功態」的意念過於強化,超過一定限度,會造成大腦皮層廣泛性的區域抑制,而局部出現強烈的惰性興奮灶,最終導致大腦皮層功能紊亂,發生精神障礙。
最後,
你不光要練呼吸,你還要結合動作。
因為我們只有頭、肩膀、胸部、上腹部放鬆的情況下,氣才能沉到下腹部,即丹田的位置。
這種情況需要有很好的核心控制能力。而核心控制在動作訓練中,腹式呼吸能得到很快提升。
同時,在呼吸結合動作時,我們不要讓自己刻意去腹式呼吸,在你做動作到一定階段時,腹式呼吸會自然出現了。如用意念想著呼吸很容易產生氣滯的現象,氣會滯在胸口不散,或會有點不舒暢感。
結合動作,練呼吸,能讓你的呼吸之路變得順利很多。這是一個十分辯證的修行道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98225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