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穴位可以分為十四經穴、奇穴和阿是穴三大類。十四經穴是位於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上的穴位,簡稱「經穴」。十四經穴與經脈的關係密切,它不僅可以反映本經絡和臟腑的病症,也可以反映與本經脈所聯繫的其它經脈和臟腑的病症。奇穴又稱「經外奇穴」,它有固定的穴名,也有明確的位置,但它們不屬於十四經脈,這些穴位對某些病症具有特殊的療效。阿是穴又稱「壓痛點」,多位於病變部位及其周邊,這一類穴位的特點是既無具體名稱,又無固定位置。
快速取穴方法
掌握正確的取穴方法是準確取穴的基礎。常用的取穴方法有簡易取穴法、體表標誌法、手指比量法、骨度分寸度四種。
簡易取穴方法
此法分為觸摸法、抓捏法、按壓法三種。是通過食指、拇指指腹按壓皮膚,觀察和感覺皮膚及指腹的反應來找穴的一種簡單方法。
體表標誌法

快速取穴方法:體表標誌法圖
此法又稱「自然標誌定位法」,是以人體解剖學的各種體表標誌為依據來確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它可以分為固定標誌取穴法和活動標誌取穴法。固定的標誌,是指在人體上不受活動影響、固定不移的標誌,如乳頭、肚臍等。找到這些標誌就可以確定腧穴的位置,如臍中旁開2寸處「天樞穴」等,活動標誌是指人體在做某些動作時才會出現的標誌,如在耳屏與下頜關節之間,微張口呈凹陷處取聽宮穴等。
2019年1月6日(成都)董氏奇穴特效針灸研修班
手指比量法

簡易取穴方法圖:手指比量法
這是一種以患者手指為標準來量到穴位的方法。由於選取的手指不同,節段亦不同,所以此法又可分為以下幾種穴:
中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中指屈曲時中節內側兩端紋頭之間的距離作為1寸,可用於四肢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橫寸;
拇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拇指第一關節的橫度作為1寸,適用於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橫指同身寸法:又名「一夫指」,患者將除拇指以外的其餘四指併攏,以中指第2橫紋處為準,4指橫寬作為3寸。
註:手指比量法只能在骨度法的基礎上運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則長短失度。故明代張介賓《類經圖翼》說:「同身寸者,謂同於人身之尺寸也。人之長短肥瘦各不相同。而穴之橫直尺寸亦不能一,如今以中指同身寸法一概混用,則人瘦而指長,人肥而指短,豈不謬誤?故必因其形而取之,方得其當。」
最準確的取穴方法
骨度分寸法

最準確的取穴方法圖
骨度分寸法,它是一種以骨節為主要標誌來測量全身各部大小、長短,並依其比例折算尺寸以作為定穴標準的方法。
骨度分寸法又叫「分寸折量法」,是按照人體比例計算的,因此不論患者為成人、小孩或體形高矮胖瘦均可適用
骨度分寸表

骨度分寸法中,將人體各部位分成若干等份,每一等份作為1寸作為量取穴位的標準。
骨度分寸是指將全身各部以骨節為主要標誌規定其長短,並依其比例折算作為定穴的標準。按照此種方法,不論男女、老少、高矮、肥瘦,折量的分寸都是一樣的,很好地解決了在不同人身上定穴的難題【2019年1月9日鄭州】師懷堂新九針療法臨床應用技術研修班
常用針灸穴位簡易取穴法
手太陰肺經
中府穴:
1、兩手叉腰立正,鎖骨外側端下緣人三角窩處是雲門穴,由此窩正中垂直往下推一條肋骨(平第一肋間隙)處即是本穴。
2、男性乳頭外側旁開兩橫指,往上直推三條肋骨處即是本穴(平第一肋間隙)。
3、針刺向外上方斜刺0.5~1寸;直接灸3~5壯,懸灸5~10分鐘。不宜深刺。
雲門穴:
1、兩手叉腰直立,胸部上部鎖骨外側端下緣的三角形凹窩正中處即是本穴。
2、向外斜刺或橫刺0.5~0.8寸;直接灸3~5壯,懸灸5~10分鐘。(深部為肺組織,不可深刺,否則易致氣胸)。
尺澤穴:
1、肘部微細,手掌向前上方,觸及肘彎里大筋(肱二頭肌腱)的橈側(外側),與肘橫紋的交點,即是本穴。
2、刺灸:針刺直刺0.8~1.2寸或點刺出血,慎用灸法。
孔最穴:
1、先取掌後第一腕橫紋及肘橫紋之間的中點,由中點向上量一橫指(1寸),平該點水平線,摸前臂外側骨頭的內緣(橈骨尺側) ,即是本穴。
2、針刺直刺0.8~1.2寸或點刺出血,慎用灸法。
列缺穴:
1、兩手張開虎口,垂直交叉,一側食指壓於另一側的腕後橈側高突處,當食指尖所處赤白肉際的凹陷即是本穴。
2、自然標誌取穴法:握拳,掌心向內,手腕稍下垂,腕後橈側可見一高突骨,其上方用力握拳時可見之凹陷即是本穴。
3、向上斜刺0.3~0.5寸。直接灸3~7壯,懸灸5~7分鐘。
太淵穴:
1、伸手置檯面,掌心向上,手掌後拇指所在側(橈側),可觸及一小圓骨(大多角骨)的外側(橈側)下緣,當掌後第一橫紋有脈搏搏動處即是本穴。
2、避開動脈,直刺0.3~0.5寸;直接灸3~5壯;懸灸10分鐘。
魚際穴:
1、屈肘立掌,手掌橈側掌指關節後第一掌骨中間,赤白肉際處(即手掌面與背面交界處)即是本穴。
2、直刺0.5~0.8寸,直接灸3~5壯,懸灸10~15分鐘。
少商穴:
1、伏掌於檯面,伸出拇指,其內側(橈側)沿拇指甲底部與橈側緣所引垂線之交點處,即是本穴。
2、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直接灸1~2壯,懸灸5分鐘。
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穴:
1、沿食指指甲底部與橈側緣各引線的交點即是本穴。
2、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直接灸三壯。
二間穴:
1、半握拳,食指橈側手背面與手掌面交界線(赤白肉際)上,食指掌指關節前緣凹陷即是本穴。
2、直刺0.2~0.3寸,可灸。直接灸8壯,懸灸5分鐘。
三間穴:
1、半握拳,食指橈側之手背面與掌面交界線(赤白肉際)上,食指掌指關節後緣人凹陷即是本穴。
2、直刺0.5~0.8寸;直接灸3~5壯;懸灸5~10分鐘。
合谷穴:
1、拇、食指張開,使虎口拉緊,另一手的拇指關節橫紋壓在虎口上,拇指關節向前彎曲壓在對側的拇、食指指蹼上,拇指尖所指處即是本穴。
2、拇、食指併攏,兩指掌骨間有一肌肉隆起(骨間背側肌),隆起肌肉之頂端即是本穴。
3、直刺0.5~1寸(孕婦忌針)。直接灸3~5壯,懸灸5~10分鐘。
陽溪穴:
1、拇指向上翹起,腕橫紋前露出兩條筋,即拇長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兩筋與腕骨、橈骨莖突所形成的凹陷正中即是本穴。
2、直刺0.3~0.5寸;直接灸3~5壯,懸灸10分鐘。
偏歷穴:
1、患者兩手虎口垂直交叉,當中指端所指處有一凹陷,該處即是本穴。
2、在陽溪穴與曲池穴的連線上,上3/4與下1/4之交界處即是本穴。
3、正坐橫肱屈肘立掌,用力握拳時有肌肉隆起,如蛇頭樣,其下大約位於陽溪穴上四橫指處即是本穴。
4、斜刺0.3~0.5寸;直接灸3~5壯,懸灸5~10分鐘。
下廉穴:
1、曲池穴與陽溪穴的連線上,上1/3與下2/3交界處,或手三里下二橫指處,即是本穴。
2、直刺0.5~1寸。直接灸3~5壯。懸灸5~10分鐘。
手三里穴:
1、橫肱屈肘立掌,橈側肘橫紋頭(曲池穴)往前二橫指(曲池穴與陽溪穴連線上)處即是本穴。
2、直刺0.8~1寸。直接灸3~5壯。懸灸5~10分鐘。
曲池穴:
1、仰掌屈肘成450 角,肘關節橈側,肘橫紋頭即是本穴。
2、仰掌,微屈肘,肘橫紋頭與肘關節橈側的高骨(肱骨外上髁)的中點即是本穴。
3、直刺1~1.5寸;直接灸5~7壯,懸灸10~15分鐘。
臂臑穴:
1、屈肘,緊握拳,上肢用力令其緊張,肩上三角肌下端的偏內側處即是本穴。
2、向上斜刺0.8~1.5寸;直接灸3~5壯,懸灸5~10分鐘。
肩髃穴:
1、上臂外展至水平時,在肩部高骨(鎖骨肩峰)外,肩關節上出現兩個凹陷,前面的凹陷即是本穴。
2、上臂外部,屈肘緊握拳,上肢用力令其肌肉緊張,肩關節上可見一三角形肌肉(三角肌),該肌肉的上部中央即是本穴。
3、直刺或斜刺0.5~0.8寸;直接灸3~5壯,懸灸10~15分鐘。
迎香穴:
1、或仰靠位,鼻唇溝平鼻翼外緣中點處即是本穴。
2、斜刺或平刺0.3~0.5寸;不宜直接灸,可懸灸。
足陽明胃經
承泣穴:
1、平視,瞳孔直下,眼瞼緣與眶下緣之間即是本穴。
2、目上視,直刺0.5~1寸,不宜施行手法,禁灸。
四白穴:
1、正坐平視,瞳孔直下垂線與平鼻翼下緣水平線之交點即為巨髎穴,巨髎與瞳孔間的中點即是本穴。
2、同身拇指橫放在眼下,拇指掌指關節橫紋垂直正對瞳孔,橫紋上端在眼眶下緣中點,橫紋下端就是本穴。
3、直刺或斜刺0.3~0.5寸,少用灸。2019年1月12日(天津)中醫藥適宜技術項目《醒腦開竅針法》培訓班
巨髎穴:
1、平視,由瞳孔直下垂直線與鼻翼下緣水平線的點即是本穴。
2、直刺3~5分,直接灸3~5壯,懸灸5~10分鐘。
地倉穴:
1、正坐位,平視,瞳孔直下垂線與口角水平線相交點即是本穴。
2、斜刺或橫刺0.5~1.5寸,直接灸3~7壯,懸灸5~10分鐘。
大迎穴:
1、者閉口鼓腮,在下頦骨骨側邊緣、面頰部可見一凹溝,其中間凹陷,用手按之有動脈搏動處即是本穴。
2、斜刺3~5分,刺時注意避開動脈。懸灸3~5分鐘。
頰車穴:
1、食指第一指指關節寬度,由下頜角前上方量一橫指處即是本穴。
2、由下頜角向前上方摸有一凹陷,用手掐切有酸脹感,上下牙咬緊時局部有一肌肉隆起處即是本穴。
3、直刺或斜刺3~5分,直接灸3~7壯,懸灸5~10分鐘。
下關:1、閉口,以食指第一指指關節寬度,由耳屏向前一橫指處即是本穴。
2、閉口,由耳屏向前循摸有一高骨,其下有一凹陷(若張口則該凹陷閉合突起),這一凹陷即是本穴。
3、直刺0.5~1寸,直接灸3壯,懸灸3~5分鐘。
頭維穴:
1、鬢角前緣向上直線與前髮際交點上5分(約半橫指)處即是本穴。
2、橫刺0.5~0.8寸,不宜直接灸,可懸灸5~10分鐘。
人迎穴:
1、摸頸部動脈搏動之內側緣,平喉結處即是本穴。
2、避開動脈直刺0.5~1.5寸,禁灸,《銅人》「禁不可灸,灸之不幸傷人」。
乳根穴:
1、仰臥位,由乳頭直下一肋間隙中即是本穴。
2、直刺0.3~0.5寸,左側內有心臟,嚴禁深刺。懸灸5~10分鐘。
天樞穴:
1、由臍中水平旁外四橫指(食、中指,同身寸)處即是本穴。
2、由臍中作一垂直於腹正中線的水平線,再由兩乳頭各作與前正中線的平行線,再者(過乳頭平行線與過臍水平線)之交點,再取本交點與臍中的中點即是本穴。
3、直刺0.1~1.5寸,直接灸5~15壯,懸灸5~15分鐘。
歸來穴:
1、前正中線上,恥骨聯合上緣一橫指,中極穴旁外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2、直刺0.5~1.5寸,直接灸3~5壯,懸灸5~15分鐘。
髀關穴:
1、正坐屈膝成90度,醫生手掌後第一橫紋正中點,按在髕骨上緣正中處,手指併攏押在大腿部,在中指尖所到達處,作記號,再將手掌第一橫紋正中點按在記號上,手掌平伸向前,中指末端到達之處即是本穴。
2、仰臥伸直下肢,髂前上棘與髕骨外側緣,相交於腹股溝處定為一點,由此點直下兩橫指處即是本穴。
3、直刺1~1.5寸,直接灸3壯,懸灸5~10分鐘。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98140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