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稱得上盆景,修剪才是關鍵。

貝果風格| 2018-11-19| 檢舉
能稱得上盆景,修剪才是關鍵。

要培植上一盆好的盆景,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學會如何去給盆景做造型,一旦造型定下來了就不要輕易變化。保持住,修剪它就可以了。所以修剪盆景算是一個非常重要但是也是非常基礎的工作,做不好修剪這項工作的話,盆景壓根就不能算盆景! 

能稱得上盆景,修剪才是關鍵。

盆景修剪是盆樹造型製作手段的代名詞,儘管其間還存在諸如蟠紮、拉吊、牽引、雕鑿、嫁接等技法,但往往歸結於「修剪」。但植物特性是理性科學的,不要擅自逾越,不同的樹種存在不同的特性,同樣的樹種在不同的地域、溫度氣候的特定情況下又有所區別,因此存在不同的修剪方法。

能稱得上盆景,修剪才是關鍵。

植物特性

1.不平衡修剪。即非全面修剪,而是根據植株的生理特性,有 利造型及枝條健康生長,避免病態縮枝而採取的局部修剪方法,其包括抽剪、控枝。

(1)抽剪。一般在新坯成活、留枝定托之時,將多餘的枝條毫無保留的剪除,使所留枝條獲得通風光照的同時,集中養料的供給,枝條速長健壯,縮短枝托蓄養時間。

(2)控枝。一般在枝托蓄養和造型製作初始環節,由於植物的向陽性、頂端優勢及諸原因,枝條長勢往往存在不同步,長速有快有慢。為使弱枝儘快發育生長,必須有意識的對一些比例相對到位的枝條進行打尾(剪除大半部枝梢或側枝)控制,使弱枝得以充分的光照養分,以免個別枝條不成熟而影響整體造型的修剪。控枝的作用還可延伸到枝托細化、具體造型製作之中,其是調整枝托平衡生長的有效方法。

能稱得上盆景,修剪才是關鍵。

2、平衡修剪。即全方位修剪,一般在盆樹接近成形或參展前。此時可全面修剪,反復進行,不僅使枝椏成熟豐滿,而且能保持樹態美觀。

3、帶葉修剪。帶葉所指的是剪截所留的枝節必須帶葉,尤其是確定留下一枝節的芽位必須帶葉,若無葉,該枝節順延至有葉處(兩、三片即可)下剪。通過迫芽,待所留芽位正常抽芽後,再複剪到位。這是植株的生理特性及其所包含的樹液的輸導作用所至。因此,如不平衡修剪一般情況下必須帶葉,否則,可能引起剪口萎縮乃至枯枝現象(不帶葉修剪,一般是全面修剪,或者全面摘葉修剪,以及落葉雜木類的冬季修剪)。

4、預留修剪。根據樹種愈傷能力及特殊狀況的不同,在修剪過程中以防為主的預留,即不一次到位,分兩次剪,多留一至二個芽位,待所留芽成細枝健壯後,或預留節自然枯萎時再行修剪,如雀梅、樸樹等在修剪中常使用此法,具體實施中,粗枝創口大,易萎縮,可預留長些,細枝萎縮程度相對小些,短留即可。

能稱得上盆景,修剪才是關鍵。

審美特性

修剪是手段,如何修剪更合乎美的規律,值得探求,當然其間每個人的性格、氣質、修養的不同,審美取向不可能統一,但盆景既作為一項藝術門類,自有與之相應且共同遵循的法則,必須掌握其結體構架中枝條的刪與留所涵蓋的比例、角度、外廓審美因素在整體修剪中的應用。

1、留枝定托、刪除贅枝。樁坯培植,枝芽叢生,刪留不確定,難以下剪,或構思創意有失偏頗,導致錯剪,其雖可調整,但卻延長蓄枝及其造型的時間,因為定托是結體構架的前提,應據樁材直、斜、曲、臥、懸、臨水等個性特徵,溶入作者構思意象,留枝定托,刪除所有雜枝贅芽,集中養料,蓄養所留枝,以期儘早進入修剪,製作環節。

2、比例協調、修剪考究。枝托蓄養瘋長,何時修剪,剪到什麼位置,應有個粗細長短的對比,其貫穿於盆樹造型製作的始終,相關於盆樹結體構架的各個部位。其間有枝與幹的比例,枝托彼此間的比例,枝托內部主、次脈的梯級對比等等,都須在剪前明確,胸有成竹,意在剪前,這樣才能做到剪起枝落,恰如其分。

能稱得上盆景,修剪才是關鍵。

3、角度取向,精確細剪。枝芽的角度、枝椏歧出走向、相互間的參差錯落,體現枝托在空間上下左右伸縮迴旋,角度選擇不當,儘管可通過蟠紮彌補,但畢竟不如自然狀態,所以在選擇芽點角度時,不能只顧其一,不究其二,也即對該枝走向、空間狀態,以及與其他枝托等相互關係,不僅要明確,而且要「超前」構思,有所判斷,避免機械、呆板、模式化。

4、外廓制控,整合修剪。外廓顯示盆樹總體樹態,即所謂通常所說的三角形或不等邊三角形構圖等。在此,個別枝梢的長短應服從於整體,把握點、線而融於整體面之中。整體觀察,局部修剪,全面調整,此時盆樹基本上趨於豐滿成熟,屬於造型製作的收拾階段,其重心在於枝托的長短開合及外廊的整體關係。

能稱得上盆景,修剪才是關鍵。

總之,剪是操作可視的,如何剪是思維潛在的,二者合一,才是完整的修剪,實際上如何剪除了把握植株特性外,很大程度上屬藝術審美範疇,絕非「剪」字可蔽之,就上述而言,也僅是修剪應涉及的幾個環節而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97053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