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爬山視頻感動全網,生態學家們卻看到了背後的危機

小熊爬山視頻感動全網,生態學家們卻看到了背後的危機

「我們都要向視頻里的熊寶寶學習:向上看,別放棄。」

在觀看那個 2 分半的小熊爬山視頻之餘,多數人類都得出了一個頗為勵志的觀後感。在他們看來,小熊跟在媽媽背後一步一滑地攀到山頂、被媽媽揮下去、艱難地繼續登頂最終和媽媽團圓,是極為啟發人的過程。

因為主角可愛,過程大片,全程散發著雞湯味並有一個苦盡甘來的美好結局,這個視頻滿足了一切病毒視頻的標準,很快在一個周末便火遍全球。

但是生態學家、動物學家、熊類專家甚至是專業無人機操作人士卻擁有完全不同的視角。他們看到的是正在拍攝的無人機對動物行為產生了有害的干擾,讓它們變得警覺和焦慮,並誘發了一些無法解釋的危險行為,那隻小熊也差點因此喪命。

阿爾伯塔大學的熊類專家 Clayton Lamb 告訴《大西洋月刊》,在熊寶寶仍然幼小而脆弱時,母熊是不可能選擇攀爬那麼陡峭的山坡的,「除非是被情勢所逼,雌性絕對沒理由承擔這種風險」。而在視頻中,母熊明顯表現出了緊張,她不斷抬頭看無人機,在一個特寫鏡頭出現時(很可能是無人機突然飛近),母熊向幼崽揮掌,讓它跌落下山,這是因為母熊把無人機的逼近當成了某種進攻威脅,因而嘗試將幼崽推開。這點也得到了動物行為學家的確定——母熊的行為是在保護幼崽。

Lamb 繼而指出,很多人以為無人機是無聲的,但實際上在距離很近時它們的聲音很響。有這麼一個奇怪的、發出聲響的飛行物逼近,動物自然會警惕。

視頻拍攝者 Dmitry Kedrov 告訴一家俄國網站,特寫是後期製作出的,並非是無人機有意飛近,但是這遭到了生態學家 Mark Ditmer 的質疑,「多數民用無人機沒有能力攜帶高清變焦鏡頭。也許我錯了,但是我猜那是一個急速的逼近,讓母熊恐慌繼而打到幼崽。」

「我簡直看不下去,」愛達荷大學的生態學家 Sophie Gilbert 評論,「這表現了操縱無人機拍攝的人對無人機會對熊產生什麼影響缺乏認知……在母熊看來,那就是一個 UFO。」

無人機對於生物學家來說是饋贈,它可以幫助研究者們完成各種高難度的觀察和拍攝,更便宜、安全、安靜、精確,省去了很多麻煩,比如爬懸崖數鳥巢或是觀測南極海豹;在紀錄片攝製領域,它也派上了大用場,《地球脈動 2》中海獅捕魚的場景便來自無人機。

但是,紀錄片攝製組往往有生物學家跟隨,保證動物行為不受干擾。然而隨著無人機的普及,更多的業餘人士進入了該領域,因為「完全沒有任何相關教學的存在」,他們很可能對某些負面效應一無所知,也不知道自己對動物造成的騷擾可能置它們於死地——噪聲也許會干擾動物的狩獵過程、交配過程或進食,讓它們極度緊張,進入一種「戰鬥或逃跑」的狀態,類似於面對掠食者的情境;而長時間長距離的追蹤,會導致拍攝對象被迫從熟悉的水源和棲息地離開。

有些動物看似不受影響,不過 Ditmer 指出,那只是表面現象。他 2015 年的研究發現,多數黑熊在無人機飛過頭頂時沒有明顯動作,但是心率卻「爆表」。「心率出現飆升是抗壓反應,在最極端的例子中,我們看到熊的心率從每分鐘 41 次升至 162 次。」 雖然這些動物並不會因心率突然增加猝死,然而它們已經要經受自然施加的各種壓力,人類干擾算是雪上加霜。

令人稍感欣慰的是,正是因為這個視頻如此流行,才讓動物保護相關的議題獲得了關注。妖魔化無人機沒有必要,人們需要的是基本的訓練和相關立法——關於剛進入民用領域的無人機,多數國家層面的法律條款都適用於保護人類,而不是動物。「人類需要記住,動物也有自己的生活、需求和恐懼,我們並沒必要去干涉。」

題圖來自 Pexels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96841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