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張圖詳解57年人類太空如廁經歷,這就是一部人類的尷尬史

太空人可能會非常勇敢,聰明,有成就,但他們不是超人:當他們離開地球時,他們仍然需要大小便。但是當美國宇航局在60年代早期致力於第一批人類進入太空時,該機構並沒有太多關注太空人進入太空後,如何清空他們的膀胱和讓腸道放輕鬆。

然後在1961年,美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太空人艾倫謝潑德, 被迫在發射台上撒尿。美國宇航局很快意識到這將會帶來一個相當混亂的問題。該機構需要一個更嚴肅認真的衛浴計劃,但解決方案並不容易。1975年阿波羅任務結束後,工程師將排便和排尿描述為「太空旅行中令人討厭的事情」。

20張圖詳解57年人類太空如廁經歷,這就是一部人類的尷尬史

太空人在太空中嘗試了各種臨時解決方案,包括小便袋,捲起的「袖口」,尿布,系帶馬桶座,甚至是價值1900萬美元的馬桶。在失重的情況釋放的感覺現在變得舒服多了,而且我們的太空人現在非常擅長避免廢物在四周漂浮。

以下是從1961年到現在,太空人如何在太空中如廁的全部故事:

20張圖詳解57年人類太空如廁經歷,這就是一部人類的尷尬史

1961年5月5日,當艾倫·謝潑德進行美國首次人類太空飛行時,並沒有小便計劃。這次飛行計劃中只持續約15分鐘。但工程師們並沒有考慮謝潑德可能有很長時間坐在發射台上。

Shepard坐在鼻錐內一段時間,然後意識到他的膀胱很不舒服。工作人員堅持要他留在原地,謝潑德告訴他們,他要在他的座位上小便。由於當時穿的是棉質內衣,尿液立刻被吸收了,等到火箭發射的時候,內衣已經乾了。之後,美國宇航局開始向太空人提供一些排尿設備。

20張圖詳解57年人類太空如廁經歷,這就是一部人類的尷尬史

最早的小便器看起來有點像保險套,當時有三種尺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稱它們為可以捲起的「袖口」,但它並不是為女性設計使用的。將乳膠套與塑料管、閥門、夾子和收集袋相連接,它並不是一個偉大的系統,有時會泄露。

20張圖詳解57年人類太空如廁經歷,這就是一部人類的尷尬史

約翰·格倫在執行Mercury Atlas 6任務中曾經使用這個叫「袖口」的小便器。 對於美國宇航局來說,這次飛行是人類第一次進入軌道。它持續了4小時55分鐘。

20張圖詳解57年人類太空如廁經歷,這就是一部人類的尷尬史

20世紀60年代的雙子座任務,也是NASA首次嘗試在太空中處理糞便。第一批設備只是用膠帶粘在太空人的屁股上。排便後,要求太空人密封袋子並進行揉捏,以便將液體殺菌劑與內容物混合,以保證糞便穩定程度。由於這項任務令人反感並且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發射前太空人通常會食用低殘留的食物和瀉藥。

20張圖詳解57年人類太空如廁經歷,這就是一部人類的尷尬史

阿波羅任務中使用的這個裝置也沒有好到什麼程度。它仍然是一個袋裝系統。對於阿波羅任務中收集的所有屎尿,美國宇航局甚至還有日誌存檔。

20張圖詳解57年人類太空如廁經歷,這就是一部人類的尷尬史

但並非每個標本都按計劃收集。在1969年阿波羅10號任務期間,太空人湯姆斯塔福德突然說道:「快給我一張餐巾紙。空氣中有一片糞便。」

是太空人約翰·楊的嗎? 「我沒有這樣做。它不是我拉的,」楊說,正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文字記錄中所記錄的那樣。

20張圖詳解57年人類太空如廁經歷,這就是一部人類的尷尬史

因為無法在太空飛行器外使用集尿袋,美國宇航局還為阿波羅太空人開發了一種「糞便收納系統」。該系統由「帶有吸收材料層的襯底組成」組成。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說法,這些短褲將用於控制任何排泄物。

20張圖詳解57年人類太空如廁經歷,這就是一部人類的尷尬史

終於太空梭時代到來了,在太空中女性也能使用衛生間了。

20張圖詳解57年人類太空如廁經歷,這就是一部人類的尷尬史

為了讓女太空人在發射階段和太空行走時能夠小便,美國航空航天局創造了一次性的吸收式密封褲,它有點像用來吸收小便的自行車短褲。這件衣服可以容納600-800毫升左右的尿液。

20張圖詳解57年人類太空如廁經歷,這就是一部人類的尷尬史

太空梭配備了價值50,000美元的廢物收集系統。它並不是那麼容易使用 - 開口寬度不到10厘米,大約是普通馬桶的四分之一。太空人必須首先在地球上進行如廁訓練,試用時候甚至包括一個特殊的攝像頭,因為對齊非常重要,這樣他們就可以完美瞄準目標。馬桶里不允許扔紙,必須單獨扔出去。

20張圖詳解57年人類太空如廁經歷,這就是一部人類的尷尬史

太空人Mike Massimino說,當他需要坐在太空馬桶上時,他會使用大腿繃帶,因為坐在上面感覺就像騎著摩托車一樣。

20張圖詳解57年人類太空如廁經歷,這就是一部人類的尷尬史

今天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們上廁所,會用到一個小盤子大小的馬桶,一個真空風扇會把他們的糞便吸走。

20張圖詳解57年人類太空如廁經歷,這就是一部人類的尷尬史

太空人如廁後,他們的糞便被存放在一個塑料袋中,並最終被一艘太空貨船運走,當它沖向地球時會在大氣中燃燒消失。

20張圖詳解57年人類太空如廁經歷,這就是一部人類的尷尬史

佩吉·惠特森,退休的前國際空間站指揮官,在太空中花費的時間比任何其他美國太空人都要多。她說在太空中漂浮的感覺很每美妙,唯獨去廁所的感覺糟透了。當塑料袋裝滿糞便的時候,你必須戴上手套把它取下來換個新的上去。

國際空間站上的廁所回收系統非常有效:大約80-85%的尿液被回收,循環凈化成為太空人的飲用水。

佩吉·惠特森希望美國宇航局可以做地更好,能夠有一個封閉式的循環系統,這樣可以100%利用水資源。

20張圖詳解57年人類太空如廁經歷,這就是一部人類的尷尬史

今天,男性和女性太空人太空行走時使用這些最大極限吸收性能的襯底。莫非這就是升級版的尿不濕?

20張圖詳解57年人類太空如廁經歷,這就是一部人類的尷尬史

國際空間站的廁所並不是一直能夠正常使用:2008年5月,廁所部分功能發生故障。幸運的是固體廢物功能仍然有效,當時連接到該站的聯盟號宇宙飛船也有廁所,只是處理能力有限。太空人不得不使用袋子收集尿液。

20張圖詳解57年人類太空如廁經歷,這就是一部人類的尷尬史

六個月後,這個價值1900萬美元的俄制廁所抵達國際空間站,這也是空間站使用的第二個馬桶裝置。

20張圖詳解57年人類太空如廁經歷,這就是一部人類的尷尬史

去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起了一項太空糞便挑戰,以解決太空人穿著太空衣度過一段時間可能出現的排泄問題,人類去火星可能需要漫長的時間,不可避免地要考慮如廁問題。這款設備獲得了最高的獎勵金:1.5萬美元。

該系統基於襠部上的一個小入口,可以連接各種袋子或管子以收集廢物。它甚至可以幫助太空人在不脫下太空服的情況下更換內衣。

20張圖詳解57年人類太空如廁經歷,這就是一部人類的尷尬史

美國宇航局並不打算在太空服中使用該系統,但表示可能會利用該設計的「某些方面」尋找更好的應用方式。同樣的設計理念還可用於太空中太空人的緊急情況,例如身體的某些部位需要進行緊急救治,

以上就是人類57年的太空如廁演變史,無論如何,目前人類想要的舒適便捷的廁所短期內似乎還是不會出現。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96650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