樁景枝、幹、根修剪16忌
枝忌:片枝、平行枝、內側枝、切幹枝、交叉枝、超長枝、車輪枝、對生枝、蛙腿枝、逆枝
根忌:回根、片根、逆根
幹忌:S幹、逆幹、奪主幹。
常見造型種類
1、直幹式造型在樁景中較為常見,特點是幹身直立或基本直立。直幹比較單調,一覽無遺,但存在一種很強的陽剛裝飾美。
2、結頂曲折,方向多變 ,最後偏離主幹中軸線,呈下剛上柔,剛柔結合,端莊大方。
3,結頂中正的矮直幹大樹造型。起托較低,多取等腰三角形的構圖,追求一種穩定的鐵塔般不可動搖的意境。
4、結頂中正的介於 文人樹直幹型與矮直幹大樹之間的秀茂直幹造型。起托適中,樹相沒有矮直幹造型雄厚,取兩造型之長,自成秀氣茂盛品格。
5、自然野趣的紅棉型。紅棉又叫英雄樹,是廣東特有的樹種,幹身挺拔、中正,威風凜凜,充滿英雄氣概。
6.雙直幹高聳造型。此造型最為常見,主幹高位放出飄枝取勢,副幹頂部留出空間,使副幹獨立明顯。副幹右飄枝成為主幹啃幹枝。
7、一本多幹大樹形是較為 複雜的造型,在選樁、截樁時要有明確的認識,要敢於肯定樹樁中所含的造型形式,不要三心二意,要一桿到底。不同的造型有不同的截樁要求,只要確定了樁形,也就搶得了在造型方面時間上的先機。
圖一是一本五幹的大樹造型。該造型五直幹叢生,同頭高位分出。造型的特點是充分 利用原幹的精華,有一種頂天立地的浩然正氣。如果將各幹短截成為直幹大樹造型也未嘗不可,但相對來講樹相就沒有現在的造型雄壯、偉岸。
一本四幹的大樹造型。該造型幹、枝的分布、構圖與圖一基本相同,只是主幹微彎、勢斜立,原樁動感稍強。
圖是一本多幹的原樁相。
一本多幹叢林式的造型
樁景中的叢林形可分為合植體叢林和一頭多幹體叢林。合植體叢林的最大優點是可以靈活組合,幹數隨意,缺點是幹身根頭不能緊湊,欠缺蒼古自然美。一頭多幹體叢林正好與之相反,只能因材造型,幹數只能減少不能增加;其最大優點是幹身蒼古自然、頭根緊湊,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韻味。樁景中的叢林形是自然界小樹林或森林一角的特寫。表現的是莽莽蒼蒼叢林 的自然景象,在眾多的叢幹中既要考慮單幹、雙幹、一組幹的藝術效果,更要強調作品的整體氣勢和意境,也就是林的藝術效果。一頭多幹叢林形多選用野生樁。截幹時一般認為奇數幹較好,3、5、7、9不等,以求變化靈活。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幹與幹之間只要關係合理,主次分明,有主有賓,仰、臥、斜、倚得體,合畫理,偶數幹的好作品同樣不少。在造型上,由於幹多,每幹的生長空間有限,在截樁時要首先確定眾多幹中最粗大最高的起全樁統領作用的主幹,然後再進行分組處理。各組幹中又要確定一主幹,各副幹要儘量選取向週邊空間擴張的,以求各幹間有足夠的採光空間。在枝法的運用上,週邊幹的枝托可運用飄枝、探枝、攤手枝、拖枝、跌枝,求取動感、特色、變化 。主幹下部可適當少留枝托成為高腳樁,上部的枝托要緊湊團結,造型的重點應放在結頂上。各副幹的幹勢、枝托的流向都 要圍繞主幹為中心做到基本統一。各幹的結頂要有呼應,有爭讓,整體效果要茂密。叢林造型難就難在要密而不亂,疏不脫節。
圖一是比較常見的規範化的六幹叢林造型。該造型主幹居中,統領全樁氣勢神韻。各幹間枝托互相穿插,較為規範。重點是運用平行相破的辦法在直幹中求變化 。
8、臥幹樹的造型
臥幹,幹身水準橫臥盆面.幹梢、枝葉上揚,如羅漢寐地、滾馬躍蹄,風韻獨特,別具一格。
圖一 幹身特殊,半段穹露半段臥地兼有過橋式與臥幹式兩種造型的特點,全樁的精華盡在幹身,上揚的頂幹配上盆外飄技,加強外展動感,又使重心均衡,竅頂的小枝與頂幹相呼應,並很好地傳達了橋的作用。
圖二 臥幹段派生叢幹,幹與幹互相獨立,頭、根對應,是典型的筏生林式,各幹如同龍舟競渡的力土,賽龍奪錦的意境盡顯無遺。臥幹造型也可利用苗木從小做起,只要選好苗木,利用鐵絲纏繞扭曲,則可以得到理想的臥幹造型。
圖三 利用黑松苗從小培育,邊培育邊造型,上部翻卷扭動,左探右拖,即是中、小品也具有大樹氣概。臥幹式,主幹橫臥,硬直不彎曲,具剛烈氣勢;主幹橫臥,微曲,具優美媚態。兩種幹勢,上揚的中段最好逆轉取「回頭照足」之勢。軟彎結頂,幹勢一出一回,一正一反,剛柔互用,氣韻諧美。
圖四 幹身橫臥盆面,佔有盆面大半空間.重心呈明顯的一邊倒狀態;為了挽回重心,補臥幹段空虛,在上揚段重點位置配予飄枝,頂枝銳尖左伸與幹勢相統一。這是比較常規、大眾化的造型,為大多數盆景愛者所採用。
圖五 幹身微穹,上揚段連續三個直角曲急彎,剛烈無比,與幹身形成強烈的對比。近盆面配上探枝,得水影造型這之趣,構圖穩中求險,另具特色。
圖六 是一臥幹樁的原樁相。此樁特異,橫臥段微穹,爪根剛烈,上揚段幹向較直,高聳,收尖細,原托利用率高,這是原樁精華,要充分利用。
圖七 是造型設計圖。此樁特點是盆面是臥幹,盆面上是直幹,集臥幹式與直幹式特點於一身,十分難得。造型把握好單直幹高聳樁特點,高位配上雙飄枝,既補高腳部的空虛又使幹身重心回顧,在險峻中複歸於平穩。
臥幹造型,創意無限,只要把握規律,就能隨心所欲。水影式盆景的造型
9、水影式盆景,是比較特殊的盆景造型。取自然界塘邊、河岸上樹木的幹和枝俯臥水面之上,顧影生輝的樹木景象而得名,又稱為臨水式。
水影樁多為曲臥幹樁和曲斜幹樁。幹身不是橫臥於盆面,而是臥於水面(意象中的空間)。同懸崖型一樣,根頭部必須有反方向的強力拖根,才合乎長期為大水沖刷,在懸岸中露根和俯幹的特點。其造型上有與懸崖式十分相似的地方:幹身飄離根頭部,向外求得生長空間。但前者配的是淺盆或中高盆(淺灘、河岸),後者配的是高深盆(懸崖、峭壁),兩者追求的意境不同,造型、表現形式也不同。
水影造型,樹樁臨水的一邊,都配有一俯於水面的半飄半跌枝。除了幹身的曲度美,就是此枝的特色造型美。此枝可以看做是全懸崖或半懸崖體進行塑造。只要把此枝托玩好,玩出格局、特色,再配合結頂,顧盼生情,則全樁神韻、格局已定。
一、是以半飄半跌枝作為造型,要枝輕俯水面的造型。幹身呈S形,根頭部幹起立後橫走但不臥於盆面,以曲斜幹樁相似,區別在於橫走段幹與盆面平行。造型的特點是通過強化半飄半跌的造型要枝,取得輕俯水面的水影式意趣。配以中深長盆,有塘邊、河岸之感。
二、是以幹身橫臥水面為主要特徵的水影式造型。幹身呈M字形,結頂連續兩個直角急曲上昂後回顧根頭部。強且有力的拖根穩住幹身,高位探枝水面弄影。造型動感特強。
三、是以跌枝為造型要枝的水影式造型。幹身硬直剛烈,高位跌枝下沉水面,上昂頂枝,回顧根部。險峻的斜幹中,同向配上跌枝,動感更為險絕。穩健的拖根力挽狂瀾使險複歸於平正
四、是介於水影或與探枝懸崖式之間的造型。幹身軟弧大彎,在彎位培育探枝加強險峻感,結頂上昂,樁相矮勁。既有探枝懸崖的特點也有水影造型的意趣。
五、是古榕般的水影大樹造型。此樁雄茂矮勁,自然飄探盆外的兩要枝是全樁造型的要點,既有古榕型的渾厚,又具水影型的意趣,是我們常見的渡頭古榕寫照。
六、是幹身與探枝成彩虹般橫跨江面的水影式造型。此樁秀茂灑脫,正如巧架彩橋於江河兩岸,是斜幹探枝造型中著重於水影意趣的體現。
七、是懸根露爪守望中的水影式造型。樁相以根代幹,幹身橫飄跨越江面,清瘦瀟灑中帶有守望待歸之意。
八、幹身橫臥,躬身迎客狀。探枝與幹勢十分協調、恭迎賓客。配用中深盆,基根穩固,風吹不動,雷打不倒。
10、曲幹式的造型
曲幹在自然界中最為常見。中華民族對線條的欣賞有既定的習俗.認為應以「曲為美,直則無景;以倚為美,正則無態;以疏為美.密則無姿」。人們在選樁過程中,除了要特別強調的直幹造型外,一般都選取幹身有曲度變化的樁材。這裏的「曲」是指曲度變化較大,但又符合自然生長規律,不是人為的兩彎半、方拐、滾龍抱柱的有規則的曲。曲在樹樁中雖然常見,但是符合造型美的曲幹樁材並不多見。中國畫中的路徑設置多為「S」型,原因是有藏有露婉蜒而行,具有軟彎的媚態;「之」字形,在藏露之間具有陽剛的力感。在折枝構圖的花烏畫中,多見正、反「3」字形枝、「5」字形枝,雙接「S形枝,連環「7」字形枝,「6」字回環形枝,這些都是前人總結的認為是美的曲線造型,曲幹樁的選材就是要在前人總結的基礎上去加以靈活變通。
圖一是呈「S」形的曲幹造型。此造型在樁景中比較常見。全造型有如太極般綿裏藏針,在軟彎嬌媚中見陽剛之美。
圖二是幹身呈「之」字形的曲幹造型。此造型幹身硬直剛烈,右邊的半飄半跌枝聚臨水造型,險絕中複歸於平正,裸露的爪根有如鐵錨般穩住幹勢,甚得舞者之態。造型靈動活潑,是曲幹中難得的造型。
圖四是幹身呈反「3」字形的曲幹造型。此造型幹身剛柔互換,結頂枝與斜立的於身氣勢相同,高位拖枝使造型有飛天、奔月之態,是比較常見的常規造型。
圖五是幹身呈雙接「s」形的曲幹造型。此造型幹身翻卷扭動如金龍起舞,所配枝托如龍爪,氣勢悍霸。古樸蒼勁的幹身積聚無窮的力量,引弓待發。這一類型的曲幹樁十分難得是上上樁材。
圖六是幹身呈圓弧大彎的曲幹造型。此造型幹身下部大彎軟滑,上部硬直剛烈,全樁呈逆勢,造型在高位配上「3」字枝,與幹身大彎統一,尾梢穿過幹身啃幹,補下部虛位。結頂枝與幹勢走向相同,勢韻一體。這是充分發揮原樁個性的結果。
圖七是幹 身呈「S」型與「之」字型相接的曲幹造型。此類樹樁在松、柏類中相當常見。翻卷扭動的幹身有如虯龍般勁健,左探右施的配枝使樹冠完滿、中規中紀,是一十分成熟的造型。
曲幹造型,千變萬化,上面所舉只是一此常見的規律性總結。只要因材施藝,就能創作出完全不同的作品來。
掛壁懸崖的造型
掛壁式懸崖是近年開拓的新造型形式。顧名思義,能夠懸掛在牆壁上的懸崖樹樁造型就叫掛壁式懸崖樹樁盆最。 掛壁式懸崖樁景用盆有特定的標準盆——掛壁盆。掛壁盆一般較薄,容量有限,所以只適合中、小形樁。由於掛壁盆的特殊性,樹樁的根郎多呈橫向的人字根、一字根。這在其他各種造型中的根形是忌形,不合乎四岐根的要求,但卻正好是掛壁造型的特點。 掛壁式懸崖的造型綜合了大懸崖式、半懸崖式、掛鉤式樹樁盆景的優點,於身在盆中的位置靈活、隨意,可左、可右,也可在正前。幹身飄垂在盆的左邊成右邊的造型.枝托的分布與大懸崖、半懸崖式相同.只是靠牆一邊的枝要適當短縮、疏朗,要有一定的生長空間;相反前方的側枝就要適當密結取勢;尾梢是造型重點,也是最遠離牆壁的枝.故可適當雄厚。大懸崖型、半懸崖型、掛鉤懸崖型樹相的尾梢都追隨陽光上翹。但掛壁懸崖樹樁的尾梢可不受陽光的制約,為著觀賞的方便,也為著幹身取勢,一般尾梢可適當低垂,或橫向平走,或翹首上昂。幹身在樹樁盆正前方的掛壁懸崖樹樁造型.枝托的分布應在主幹的左右兩邊,但切忌兩邊對稱排列有如魚骨,而應分輕重,有爭讓。尾梢可左走、右走、上走、下走.切忌成為頂心枝形。 掛壁樁景的養護有一定的困難。平時應掛在室外有陽光,特別是有西曬的地方,儘量讓其在生節季節積聚養分。置於室內大廳觀賞,最好也懸掛於窗口有散射光照到的地方。一般20天左右要回復到室外管理。一件作品成型不易,如果管理不善,後悔莫及。 附圖是黃磊昌前輩的掛壁懸崖樹樁代表作。幹身取反3字形『枝托左重右輕;頂冠、尾梢雄厚、茂實;枝托分布合理,特別是幹身中部右展打破盆緣邊線的兩托枝,有點睛作用,是構圖的重點。樁相雄渾偉岸.值得每一個盆景愛好者借鑒。
三幹飄枝半懸崖的造型
11、三幹飄枝半懸崖。樹相中主幹曲立左蹺,在上面形成樹冠,幹身下部要枝左向伸展;副幹大彎右飄,取右下勢;中間子幹承上啟下,起相攜相依作用;根左伸,表現出拉力和平衡的作用。這是臺灣(盆景界)雜誌對三幹飄枝半懸崖體造型所下的定義(如圖一), 要創作三幹飄枝半懸崖體,就要有適合其造型特點的樁材;1. 必須是一本三幹、同頭連根。最好是各自獨立的根系。 2.主、副、子三幹要分幹明顯,主次分明。3.左展根要裸露、爪立,有強勁的拉力。三幹飄枝半懸崖體的造型是三幹小林型、水影型、半懸崖型三種造型 形式的綜合,既有三幹小林型清雅、飄逸,又有水影型的活潑、奇趣,更有半懸崖型的險峻、風流。其造型的特點是主、副幹的動勢線呈反弧相對勢,子幹的動勢線二者均俱。主幹的造型有如單幹樹相,副幹的造型有如飄枝的態勢,子幹的結頂跟隨主幹、飄枝跟隨副幹,起相攜統一作用。三幹飄枝半懸崖體的配盆有其特定的要求。半懸崖體多配半高筒盆,三幹小林體多配長方中、淺盆。水影型多配中深 方盆,而三幹飄枝半懸崖體宜配用中深的方盆才能具有小林的開闊和半懸崖的險峻效果。
12、掛鉤式懸崖的造型
掛鉤式懸崖樁景的特點是樹樁的頭根部均掛在盆內,而幹身卻飄離盆外下垂,鉤掛的頭根部成為全樁的最高點,有如鉤子掛在盆口,故稱為掛鉤式。 常規的倒掛式、懸崖式樁景造型非常注重樁頭部起立後,翻轉倒掛下垂部分的捲曲自然美和倒掛部位的第一枝托的造型美。掛鉤式懸崖樁景卻正好相反,幹身一出即懸掛盆邊下垂,盆面的根頭部呈禿頂弧峰造型。 自然界中一些主根、側根橫走的樁材,就具備了掛鉤的特點,如果乾身上部又有立體的過渡自然的曲度,就形成了理想的掛鉤式懸崖樁選。下垂部分幹身的造型與倒掛式的大懸崖、半懸崖樁景造型無異。頭根部要求又與常規的懸崖式樁景相同,是一種破格的懸崖樁景造型形式。 掛鉤式懸崖樁景造型的精華在於孤蜂式掛鉤狀的頭根部。必須起立有力、稜角崢嶸,使人一見就有一種突兀、顯貴的感覺。還在於幹身的巻曲扭動韻律美。常規的大懸崖樁景、半皋崖樁景幹身的造型都適合掛鉤式懸崖造型。即使一些變化不大的,長跨度的、直線段的不大適合於大懸崖、半懸崖樁景造型的幹身,在掛鉤式懸崖樁景中卻有它獨特的韻味,這也是掛鉤式懸崖樁景與其他各式懸崖樁景最不相同的地方。 附圖是一高頭掛鉤式懸崖造型。此造型頭根部成典型的孤峰狀,單是這一部位已如根藝、山石般可獨立城景。幹身成接浪形,兩段相似重複。第一托枝有樹冠的意味,但不超赿蜂高。第二托枝取逆勢與幹身方向相反,第三托枝最低位元取探枝造型,加強幹身動感。結頂微上昂,枝線團巒平展,與每個流動的幹身段成為明顯的對照。此造型**了掛鉤式、半懸崖式、探枝式三個造型的優點,是一為大多數盆景愛好者喜愛的造型。
三幹大樹的造型
三幹大樹形是一破格的造型。其沒有一本多幹大樹形和古榕形幹多、相雜、繁複,但又比單幹大樹形、雙幹大樹形樹相繁雜、難處理。三幹大樹形必須是一本、同頭、三幹,既有別於常規的三幹叢林形,又有別於雙幹大樹形。三幹大樹造型著重於大樹的整體風格,與古榕形有相似的地方。造型隨樁而異,完全憑作者的意趣發揮、自由馳騁。三幹大樹的選樁最好是三幹在離根頭部10CM以下的位置分出,有主有從。我們平時選樁,常受雙幹造型的影響,對於一些三幹樁一般都 棄掉一干作成雙幹的居多。但反過來想一想,棄掉一干,樁身也就多出一傷口,或多或少有損樹樁的健康美。在造型上,三幹有三個結頂,要處理好三幹之間的關係,既要各具特色,又要整體統一,特別要注意不要以客奪主。三幹大樹形,枝托要四岐生髮,選留定托時要考慮種枝托的採光空間,注意相互之間的爭讓關係,避免互為遮蔭,要力求枝托粗壯,內膛疏空,週邊緊密,主脈清晰,橫角枝密集,疏密得當,有氣眼。
圖一是最為常見的三幹大樹造型。該造型主幹居中,副幹、從幹左右伸展,有主次。不等邊三角形構圖,樁相在穩重中求動感求變化 。是一種較為成熟的、深受大眾喜愛的造型。
圖二是一較為穩重的三幹大樹造型。該造型與圖一基本相同,獨具特色的是橫向右展的從幹。該造型雄霸穩重,有相撲力士的美感。造型端莊、雄勁、矮霸。構圖取等邊三角形,如金字塔般厚重穩固。
圖三是一裝飾味較強的三幹大樹造型。該造型取等邊三角形構圖,左右基本對稱。大彎斜出的主幹使造型產生動感,在穩重中求變化 。
圖四是一較為活潑的力求變化 的三幹大樹造型。該造型主幹居邊,有如一家人外出逰覽,充滿生活情趣,是一求變化 求創意的造型
圖五是一動感特強的三幹大樹造型。該造型意趣、氣韻與圖四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主幹與從幹成90度直角,從幹橫伸動感特強,且遠離主幹,有如一鬧情緒的孩子
圖六是一特別雄厚穩重的三幹大樹造型。該造型中主、副、從三幹都 特別矮 壯強旺,幹 的分布與圖四基本相同,但追求的藝術效果完全不同,一活潑靈動,一雄厚端莊
盆景構景十種風格
——古:多為樹樁盆景。取材松、柏、榆等,以松為主,有「無松不古」之說,塑造古老蒼勁的形象。
——雅:取材以蘭為主,「無蘭不雅」形成幽雅,素樸的氣氛。
——清:取材竹子的常青植物,以竹為主,「無竹不清」,形成清秀明快的景觀。
——俏:多為觀花盆景,以梅為主,「無梅不俏」,形成奇麗多彩的美姿。
——幽:多為山林盆景,用茂密的植物和山石等,構成如「青城天下幽」的叢林峽谷
——雄:多為山石盆景,取材以石為主,配以樹木和建築,用相對高大的石料構成泰山雄姿般的景觀
——險:也是山石盆景,但要造成懸崖陡壁之勢。
——奇:以奇形石為主的山石盆景,構成如「黃山天下奇」般的景觀。
——曠:多為水石盆景,構成海濱風光,令人心曠神怡。
——秀:也是山水盆景,用材有山、水、花木等構成如:峨眉天下秀」的美麗風景。
樹樁的結頂
樹樁的結頂樹樁的結頂因造型、取勢、構圖的不同而不同。成型後的樁高、左右展幅、結頂的形狀這一切外在的形態效果都要服從創作主題,為主題和意境的表現服務。樹樁的結頂不是單一的。從截樁後決定了作品的造型形式、創作主題開始心目中就應確定作品的結頂形式。結頂是樁景造型、取勢的重點,是由作品取勢重心和根的展張、位置來決定。結頂所需的時間要與重點枝、要枝同步,這樣才能從樹相的整體大效果出發把握好總體成型時間,從而兼顧到作品細小的局部、枝節。樹樁的總體樹相可分為雄、秀、清、奇四種。雄:樹相渾雄、厚重。結頂多為散枝半圓狀、傘狀。多見於單幹大樹、曲幹大樹、古榕、雙幹大樹。
圖一、圖二。秀:樹相瀟灑、峻逸。結頂多為鈍角半尖頂,方向多變,較靈活、自由。多見於斜幹、臥幹、單幹的造型。
圖三、圖四。清:樹相單一、清爽。結頂多為銳角尖頂。多見於直幹、雙幹、文人樹、多幹林。
圖五、圖六。奇:樹相古怪、離奇。結頂時枝線方位多變、倚斜、險峻、疏朗。多見於懸崖式、怪異式。
圖七、圖八 、圖九、圖十、圖十一、圖十二、圖十三、十四。
黃 荊 管 理
黃荊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適應性強。老樹樁虯幹橫生,皮幹龜裂,披筋露骨,蒼勁古樸。老樹樁根常裸露土面,播曲如龍蛇,孔洞斑駁縱老不朽,宜作觀根、觀形奇特之樁景。老樁修剪及鋸截需取審慎態度,枝幹的去留及鋸剪的長短,應仔細觀察,琢磨,確定其最佳造型姿態。樹幹與樹枝,樹枝與樹枝間的修剪要四面觀察,仔細審定,等胸有成竹時再動手修剪。因黃荊枝幹粗硬,不易攀紮,彎曲用人工造型,應順樹勢修剪。如自然的黃荊老樁,有的老態龍鍾,有的枝幹虯曲,有的木質部已腐爛,但樹皮仍然活著,並發出新綠葉。對這樣的形態,修剪稍一疏忽就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所以在修剪時應因勢利導,根據樹形、樹勢進行仔細修剪。幹或粗枝上的鋸截處,要留有分枝,過渡自然。否則從粗大的幹或枝上伸出的細小的側枝,缺少中間的過渡層次,聯繫就不自然了。
對枝幹的造型最好開始時一次基本完成,因老枝幹粗硬,以後再整形,就難於蟠紮、扭曲。對根的修剪,粗根要短截。因樁成活後,根須大多數從截口處蔭發,粗根如過長也會影響裝盆。粗根的鋸截長短,應依樹勢、樹形而定。如樹勢斜幹式,今後擬裝長形盆的,向一側延伸的粗根可稍留長些,對以後的裝盆能突出盤根露爪的根型美,同時對以後的樹樁的裝盆也起到固定盆的作用。
對荊樁造型的原則是:以修剪為主,蟠紮為輔,因材制宜,因勢利導,依次造型。 黃荊樁基本修剪成型後,可栽於地下或大盆裏養護。
黃荊的適應性及萌發力都很強,何時何地栽植均可。但最適宜的還是在春三月,挖掘時最好多帶點土,儘量不要傷及細根。栽植後應澆一次透水,注意遮陰,栽在地上的可搭棚遮蔭。黃荊雖萌發力強,但由黃 荊 管 理(2--2頁)
於挖掘後作了大幅度的修剪,大大損傷了樹的元氣,如不很好養護,會影響成活或推遲萌芽。待半月後開始生根萌芽,逐漸移至半蔭半陽通風處,地栽逐漸掀起棚上遮蓋物。葉子長出後要接受全光照。大約經過半年的養護,就可上細盆觀賞。黃荊上盆後一月調一次盆,因黃荊有趨光性,向陽的枝葉比背陽的長得快,以免造成偏冠。 黃荊耐旱,上盆後也要適時澆水,不幹不澆,澆則澆透,平時要少向葉面噴水,否則會使葉片變大,影響美觀。
要想使黃荊及早露根,澆水時有意把壺嘴對根部澆灌,天長日久、再經雨水沖刷,疙瘩虯曲的老根就逐漸顯露於盆面。黃荊耐瘠薄,春夏秋各施一次稀薄肥液即可。切忌肥水過大,否則,會造成枝葉徒長,會破壞樹木造型。 黃荊在生長過程中,要控制其過快生長,要繼續進行整形。生長期注意經常摘心,去掉萌發的過多新芽,以免破壞原來造型。
如要彌補原來造型缺陷,可在有缺陷處適當留芽。為使葉片變小、美觀,除控制澆水施肥外,可在初夏初秋進行摘葉。摘葉時應把樹上葉全部摘除,切不可摘一部分留一部分,這對新葉蔭發及觀賞都不利。摘葉後加強肥水管理,約20天就可萌發新葉。再生的葉片要比原來的小一半。如掌握黃荊習性,一年可多次摘葉摘心,使生長的葉片小而翠綠,觀之有生機勃勃,欣欣向榮之感。
黃荊病蟲害少,偶有蚜蟲發生,應及時噴藥捕殺。
黃荊耐寒,冬季有條件的可把盆埋於地下過冬。無條件的可把盆放於蔽風向陽處,把整個盆用塑膠膜包至黃荊莖基部紮緊,既可保暖又可保濕,一冬不澆水也可安全越冬
刺柏盆景的製作與養護
刺柏是我國常見的普通樹種,但能夠做盆景的樁頭比較稀少。因其諸多優點,並受台、日盆景的影響,近幾年在我國盆景界倍受寵愛。
一、優點:
樹相古樸好雕刻;四季常青好觀賞;枝條柔軟好造型;節短葉密好表現;傳統寓意有偏愛;壽命期長可傳代;
二、習性:
1 淺根,松疏土壤,肥沃,偏酸性。
2 喜陽或半蔭半陽、通風良好的環境。光照不好葉不亮,通風不好內部枝葉易枯死。
3 忌積水,怕乾旱,喜潮濕環境,耐熱耐寒。
4 木質堅硬,生長速度緩慢。
三、製作要點
1 採挖:與常規相同,掌握在樹液萌動之前進行是關鍵,帶土團。
2 修樁:樁根一次到位,樁枝分次到位。修平枝頭、根頭和傷口,密封。除去二分之一枝葉量。
3 養坯:用松疏素土,消毒。毛樁沙養更佳。淺植高培,吸透水漿根。初期遮陽。放養。
4 修剪:當年弱枝不剪,旺枝於立秋前後定枝。旺枝縮剪促使下部芽生長。在生長期打頂。如此迴圈。
5 上盆:長勢好的樹樁於立秋前一周上盆,用微酸性松疏土壤,按習性放置。
6 造型:因材施藝。截幹、蓄枝、修剪、蟠紮、嫁結相結合,收放並舉。造型過程不斷迴圈。
7 枝片:初期以拉紮為主,修剪為輔。枝片形成後以修剪為主。先上後下、抑強扶弱。
四、注意事項:
1 按時清理老針和枯針,保持適當的針葉量,以利通風和採光,減少病蟲害。
2 對修剪和嫁接傷口必須及時密封。
3 刺柏是淺根樹種,不宜深栽。
4 刺柏枝上無枝無葉時易縮節枯死。下部枝來芽後才能分次、逐步縮剪。
5 巧妙利用老枝,可縮短養護時間。
6 防蛀蟲是大事,切勿疏忽。重點注意小蠢和吉丁。人工捕捉與藥物防止並舉。
7 初期注意避風防震,以免搖樹拉根,造成死亡。
8 防止煤煙、粉塵、土質、環境和空氣的化學物質污染。少用自來水。
五、注意事項:
1 按時清理老針和枯針,保持適當的針葉量,以利通風和採光,減少病蟲害。
2 對修剪和嫁接傷口必須及時密封。
3 刺柏是淺根樹種,不宜深栽。
4 刺柏枝上無枝無葉時易縮節枯死。下部枝來芽後才能分次、逐步縮剪。
5 巧妙利用老枝,可縮短養護時間。
6 防蛀蟲是大事,切勿疏忽。重點注意小蠢和吉丁。人工捕捉與藥物防止並舉。
7 初期注意避風防震,以免搖樹拉根,造成死亡。
8 防止煤煙、粉塵、土質、環境和空氣的化學物質污染。少用自來水。
臘 梅 管 理
臘梅地植應選背風向陽處,移植時間多在冬、春二季,苗的根部須帶土團。栽植前,在定植穴內施足諸如糞肥、廄肥或腐熟的豆餅等作基肥。施基肥後,在肥上蓋上一層薄土隔開,再放苗填土。栽植後,要及時澆水並適當修剪。地栽臘梅管理上可以粗放些。一般每年6-9月份,每隔20天施一次液肥(可用骨粉和餅肥泡水,充分腐熟後施用),這樣可以保證枝葉、花芽發育良好,在花蕾期和盛開期噴施花朵壯蒂靈溶液,可促使花蕾強壯、花瓣肥大、花色豔麗、花香濃郁、花期延長。初冬前澆一次水,花謝後施一次肥,並澆一次水,平時一般不澆水,只有天氣太旱時可適量澆水。
臘梅萌發力強,花後要及時修剪,一般將花枝20釐米以上部分剪除,並將前一年的伸長枝剪短,留1-2對芽即可,在剪口塗抺愈傷防腐膜保護傷口,防止病菌侵入。這樣可使養分集中於抽發新枝,並為翌年開出色豔朵大的花創造有利的條件。
(2)盆栽。盆栽臘梅,培養土應選用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上盆後要及時澆透水,並放在蔭柵下緩苗約一個月,再放在庭院內或陽臺上陽光充足處養護。澆水應掌握幹透再澆水的原則,不可多澆,盆土不宜過濕;但也不可幹,過幹則花開不整齊。平時要經常追肥,以促其形成大量花苞,否則開花稀少。所施肥料必須充分腐熟,不然會爛根。秋後再施一次幹餅肥,以供開花時對養分的需要。入冬後要讓盆土偏幹一些,不再施肥,否則花期縮短。12月份移入室內。如果室溫高,元旦前即可開花;但若室溫低,花期可延遲到春節前後。要想花瓣肥大、花色豔麗、花香濃郁、花期延長,需在花蕾期和盛開期噴施花朵壯蒂靈溶液。花後應移往冷涼處,防止過早抽新梢和葉,影響花芽分化,對來年開花不利。
盆景的「犧牲枝」
在樁景製造過程中,為達到某種造型的目的而暫時階段性利用的枝條,我們稱之為「犧牲枝」。造型製作中此類枝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一、壯根樹樁一側雖生有根,但十分瘦弱,與其他幾面根很不相稱。此時如果在此根就近的樹基上方培養一個枝條,並控制在一定的旺盛狀態,就會帶動相近的這條根迅速生長,從而儘快實現造型設想。此後即可將所利用的枝條剪除,並修理得不留明顯痕跡。若需要之處無法培育出新枝時,可用靠接法造一新枝同樣可行。培養中或養成後一個時期,如需上盆、翻盆,應儘量少修剪此根,以增強其相對生長優勢。
二、壯幹要培養矮壯大樹型樹樁,或是要改變樹幹上不理想的粗細過渡,利用犧牲枝是方便快捷的方法。根據需要,此種枝可設一處或多處,也可分階段遞次設置。為求美觀,犧牲枝要盡可能設在樹樁背面,以免截後留下不雅疤痕。遞次設置的,一般宜自下而上進行。必要時也可利用犧牲枝對樹幹「精雕細刻」例如要改變彎曲處過於圓滑的外沿狀況,或是塌陷之處等,都可以人為地藉助犧牲枝來實現。
三、壯枝同樣道理,犧牲枝也可用於枝托的塑造上。尤其那些生開下部而相對偏細的枝托,沒有超常辦法很難改變已經形成的比例關係。利用犧牲枝顯然是改善不利狀況的捷徑。犧牲枝一般設在枝托梢部,也可同時設在枝托其他部位,必須保持一定的相對高度優勢,這樣才能達到超常生長加粗的目的。 上述各種方法,使用中必須遵循一條原則,即犧牲枝培育的長勢均力敵要與全株相協調,並將之控制在一個適當範圍內,利用的時間長短也要視需要靈活掌握,既要達到特定的塑造目的,又不能過於影響其他重要部位的生存。枝的伸展應儘量減少對重要部位的遮光。如果萌發力強、且生長於顯眼處,也可年年修剪、反復重發,以避免產生過大的傷疤。
養盆景五忌
一、忌施肥。盛夏高溫,葉面失水較快,此時施肥可使樁體細胞濃度小於外界環境濃度,導致植物細胞水分反向土壤流動,樁體因肥害失水而死。
二、忌乾旱。想起來澆水,想不起來就不澆水,有時一連幾天不管,一旦發現葉片萎蔫,才迅速補水,葉面便恢復正常,這是樁體適應環境的一種反應,但長期如此,過強的蒸騰作用終究會使樁體大「病」難愈,脫水而死。
三、忌水漬。當環境溫度超過28度時,應對盆景進行蔽蔭保護,否則,樁體從土壤中獲取的水量遠遠低於因蒸騰作用而失去水量,輕則葉緣灼傷、焦枯,重則樁體被日灼重創而死
四、忌驟蔭。通常情況下,為避免高溫傷害,在環境溫度超過樁體忍受最高溫度時,應將盆景移向光照較弱的相對低溫區(約低2度)以利樁體生長,但如驟然將其移入室內或沒有光照的低溫區,過不了幾天,葉片就會自然脫落,樁體也會迅速萎縮而死。
五、忌午浴。炎夏中午不可向光照下的樁體噴水或向盆中澆水,這種「寵愛」方式會使盆景溫度突然低於環境溫度而傷及樁體。
如何保持樹樁盆景的造型
要保持盆景的造型,必須要及時對樹樁進行修剪、摘葉、剝芽和摘心等工作。
1、 修剪:對於不同的品種,其修剪方法也不同。萌發力較強的品種,在新枝發生後,根據姿態修成平成片即可。而對於觀花盆景,開花結果多在短枝上,長枝是營養枝,只要留下1—2節,其餘的剪去,使其枝短花密。修剪時一般保留外側的芽,使其水準發展。
2、 摘葉:對萌發力較強的品種,在夏季可將葉全部摘去,同時追肥並經常噴水,半個月左右便有嫩葉生出,可提高觀賞水準。
3、 剝芽:一些品種在生長期其根部及枝幹上常會萌發一些不定芽,會影響樹型,同時又消耗養分,所以在幼芽時就應剝除。
4、 摘心:對於有些要求枝密的品種,在新梢未木質化前就要將心摘除,以促進側芽的生長。
盆景修剪技巧
一、植物特性修剪:1.不平衡修剪;2、平衡修剪;3、帶葉修剪;4、預留修剪。
二、審美特性修剪:1.留枝定托、刪除贅枝;2.比例協調、修剪考究;3.角度取向,精確細剪;4、外廓制控,整合修剪。
擬人法裁樁:
樁材到手後,首先反復推敲,確定最佳正面。然後將主幹依其形態。走向按照擬人手法將其分為頭部、腹部、胯部(雙胯以下是根)。這三部確定後,其他具體部位就不會亂了方寸。
樹樁盆景造形中的畄、舍、蓄、控"三大忌"
一忌鼻枝;鼻枝為無目枝,十分俗氣傷感,是損壞樁景形象的大敵。
二忌胸枝,胸枝為悶枝,是損壞樁景元氣的大敵。
三忌腹枝,腹枝為痞枝,是扼殺樁景前途的一大病枝
樹樁盆景造形中的畄、舍、蓄、控的""五小忌"
1忌後勺枝;
2忌脖頸枝
3忌腋下枝;
4忌頭頂枝;
5忌額頭枝
樹樁盆景造形中的畄、舍、蓄、控"三大難得枝"、
三大難得枝:
1。難得在耳部生枝,耳部有了枝,整個樁景有了苐一形象。
2。難得在肩部有枝,雙肩的仼何-側有枝,樁景前途有望。
3。難得在胯部出枝,主幹的胯部有大枝,意味著樁景的基礎良好,樁景前途遠大以至無量。
樹樁盆景造形中的畄、舍、蓄、控""五佳枝"
1。主幹的頰部(含腮部)或穴部有枝。
2。主幹的胸上部左右兩側有枝。
3。主幹的兩肋大致部位有枝。
4。主幹的後背大致部位有枝,也是上等的佳枝。
5。老、大、粗、古主幹的腰兩側或後腰部位發了枝,也是上等的佳枝。
樹木盆景造型的基礎——主幹:
主幹分直幹、斜幹、曲幹、懸崖、劈幹、跳枝、腐幹、連根、附石、臥幹、組合等。
樹木盆景造型的骨架——枝杈:
枝分飄逸枝、迴旋枝、斜跌枝、平展枝、上揚枝、自然枝、鹿角枝、雞爪枝、彎曲枝、曲折枝、風吹枝、垂簾枝、蔓曲枝等。
樹木盆景造型的生命——根基:
根分放射形、側向形、蟠扭形、繞幹形、垂絲形、盤龍形等。
樹木盆景的首要形象——樹冠:
樹冠分扇形冠、半圓冠、傘形冠、三角冠、枯梢冠、禿頂冠、轉折冠、平頂冠、偏側冠等
樹木盆景的生命象徵——葉片:
葉片分心形葉、橢形葉、針形葉、掌形葉等。
樹木盆景的懷古追求——老態:
表現形式有節疤、孔洞、殘缺、裂紋、斑點、脫皮、腐蝕、斷裂等
盆景幾架:
有樹根幾、枕頭幾、書卷幾,方幾、圓幾、異形幾,單幾、雙幾、博古幾等。要求工藝要古樸、線條要流暢、比例要協調、景物要呼應。
石榴盆景製作技術
石榴花大色豔,花期長,從麥收前後一直開到10月份,石榴果實色澤豔麗。由於其既能賞花,又可食果,因而深受人們喜愛,用石榴製作的盆景更是倍受青睞。
(一)品種及花盆的選擇。以觀花為主,應選擇花大、色澤鮮豔、複瓣品種,如大花石榴或牡丹花石榴等;以觀果為主,則可選果形美麗的紅色品種,如泰山紅石榴等,也可根據個人喜好或需要而定。花盆選擇以泥瓦盆為好,因其排水透氣好,有利石榴生長,其缺點是不太美觀,容易破損,而塑膠盆、瓷釉盆等外形美觀,花樣繁多,但透氣排水性較差,可視情況選擇。盆的大小要根據苗木的大小來定。
(二)培養土的配製。盆栽石榴土壤,要求疏鬆通氣,保肥蓄水,營養豐富。可按園田表土3份、腐葉土3份、廄肥2份、細沙2份混勻即可,或者按馬糞、園土、細沙各1/3的比例混合配成培養土,堆成堆用塑膠薄膜蓋嚴,高溫殺菌15--20天,過篩後裝盆。
(三)上盆定植。於春季萌芽前,用瓦片蓋住花盆的底漏,然後裝土,約裝花盆的2/3,將土堆成丘狀。選擇根系完整,鬚根多,樹型好的苗木,將根系舒展的放進盆內,繼續裝土,邊裝土邊將苗輕輕向上提起,以便使根系與土壤密切接觸。盆土不可過滿,根莖與土壤表面平,將土壓實,澆透水,待水滲下後,用幹土覆蓋表面保墒,置與平陰處,一般發芽前不要澆水以利升溫生根。
(四)盆景的造型和製作技術。盆景依其選材和加工方法不同,主要分為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如棗莊嶧城石榴盆景則以樹樁盆景為主,它以石榴樹為主體,有時也用山石等作襯製作成優雅奇特的石榴盆景,主要觀賞榴樹各種造型的姿態以及幹、花、果與枝葉等的特色。通過雕刻、綁拉、扭梢、修剪、摘心、抹芽、剝皮、剖傷、彎折等藝術加工和精心培育,長期控制生長發育,造成咫尺山林之勢,蒼老古樸之態的石榴盆景。
(五)管理技術
1.枝葉管理。當新梢長到10--15cm時進行摘心,控長促花;主幹、主枝以及根莖處萌發的不定芽,影響造型和通風,應及時抹除。為使樹體矮化,在新梢旺長期,可噴2--3次200倍15%的多效唑溶液,有利於控長促花,又可達到縮龍成寸的效果。
2.施肥。石榴喜肥,定植時要施足底肥,生長期內的各個物候期,要多次追肥來補充植株生長所需養分。春季以氮肥為主,秋季以磷鉀肥為主,或用豆餅、雞鴨糞等漚制充分腐熟液,進行澆灌,並在生長期內進行3--5次葉面噴肥,噴施濃度為0.3%--0.5%的磷酸二氫鉀液,以補充土壤施肥。
3.澆水。石榴樹屬耐旱樹種,水多樹易徒長,一般不幹不澆,澆水則要澆透,不是雨後施肥,則施肥後一定要澆水。花期和坐果期,保持適當乾旱,以防落花落果。
4.花果管理。石榴喜歡陽光充足且溫暖的環境,每天光照時數最小要在4小時以上才能開花,在整個生長發育期,花盆都要置於陽光充足通風處。花芽分化期,要使盆土保持適當乾旱,有利花芽形成。花期要儘量避免噴藥,為提高坐果率,可在花期噴0.3%的硼砂溶液,或人工輔助授粉。方法是在花期每天上午10點前,摘下已完全開放的鐘狀花,對準筒狀花的柱頭輕敲一下,每朵鐘狀花可授15--20朵筒狀花,坐果率可提高50%以上。其他栽培管理和病蟲防治可參照大田管理進行。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