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退火:使用鐵絲,用前先放在火上燒一燒,燒到冒藍火苗為止,取出自然冷卻(也可放在草木灰中自然冷卻),鐵絲變得柔軟,並去掉了金屬光澤,使用起來得心應手。如不退火,鐵絲硬而有彈性,光澤耀眼,不好使用。
(2)蟠紮時期:蟠紮時期必須適宜,否則枝宜折斷,樹勢也會變弱甚至枯死。一般說來,針葉樹蟠紮的最佳時期是9月至翌年萌芽前。落葉樹蟠紮較好的時期是休眠期過後(翻盆前後)或秋季落葉後進行。有人主張在春夏枝條木質化後蟠紮,認為梅雨季節是一切樹種進行蟠紮的最適當的時期。一些枝條韌性大的樹種,如六月雪,一年四季均可蟠紮。
(3)蟠紮技巧:主要是主幹和側枝的蟠紮技巧。
主幹蟠紮:
A.根據樹幹粗細選用適度粗細的金屬絲,太粗了操作費力且易傷樹皮,太細了機械力達不到造型的要求(鐵絲一般8—14#為宜)。所截金屬絲長度為主幹高度的1.5倍為宜。
B.纏麻皮或尼龍捆帶: 蟠紮前先用麻皮或尼龍捆帶纏於樹幹上,以防金屬絲勒傷樹皮。
C.金屬絲固定:把截好的金屬絲一端插入靠近主幹(觀賞面背面)的土壤根團裏,一直插到盆底。另一種固定法是將金屬絲一端纏在根頸與粗根的交叉處。
D.纏繞的方向、角度與鬆緊度:如要使樹幹向右扭旋作彎,金屬絲則順時針方向纏繞,反之,則按逆時針方向纏繞。金屬絲與樹幹成45o角。纏繞時金屬絲要貼緊樹皮徐徐纏繞,由下而上,由粗而細,一直到幹頂,要間隔一致,鬆緊合宜,太緊了傷皮,太鬆了主幹不能保持彎度。
E.拿彎:纏好金屬絲後開始拿彎。拿彎時應雙手用拇指和食指、中指配合,慢慢扭動,重複多次,使其韌皮部、木質部都得到一定程度的鬆動和鍛煉,達到「轉骨」的作用,這叫「練幹」。如樹幹頂端較細,可按纏較細的金屬絲,下端固定在分枝處或粗一級金屬絲上。
側枝蟠紮:首先應注意金屬絲的著力點。在可能時,一條金屬絲作肩跨式,將金屬絲中段分別纏繞在鄰近的兩個小枝上。在兩條金屬絲通過一條枝幹時不應交叉纏繞形成「X」形。
蟠紮後的管理:蟠紮後2—4天要澆足水分,避免陽光直射,葉面每天要噴水,傷口兩周內不吹風,以利癒合。蟠紮後,粗幹4—5年才能定型,小枝定型也得2—3年。定型期間應視生長情況及時鬆綁(老樁1—2年鬆綁,小枝1年)否則金屬絲嵌入皮層甚至木質部,造成枯枝或枯死。解除金屬絲時,應自上而下,自外而裏(與纏繞時方向相反),小心操作勿傷枝葉,如發現金屬絲嵌入樹皮,可用老虎鉗將線圈一段段剪斷,分段取下,不可魯莽行事。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