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評比標準的三大特徵

貝果風格| 2018-03-23| 檢舉

盆景評比標準的三大特徵

如何實現盆景的創新?涉及面繁雜而廣泛,讓人一時無從入手。筆者以為,如果以盆景評比標準為切入點,制定出一個能激勵盆景創新的評比標準,並給予廣泛的應用和足夠的宣傳,定會事半功倍,像槓桿一樣撬起盆景的創新。

這個想法」來源於盆景評比標準的三大特徵:

一、評比標準是盆景理論具體化的闡述。,評比標準將盆景的理論直接聯繫於盆景作品,提出「最全面最具體的要求,便於把握和操作,便於廣大盆景創作者接受,如果評比標準能激發盆景創新,其效果將是最直接最廣泛的。

二、眾多優秀作品是評比標準最直接的詮釋。在展評中,用·評比標準評出了…獲獎作品,獲獎作品也會反過來形象地詮釋評,比標準的具體內容,成為評比標準的範例,能讓廣大的盆景創作者得到如何按評比標準創作優秀盆景的啟示。這種具有權威性的,眾多的形象詮釋,如果用於宣傳盆景的創新,定會超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三、評比標準能影響盆景的發展方向。任何藝術的評比標準都直接影響著該藝術的發展。方向。類似於學生考試的題型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方向一樣,這是制定和使用評比標準的主體,即盆景組織的權威性所決定的。如果充分利用評比標準的這個影響力,給評比標淮賦予創新的內涵,盆景創新就會不請自來,水到渠成。

『那麼,怎樣才能制定出一個能激勵盆景創新的評比標準呢?筆者以為:j 首先,在思想上要認識到創新是盆景發展的客觀需要,只有通過提升盆景的藝術功能才能真正實現今日盆景所要求的創新。

盆景沒有一成不變的評比標準,它總是隨著盆景形勢的發展而發展。如果說前三十年的盆景形勢決定了評比標準重在復蘇和普及的話,那麼現在的盆景形勢則要求評比標準重在復興和提高,也就是創新。這種創新不是僅僅要求多出現幾種新的盆景樣式、造型程式、製作技法。

而是要求在盆景藝術功能上有所突破,有個飛躍,在藝術境界層面有大的提升(從嚴格的創新角度說,新的盆景樣式、程式、技法,只有服務於藝術功能的提升,它的產生才是自然的、有意義的、有生命力的)。因此,只有將盆景定位於藝術品,通過提高創作者的綜合素養,讓創作者的個體意識得到充分的解放,創作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從而大大提升盆景的藝術功能,才能真正實現今天盆景形勢所要求的創新。

其次,在理論上要找到和形成能讓盆景自給、自足、自主、自立的依據。

這個依據不僅要傳承民族文化,具有現代美學觀念,而且必須適合盆景「用活著的植物來造型」的本質特徵。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在借用其他藝術理論時所容易出現的模糊和錯亂,保證評比標準的正確性、精準性、可操作性,讓盆景創新有一個正確的方向。

最後,在評比標準內容上要儘量避免從作品實物的各部分設定「應該怎樣」,努力做到從藝術基本功能要素上區別作品「做得怎樣」。

從作品實物的各部分設定「應該怎樣」,雖然能很好地強調盆景的基本內容,但隨著盆景的發展也容易給盆景劃框框定邊界,「統一」人的創作個性,讓創作進入一種封閉空間,不利於盆景的創新。如有的評比標準給作品的景盆單獨設定了標準和分數,這也就規定了盆景必須有盆,但有的盆景因創意不需要盆,例如《石籃溢香》。有人說它景中的石頭就是盆,果真如此的話,那評比標準中同時設定的「景」,就只剩下樹,不是「石籃」了。再如有的評比標準設定樹木盆景中樹的根部應該舒展有力,但有的盆景因立意的需要根部不需要舒展有力。

其作者意欲塑造一種騰空而起的形象,舒展有力的根部只會增加形象穩定的感覺,這與作品的創作意圖相悖。如果用這種評比標準來評判這類盆景,其結果只能是否定其創作個性,否定這些「不合標準」的創新因素。

從藝術基本功能要素上區別作品「做得怎樣」,是從藝術的功能上區分作品的高低。它不容易給盆景劃框框定邊界,而只會鼓勵個性創作,將創作推入一種開放的空間,促進盆景的創新。

這裏所說的藝術基本功能,是指盆景能通過形象之美來表達某種主題,也就是一種主觀傾向,包括某種思想、情感.情緒、心境、感覺等等。從整體上看它有六個要素:表達什麼、怎麼表達、表達的完美程度、表達的真誠程度、表達的動人程度、表達的整體水準。根據評比操作的需要,這六個要素可分別對應於作品的六個要點:題名、造型(身形)、技法、特色、情神、境界。

題名總是能最便捷地告知作品表達的是什麼,如盆景《太白遺風》,不看題名很難知道作品表達的是什麼,一看題名就能心領神會。

造型(身形)是構成作品的全部物件所組成的完整實體,是作品的整體形象。它是作品表達「美」和主題的主體手段。 技法是創作的技術與方法,是身形的深入和細化。表現在各物件局部結構、比例、質地、健康等等的具體形態上。它反映出作品表達的完美程度。

特色是此作品與其他作品的不同之處。它只能來源於作者自己。從它可看出作品是人云亦云的仿造?還是來自作者自身的體驗和發自內心的創意。它反映出作品表達的真誠程度。

情神是指作品的意蘊內涵。其表達方式往往是通過形象的引導讓觀者產生感觸和聯想。這種引導效果的深度和廣度,決定著作品感人的程度。

境界是作品的整體格調。是作品所擁有的形式美感、技藝造詣、個性魅力、情神意蘊等等綜合呈現出來的一種高度或效果。它反映出作品表達的整體水準。

以上六個要點之間是一種遞進式的邏輯關係,即後者的存在總以前者為基礎。有了題名(表達什麼)引出的主題後,造型(怎麼表達)才有了根基和靈魂,否則,至多只是個能養眼的軀殼:有了題名和造型後,技法(完美)才有意義,否則,只會是為了技法而技法的徒有其表:有了前三個要點後,特色(真誠)才有所依託,否則,只會淪為一種「稀奇」:有了前四個要點後,情神(感人)才會感動他人,否則,只會是鸚鵡學舌式的蒼白;有了前五個要點後,境界(整體水準)才能得以生成和鮮活。

這種能體現藝術基本功能,有著遞進關係的六個要點,使盆景作品在藝術上構成了一個有機整體。它決定了要創作出具有這六個要點的盆景作品,是不能靠因襲摹仿得來的,而只能靠增強自身的個體意識和創作個性,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才能獲得。如用這六個要點作為評比標準,自然可以促使一味模仿他人作品的人反問自己:我自己要i表達什麼?我自己應怎樣表達?從而增加個體意識:也可以促使以展現某種流派或風格造型程。式為創作目的的人反問自己:我自己的特色是什麼?我自己的感人之處是什麼?從而注重創作的個性張揚:更可以促使廣大盆景創作者反問自己:我自己的境界在哪裡?我自己的境界有多高?從而自覺加強自身藝術修養,提高自身精神品格。

按照上述觀點,草擬盆景評,比標準如下:

1.題名 能高度融合形象特點與主題旨趣;可詮釋、明示或暗示主題,提示引導鑒賞,擴展昇華意境。

2.造型(身形) 能恰到好處地融合主題意趣和形式美態;各個物件自身及。相互間的形、質、色等能圍繞主題達到整體和諧和多樣統一:有「活體實在物」的形式感:有生機活趣和小中見大的視覺效果。

3.技法 有與造型主旨相匹配的精到的結構、比例、年功、質地、健康、整潔以及紋理褶皺、創傷癒痕、盆面處置等等:無病蟲害。

4。特色 有別具一格的表現方法。主要是:用已有的某種造型樣式,從新的層面恰到好處地表達了主題:用對原有造型程式進行變、異重組後的形式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主題;用全新的形象別具一格地表達了主題。

5.情神 有詩情畫意的審美效果。主要是:通過某種樹石的氣韻風采、某種特定的理趣情感、某種類型的精神氣質、某種抽象的,心境感覺等等,讓觀老產生深刻的感觸和廣泛的聯想,從而超越作品的物質形象,在心靈上與作品產生共鳴。

6.境界 有良好的道德覺悟和精神修養。主要表現在:意境上的層次:是寫生(直觀感相的模寫),是傳神(活躍生命的傳達),還是妙悟(最高靈境的啟示):格調上的差異:是飛裏巴人,是陽春白雪,還是雅俗共賞;形象上的區別:是具象的刻畫,是抽象的表現,還是「似與不似之間」;是否有民族性、時代性、創造性,用材是否會破壞自然生態等等。

以前五項標準為基礎,從境界層面給作品作出綜合評判(打分)。

使用這個評比標準的評比過程可概括為:在題名的引導下,遠觀造型(身形),近察技法,理識特色,心會神情,最後總評境界。

對於六項標準如何設置分數,筆者以為前五項標準可不設分數,只從境界一項打分評定為好。這是因為,只有從整體效果和境界高低上評判作品,才能適應今天盆景創新的需要。另外,盆景作為一種成熟的藝術,評判其作品優劣的最終標準也應是它的整體效果,而不是它各個部分效果的相加。

以上觀點定有許多不足之處,僅供參考之用。

筆者在此呼籲,懇請各位領導和專家高度重視評比標準在創新中的特殊作用,儘快制定出一個能激勵盆景創新的評比標準,並有組織有計劃地予以實施和宣傳,早日用新的評比標準撬起中國盆景的創新!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87525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