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基礎知識: 實用的盆景技術——正確育樁、育好樁

貝果風格| 2018-03-01| 檢舉

如何種好種活樹樁,這是每一個盆景創作者最關心的問題。樁胚是樁景創作的根本。再好的樁胚,如果不能成活,立意、構圖設計再精彰,也只能空歎無奈。

下面總結5個育樁的方法,希望對盆友們有所幫助。

1、樁樹的處理。

根分陽根和入土根,裸露在泥面的根叫陽根,鋸後難發新根;入土的根稱肉質根,易發新根。幼根比粗根易發新根,未幹的鬚根又比幼根易生新根。稍長的根比短剪的根易發根,故大樁、古樁可適當放長根,成活後再逐步回縮,以利上盆。

2、枝幹的處理。

嶺南樁景的特徵是截於蓄枝,即通過多次的以側代幹,逐步成為逐級收尖的高不盈尺的大樹縮影。截樁就是根據立意構圖去選定主幹和伴嫁托,伴嫁托的長度以短為好。

3、培育土的處理。

培育土要求無菌、疏水秀氣、透氣。新鮮的粗河砂最好,山邊的沖積土次之,舊土、園土不可使用。培育土以河沙8份和紅泥2份相混合,適合大部分要求微酸性上壤的樹種,松,柏類以粗紅泥沙為好。

4、育樁容器以木箱,竹筐、粗瓦盆為好,疏水、透氣為準則。容器過大,土溫不易提高.故培土以覆蓋根面2釐米左右的厚度為宜,根的截口與容器以保持5釐米空間為好。

5、根、幹截口可用白乳膠塗蓋,根用500PPPm高錳酸鉀水溶液浸12小時,或用促根劑按需要浸、噴、沾後再種植。

如何判斷樹樁成活 樹樁種好後淋一次透水置陽光下,每天向樹幹噴水4次至5次,萌芽前不淋水。萌芽後泥土過於可淋—次水.以泥土梢幹為好。一般30天萌芽,90天左右重萌二次芽。樹樁二次萌芽後減少噴水次數,如果烈日下新芽不萎縮,葉厚,有光澤.則說明樹樁已長新根,育樁功。

樹樁成活後逐步過渡到常規管理,半月施淡肥水一次.讓新萌芽瘋長。立秋後進行定托,把不需要的非造型樹芽剪除,讓養分集中到造型枝上.加速生長。對一些半年後不死不活的樹樁,只要樁根末爛,把樁起出,用自來水沖洗後另用新土種植,可促發新根.有利成活。只要尊重自然規律,掌握好陽光、濕度、溫差三者之間 的關係,就能有效地提高育樁的成店率。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85570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