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大師中的隱者!!

貝果風格| 2018-02-22| 檢舉

盆景大師中的隱者

小編導語:曾文安先生幾十年如一日,醉心於盆景藝術,他為人內斂低調,平時沉默寡語,但凡一說到盆景,他卻是侃侃而談,總是將自己的所學所悟,無私地傳授給眾多的盆景愛好者。

大隱隱於市,曾文安先生淡然地偏居閩南一隅——泉州,先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終日與盆景為伍而不知晨昏,他的人生使命就是弘揚中國盆景藝術。先生的作品多次獲得大獎,他卻不以為喜,經常反思自身不足,極盡精益求精之途。

曾文安先生不吝於教授技藝,多年來,他培養子弟多名,對於徒弟,他總是不厭其煩、孜孜不倦地教導,不僅教授技藝,而且還教導他們做人的道理。愛之深則責之切,先生對徒弟非常嚴格。正因如此,門下的子弟多有出息,如高徒陳文貴,已經在中國盆景界逐漸嶄露頭角。如先生這般長年耕耘中國盆景界,又能毫不保留地傳授技藝之人,堪當中國盆景藝術大師的稱號。

幾十年來,曾文安先生長期與鴻江盆景保持良好的關係,對鴻江盆景園的發展常有諸多建議。先生與園主吳明選早是忘年之交。所謂君子之交,其淡如水,二人交往從無利益之爭,園主經常找先生泡茶閒聊,每每聊到關於盆景的話題,先生總是毫無保留地說出自己的意見,言談之中不乏尖銳與深刻。先生對吳明選的勇氣和魄力常加贊許,對鴻江盆景園的發展抱有很深的期待,由此可見先生對中國盆景未來前途的關切之深。

對於一個藝術工作者來說,文、史、哲是必不可少的修養,是藝術家的修心之途,如果只是一味地練手,而不去學習思考,即使手藝高了,心境卻不高,作品也不可能達到一個較高的境界。

製作 | 曾文安

文 | 苕源山人

製作者簡介

曾文安,中國盆景藝術大師,廣東省盆景協會名譽會長、順德區盆景協會名譽會長、榕桂盆景協會名譽會長,佛山市石灣陶瓷收藏家協會副理事長。

自閩以南,皆以截幹蓄枝法培育素材,以修剪的手法製作盆景,鮮有人以金屬絲攀紮盆景,取材尤以雜木為主。

福建的曾文安卻是個中另類,他不僅以攀扎手法製作榕樹盆景,結合修剪,創新製作技法,使得作品形式和內容富有新意,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而且文安善治松柏,雕琢攀紮,無一不精。其作品一經面世,往往能引起廣泛關注,獲得眾口好評。記得2006 年的6 月初,在瀋陽世界園藝博覽會盆景藝術展中,他的一盆真柏盆景作品「削盡繁冗留清瘦」,在評比中奪得桂冠,榮獲大獎。他的作品往往於嚴謹中偶現出其不意的隨性之筆,在隨性中不失嚴謹的法度,化渾厚為瀟灑,變剛勁為柔和,洗盡火氣、躁氣和銳猛之氣,並牢牢地把握住作品的本質之美和神韻氣質,從而使作品的境界進入一個更深更本真的層次,這種境界的獲得源自於作者心靈的覺悟,心靈的覺悟則源自學養。對於一個藝術工作者來說,文、史、哲是必不可少的修養,是藝術家的修心之途,如果只是一味地練手,而不去學習思考,即使手藝高了,心境卻不高,作品也不可能達到一個較高的境界。

「岱嶽之魂」是曾文安2012 年的真柏盆景新作(圖1),春夏之間,便是這件作品的誕生過程。

圖1 「岱嶽之魂」

製作前的樹坯是一件雜亂無章的素材,要在如此無序的狀態中理出秩序,必須要經歷一番心理的構建過程。或許在作者的眼中,這是一件未曾出璞的美玉,至於如何雕琢,早已成竹於胸(圖2)。

圖2 改作前的「岱嶽之魂」

中間的製作過程,全無圖片記錄,難道是文安不願過多地洩露製作細節?非也,而是製作時心無旁騖,進入忘我之境,忘卻了拍照記錄。等到想起拍照,已經製作完成,總不至於拆掉重來吧,笑話!就這樣拍一張算了。於是,唯一的一張圖片記錄,已是製作完成時的照片。

圖中的作品刪除了大量的枝葉,樹冠由3 個主要層次組成,前後間以小枝片點綴,以增加作品的立體深度和主幹的藏露關係,每個層片的內在結構變化豐富、枝中有枝、片中有片,使作品顯得簡約而不簡單。由於作者對樹枝的簡化和緊縮處理,從而使主幹顯露出蒼古偉岸的身軀(圖3)。

圖3 第一次改作後的「岱嶽之魂」

春夏之間,正是盆景養護生長的好時節。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養護,修剪造型後的真柏重新恢復了勃勃生機,其間也對原有的舍利幹和舍利枝進行了進一步的精雕細琢,使舍利的線條更加自然、靈動而富有變化。看著自己作品呈現出的欣欣向榮景象,與之合影留念,也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圖4)。

圖4 曾文安與其作品的合影

經過4 個多月的精心養護,作者對作品又進行了一次複形,並對主枝等部分的舍利進行了精加工,使作品更趨完美,圖中的作品已是一件氣宇非凡、形神兼備的真柏盆景佳作(圖5)。

圖5 第二次改作後的「岱嶽之魂」

作品主幹雄壯,充滿扭筋轉骨的力量感;舍利的雕琢紋理自然而巧變,不露人之痕跡;主枝之奇,如風起嵐煙,仙逸升騰,如真如幻;枝片疏密相間,虛實得宜,將蒼古的主幹掩映其間,平添了古柏的神秘感。

千年霜雪摧不折,風雨滌蕩留精魂。作品蒼古莊重、氣韻奇逸,觀之令人神馳千年,仿佛秦皇漢武,千古風騷,皆盤桓其間,留下千年文脈,凝成「岱嶽之魂」。

曾文安談「岱嶽之魂」

「岱嶽之魂」正面

「岱嶽之魂」背部

Q

您是在哪裡看到「岱嶽之魂」毛坯的?看到毛坯之後有何感想呢?

曾文安

我在鮑世騏老師那裏看到這棵樹時,特別震撼。因為臺灣的柏樹基本上沒有這樣的材料,它沒有柏樹的矯揉造作和盤轉扭曲,它就像是野生樹種的枝幹一樣挺拔、粗壯大氣。我買這棵樹後,對一些不滿意的地方進行了改作,例如舍利。以前樹高1m,且有一舍利朝後方生長使得重心偏後,我認為這樣的舍利不合理便將其去掉。然後將原來的第二枝做成新的樹頂,改作後高度就只有1m 左右的樣子了。這棵樹整體呈紅色,直徑28cm,是柏樹中難得一見的。

「岱嶽之魂」45度側面

Q

您看到這個材料時有何構想呢?

曾文安

不同的人在看到同一個坯材時,心中都有不一樣的創作想法。因這棵樹原來就有製作,我看到之後,只對其不合理的部分做了簡單的修改。它原來的舍利多而粗,下部有三根粗大舍利,其中有一根達十多釐米,太多粗壯的舍利影響了整個樹幹的旋轉和粗度。多餘的東西所占比例太大,所以我去掉一根舍利,將剩下兩根中的一根做成鏤空狀,將另外一根變細。另外,將一些較小的舍利做得有高有低,層次不齊。我個人認為,舍利在盆景創作中應點到為止,不需要太多。

「岱嶽之魂」樹幹

Q

您想通過「岱嶽之魂」表達的主題是什麼呢?

曾文安

我個人認為,它身上有泰山的氣魄,非常大氣。再者,泰山上有很多古柏生長,這棵真柏的材料十分難得,取這個名字很適合。

「岱嶽之魂」中上部

Q

您看到一棵樹後會對枝條布局等有怎樣的想法?

曾文安

在我眼裏,每根枝條就是一棵獨立的樹。我做的柏樹每一個組合都不一樣,都能呈現出不一樣的樹相,有的呈現出的是臨水,有的呈現出的則是懸崖。一般來說,我是先製作舍利,然後從下往上一個組合一個組合做上去。如果先做枝條的話,會將舍利遮擋就會造成操作不便。

「岱嶽之魂」俯視圖

Q

在比例協調方面,您有沒有什麼經驗之談呢?

曾文安

突出部位一定要表現出來,例如基部的樹幹,光看樹幹形似遠山,舍利就像是山上的岩石,起伏層疊。右邊的枝條就像臨水懸崖一般,與泰山上的景致如出一轍,非常吻合。

「岱嶽之魂」頂部

Q

那麼左邊這根舍利是要表達什麼呢?

曾文安

枝條及舍利都是向下傾斜的,這樣可以掩蓋它下部空乏的缺陷。「岱嶽之魂」這棵樹將鋁線去掉後,待水線拱起後會更漂亮。

「岱嶽之魂」左側舍利

Q

您覺得哪一部分沒有達到您的預期效果呢?

曾文安

當然,每一棵樹都有它的缺點,不可能盡善盡美的。這棵樹有些地方比較柔,不夠硬朗。

生長豐滿後的「岱嶽之魂」

「岱嶽之魂」 真柏 Juniperus chinensis var. sargentii 高 100cm 寬 138cm 黃金耀藏品

在2013中國(古鎮)盆景國家大展中位列第27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84770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