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梅 作者:陸志能
雀梅 作者:孔泰初
近日翻閱資料,翻出一篇本人10多年前的短文舊作,寫的是一件盆景配盆的盆壇趣聞軼事。重新閱之,有趣之餘,仍覺有一定啟發和現實意義。盆景作為藝術,除講究美觀得體外,還須重視表現的主題內容。配盆如是,樹種造型等又何嘗不是?有鑒於此,筆者把之整理重刊於此,供同好娛樂借鑒並批評之。
博蘭 作者:謝榮耀
梔子 作者:胡力敏
(盆壇軼事) 英 雄 豈 是 俗 夫
嶺南盆景之配盆,也是一門學問。然對盆之重要,卻非人人都能認識。或雖能認識,又未必能把握其中之奧妙。曾聽香港嶺南盆景高手麥丹添先生講述一件軼事,筆者覺得甚有啟發。
其說有一朋友,曾創作過一盆木棉盆景(木棉樹又名英雄樹),把它栽於一夜壺(舊時陶制之小便器皿)之上,命題曰「英雄莫問出處」。眾人多贊其有新意。然麥先生見之,則另有觀感,並致信作者商榷。信中寫道:「此作本屬上品,樹型奇特,命題高明,惟惜配以夜壺,則給人有刻意出位之疑,更易生顛倒命題原意之誤。須知,識者品評,見仁見智。仁者見之,贊曰:英雄也,莫問出處。而智者見之,則掩口笑曰:此『英雄』乎?非也,西貝(假)貨也。英雄莫問出處,然真英雄者,又豈是俗臭之夫。是以『英雄』不慎,會變成『狗熊』。結果,對英雄之贊詠,反變成譏諷。豈不有違命題之原意?不錯,藝術求創新,然亦求美求雅。如斯俗臭『英雄』,堪登大雅之堂?慎之慎之,尚望三思!」作者見信,甚覺有理,於是將盆換之。此事在盆景界一時傳為佳話。
筆者以為,麥先生此番言論,確實甚有見地。盆景之配盆,猶如人之衣裝,能反映其內在之精神和品味,乃為嶺南盆景之一大要素。其講究樹與盆大小高低之比例恰當,盆型顏色之和諧協調,更講究樹與盆在內涵品味之一致。好之配盆,不僅給人以盡善盡美之美感,而且可起深化主題之作用,使其意境深遠,並給人以啟迪。反之,則總感得美中不足,其甚者更適得其反,有損主題。以上「英雄莫問出處」之盆景作品,如換上大小形態合乎主題之粗盆破缽或其他造型的盆可能更好,美雅之餘,主題也立現。可見,對盆景之配盆,不可等閒視之,確須慎之!
(原刊於《花卉》雜誌2003年第3期)
雀梅 作者:陶大奎
春花 作者:黎嘉樂
榕樹 作者:戰玉田
山松 作者:李 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184307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